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
一、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创设情境。
由关于乡愁的诗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并明确活动任务:
1、熟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意象
3、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朗读诗歌,感知音乐美。
1、播放朗读录音,配以动画视频,调动学生情绪。
2、进行朗读指导:朗读要注意:语速缓慢,语调悲伤、惆怅、深沉。
3、生配乐进行自由朗读,指生朗读,师生评价。
活动二、研读诗歌,感受意境美。
小组合作讨论: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意象来表达乡愁的?这四个意象是按什么顺序来组诗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还有什么是你欣赏的地方?请出来读一读,并说明理由。
活动三、赏读诗歌,体会国人乡土情。
投影出示,补充写作背景。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愈重,那时离开大陆整整 20年了,我不由担心有生之年回乡无望了,当时,饱满的情绪如水瓶乍裂,瓶中水一泄而出,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在2010年人民日报上看到余光中说过这样的话:“对我个人而言,乡愁又是一种家国情怀。家是个人的
放大,国又是家的放大。我的乡愁是“大我”所面对的民族的乡愁。到底哪里是我的故乡呢?只能说是___________。”
思考:本文表现一种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活动四、拓展延伸,感受创造美。
如果你身在异地与家人分别,你觉得乡愁是什么呢?请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
示例: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课堂小结:《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即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祝福我们的中国人民幸福团聚!
《乡愁》学情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的现代诗教学内容。在七、八年级学生能展开想像、体会诗人情感、说出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九年级对诗歌阅读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能从感受性阅读出发,更进一步加强理性欣赏成份,同时,为高中阶段诗歌的鉴赏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多形式的读中展开想像,获得情感体验,并通过想象诗歌中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在诵读诗歌中积累、感悟、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九年级学生具备较好处理朗读节奏、重音,想像诗歌意境,说出自己情感体验,并初步进行语言品味的能力。
2、在生活阅历上,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乡愁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本诗的理解。
乡愁诗3、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想趋于成熟,又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新生事物很敏感,和初二学生相比,有主见,有思想,有自己的见解。正确引导后,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能够得以表现,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4、在欣赏诗歌比较阅读这部分,学生接触较少,所以应多引导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
《乡愁》效果分析
执教完本课,我有以下感受,也可以说是本课的独特体验吧。现总结如下:
一、用音乐创设情境,可将听课者的情感因素,融入对诗歌的理解体会。
开课前,感情深沉,震撼人心的思乡歌曲《故乡的云》,将听课者带入思乡情境之中。指导朗读时,诱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的朗读深情投入,为体会诗中深刻的蕴涵作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讲解要深情投入,联系实际,使听课者与作品,与讲课老师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讲课时深情投入,无论是诗歌导入,指导朗读,教学语言,都恰倒好处。真情的流露使所有的人与诗歌产生了共鸣,受到了心灵上的感染与熏陶。
在赏析诗歌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诗歌的朗读体会,对诗歌内涵的把握,学完诗歌的感受,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讨论,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但限于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幽怨的,因此可能不会出现非常活跃的课堂气氛,但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感情蕴涵。
《乡愁》教材分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
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
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
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