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地理位置
《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二首。精读课文。本诗是在第一首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单元目标
本单元主题是爱国思乡,从体裁上看,全部是诗歌。本单元要求是理解意象,体会情感,欣赏语言。
(三)内容特点
本诗作者余光中,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表达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并且在最后一节,主旨升华到盼望祖国统一。诗歌语言凝练优美,情感浓郁,形式特别。
(四)教材价值
本诗歌语言优美凝练,形式特别,篇幅短小,对学生诗歌阅读兴趣有重要的激发作用。
本文语言优美,形式特别,情感饱满,对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有激发作用,是学生写作诗歌的重要榜样。
本诗歌语言优美,情感浓郁,适合朗读,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比较大的的价值。
本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情感,能打动学生,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感有一定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一)本诗歌语言优美,情感浓郁,学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二)九年级学生读过的诗歌相对多点,也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是还存在鉴赏诗歌不深入的不足。
(三)学生朗读能做到正确读字词、很流利,但是不注意重音,感情不够饱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2011年北师大版语文新课标(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设计依据:本文是诗歌,课文语言精练、形式特别,适合朗读,朗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和目标,学生能正确读字音、流利朗读,但是不注意重音,不够有感情,需要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熟悉课文,理解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引导学生注意重音,更能有感情地朗读】
2、赏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意象
【设计依据:本文文体是诗歌,意象是诗歌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诗歌理解的重要抓手,通过意象抒情也是诗歌的重要抒情方式】
【设计意图:关注意象,把握意象特点,为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3、品味凝练优美的语言
【设计依据: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赏析也是诗歌学习的重要内容,本诗歌语言优美,值得品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到语言品味方法】
4、仿照本诗的写法写关于思乡的句子或小诗
【设计依据:新课标指出,语文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几大领域。各领域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相互促进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阅读,也对写作有帮助。】
【设计意图:弄清本诗歌写法,及时运用本文的写法,通过实践进一步熟悉这些写法,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经历读—赏—议—联的学习过程,通过听思乡歌曲和观看图片等多种方式感受作者的乡愁。
【设计依据: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要重视学习过程,树立过程观】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朗读法、问题法、圈划评注法等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设计依据:本文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学生是完整的人,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意图: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用音乐、视频、语言等手段创设情境
【设计依据: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用音乐、视频、语言等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更能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意,进入学习状态,帮助理解】
朗读法——用自由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走进文本。
【设计依据:朗读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帮助理解,新课标也提出朗读的要求和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帮助理解,感受诗歌之美】
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设计依据乡愁诗: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意识是新课标提倡要培养的意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