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
2、反复诵读,感知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说说自己的理解。
3、能快速会背。
教学重难点:
1、感情诵读,读出韵味
2、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说说自己的理解。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应该是亲人团聚、共度良辰美景的日子,然而,这一天里往往会有许多人因生活、工作所需而远离家乡,因此中秋之夜也是分离的亲人相互思念之时,而中秋之月自然也就成了古今文人吟咏抒怀之物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三首咏月诗词。(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赏析方法。
赏析古诗词赋,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从语言、意境、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
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诗歌的写法,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
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二)、查资料,搜集作者相关信息及写作本诗词背景
1、《十五夜望月》选自《 》,作者 , 代诗人。
2、《水调歌头》是名,是北宋 派词人 的一首 兼 的抒情之作。作于 年节,作者曾在朝为官,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写作此词时,他正在山东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有见面心情抑郁不欢。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
3、《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 ,原名 , 代诗人。
(三)、给加粗的字词注音。(6分)
(1)栖息( )(2)咽下( )(3)婵娟( )
(4)宫阙( )(5)绮户( )(6)琼楼( )
(四)、反复诵读,感知诗词内容填写相关词句。
1、《十五夜望月》中,诗人写中庭月,用“ ”使人不由联想到李白的名句“ , ”,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中。诗中暗写诗人望月,点题的诗句是:“ ”。明点望月,推己及人,扩大望月范围的诗句是:“ ”。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不正面直接抒情而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表现得蕴藉深沉。尾句中“ ”字用的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
2、《水调歌头》中,“ , , 。”“ ,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把无形的 说成是有形的 。可见作者对亲朋团聚的渴盼。
(五)、自主探究。
1、就你的理解,分别说说三首诗词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并通过对朗读的语调、语速、重音的把握读给同学听。同位互读、互评。
2、你最喜欢哪一首?简述你的理由。
六、【拓展延伸】
1、比比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十五夜望月》有感情的背诵上来。
2、比比看,搜集中秋咏月诗词谁最多。如有兴趣,不妨自己作一首。
十五夜望月教学反思
从教以来诗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难点,首先它不同于现代文没有多大的时代差异。其次,诗歌语言言简意丰,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句子理解其中的意境是非常困难的。再次,传神的词语赏析和评价也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难点。总之摆在我面前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
困难归困难,但还是要面对。这周我打算啃下《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这块硬骨头。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备课上下了大力气,我先理清了诗歌的发展历程弄清了古体诗、乐府诗、近体诗和新诗的区别。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尤其对苏轼生平作了深入的了解。然后认真学习教学参考书上的解读,尤其对重点字的赏析做了分析和记录。于是我开始着手写教学设计。
《十五夜望月》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引出话题:“同学们,中秋是举家团聚的日子,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与家人团聚?哪些人在这一天是不能和家人团聚的?”引起了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有戍守边防的战士,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在海外留学的莘莘学子......课堂得开头同学们沉浸在深深的惆怅和惋惜之中。在古代也有很多的人不能和家人团聚,我们一起跟随王建回到唐朝看一看他们不能团圆时用什么方法去表达思念之情。
诵读感知先有情,第二个环节我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上,由浅入深,先断句停顿,标出重读的字词;再注意语气和语调;由于正好多媒体设备坏了,给我带来了大困难。不能出示配乐怎么办?我先有感情的朗诵,之后学生个读,小组读,然后小组里推荐最好的在班里读。在过程中我们对一些词的读法做了讨论。特别是在读熟练了之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又开始七嘴八舌的说,洒满庭院的月光、寂寞的乌鸦、被露水打湿了的桂树.....我欣喜的听到孩子们给这些物象都带了修饰词。于是我顺势引导,展开联想,从你学过的古诗中一句和“地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吧。不少人举手了“疑似地上霜”“桂树”会让你想到什么?有人说嫦娥,也在想家想念亲人。
至此,我觉得我成功了。学生能感受到那种清冷、寂静的氛围,体会到诗人明月之夜不能与家人团圆的孤单。自然后两句的理解就很轻松了。但是“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字大家不能准确的表达它的妙处,这需要今后的课堂上探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