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王安石的古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白居易的《忆江南》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朗诵《泊船瓜洲》。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难点:引导学生抓住“绿”、“明月”等关键词句,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1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走近作者,认识作者,了解创作背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思乡之情,同时为整堂课渲染思乡的气氛。
2.品读感悟法。“读”诗是学习古诗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读诗百遍,其义自见”。本课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配乐朗诵、抓关键词句反复品读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3.自主探究法。五年级的孩子都具备了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等自主学习古诗,理解诗意,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前谈话,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情感渲染。
师: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天空中的繁星无声地闪烁着,一轮圆月也悄悄地挂在树梢。此时55岁的王安石在瓜洲的江畔来回地走着,这注定是一个无眠的夜晚,曾经因为变法失败而辞官回家的他,因为皇命难违和忧国忧民再次踏上了进京的道路,想到自己临行前妻儿默默不舍的眼神,真是让人牵挂不已……
同学们,请慢慢睁开眼睛,告诉老师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在这静谧的夜晚,面对这轮圆月,你又想到了什么?(生答)是呀,这就是乡愁!乡愁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母亲那热腾腾的一碗面,是妻儿那默默不舍的眼神!
3.揭示课题,师生解读诗题。
2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动情讲述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作者,了解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为整堂课渲染思乡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 一读:自由吟诵古诗,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 二读: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 三读:感情诵读,读出诗韵。
4.四读:学生借助文本中的注释、小小资料袋自学古诗。
5.学生交流反馈学习成效。
6.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此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就方法而言,“读”乃第一大法。扎扎实实地读准、读通、读好古诗,对照文中的注释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才能为品味感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图解诗,以读悟诗
1. 解读诗的前两句,借助板书,体会诗人此时的内心感受。
2. 抓住一个“绿”字,品读感悟诗人复杂的心绪。
(1)师:据说王安石在写诗中,“绿”字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推敲,同学们大胆猜想:王安石曾会用过
那些字?预设:到、满、如、吹……
(2)师总结归纳,渗透写作方法。
3. 重点品读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引导学生在“明月”中感悟乡愁。
4.面对明月诉说亲情,感悟浓浓的乡愁。
【设计意图:品味古诗,要把诵读、想象融汇其中。通过诵读诗句,始终抓住语言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依托文本想象画面,把诗中的凝练语言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潜心会文,进入情境,悟出真情,方能品出古诗的韵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