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3.鉴赏文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
4.分析文章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学习文章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这篇《改造我们的学习》。
环节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1893-1976),字润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有《选集》五卷,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
2.了解“思想”
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一历史进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时期: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曲折发展阶段。
(一)思想的开始萌芽时期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1年至1927年,即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萌芽”的标志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最早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代表性文章。
(二)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7年至1935年,即土地革命前、中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和“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形成。《中国的红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代表作,《反对本本主义》是“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代表作。
(三)思想走向成熟时期,即“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阶段”(时间大体上是自1935年至1945年,即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
的标志是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提出和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思想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其原因多方面的。这主要是:第一,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即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又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折)的反复比较,为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实践基础与历史经验。第二,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第三,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第四,全党思想路线的端正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为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四)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45年至1956年,即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继续发展”的标志是——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五)思想曲折发展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57年至1976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3.写作背景
1941年5月,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之所以要发动延安整风,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历程有关。
第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必须从思想路线上彻底解决。
第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一度引起党内思想混乱,必须予以肃清。
第三,皖南事变的发生,促使思考如何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导火线。
4.解题
这是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文献之一。“改造”是指这篇文章的具体目的;“我们”指的是中共党员;“学习”指的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制度。
5.了解“政论文”
政论文
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①政治性: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②指导性: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进而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③严密性: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
环节三: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前仆后继(pú) 谆谆告诫(zhūn) 谬种(miù)
有的放矢(dì shǐ) 臆造(yì)
2.解释词语。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一知半解:指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不以为耻辱,反而以为是光荣的。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谆谆告诫:恳切耐心地劝告。
等闲视之:是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准确。
自以为是: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副实。
(二)初读课文。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明确 开篇立论:提出要改造学习。
第一部分(一):总结历史和经验
第二部分(二):指出党内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第三部分(三):把“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两种态度相对照。
第四部分(四):提出改造学风的建议。
【思考2】概括全文的论证结构。
明确 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即先提出主张,再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建议。
环节四:文本研究
【思考1】研读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明确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2.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论学习明确 点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的深刻历史,点明坚持正确的方向的重要性,为下文提出存在的弊端做了铺垫。
【思考2】研读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提出了党内存在的哪些缺点?有何弊端?
明确 缺点:①不注重研究现状;②不注重研究历史;③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弊端:这种作风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2.思考为什么当时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
明确 1840年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为使中国强盛起来,不少有志之士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去学习。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气,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这也影响到我们党内,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搞历史研究时只是习惯于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却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故而也是“言必称希腊”。
【思考3】研读第三部分
1.试概括两种对立的态度。
明确 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不实事求是,无的放矢,危害革命,是反科、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两外一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是无产阶级党性的表现。
2.这一部分的主旨在“反复地说明”,是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试从论证角度、论证方法方面作简要分析。
明确 不是。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加充分。从论证角度来说,这部分虽也谈到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等,但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分析,将其分为做研究工作的和做实际工作的两种类型,并指出其主观主义的表现特点,在揭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应有的态度。同时,在这部分中不是单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将它与马列主义的态度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改造学风的迫切性。从论证方法来说,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例证法,这一部分则采用比证法、喻证法和引证法等,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增强了说服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