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今天我要开始第二单元的学习。在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中,确定了这个单元的学习要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读)
第一:调动你的体验与想象,涵咏品味,体会作品的情境。第二,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怀。第三,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批注的读书方法。(屏显)
1.调动体验与想象,涵咏品味,体会作品的情境。
2.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怀。
3. 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批注的读书方法。
环节一:积累语言
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黄河颂》。我先把文章中一些容易混淆和有理解障碍的字词来做一下梳理,请大家根据要求读一读,选一选,可以借助工具书。(屏显)
第一个词语读作“哺育”,“哺”的本质是喂养。第二个字是多音字,读作qū的时候,含义大多跟弯曲有关,比如《论语十二章》中的“曲肱而枕之”,读作qǔ的时候大多跟歌曲有关,比如戏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里我们读作九曲(qū)连环,形容非常迂回曲折的样子。“高山之巅”,前一个“颠”通常用作动词,比如颠簸,颠覆,后一点“巅”通常用作名词,山字头,山顶的意思,可以从词性和词义上来判断。“浊流宛转”这两个“宛转”含义不同,前一个“宛转”是辗转的意思,是指经过了许多地方,后一个“婉转”通常用来形容说话的口吻,或是歌声、鸟鸣声等。文中“浊流宛转”用来形容黄河之水流过的情态,显然前一个“宛”字才适合语
境。“屏障”的意思是像屏风那样有遮蔽保卫作用的东西,多指山岭河流等,在文中指的是是黄河。“滋长”的意思是生长、产生,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多用于比较抽象事物,在文中滋长的是精神。
环节二:积累常识
这篇文章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了解一下创作的背景。光未然,诗人。1939年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刻画了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屏显)
光未然,诗人。1939年,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刻画了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组诗第二章。
环节三:分析课文
我们来看看“黄河颂”这个标题,“颂”的意思是歌颂、赞扬,因而这首诗歌一定是为了表达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那么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呢?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是这些课我们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围绕着课题中的“颂”,诗歌中哪些句子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颂之情,大家边出声朗读课文,边在文中做圈划。我们可以在歌词部分圈划到这样三句话。(屏显)
啊!黄河!
……
啊!黄河!
……
啊!黄河!
……
根据这三句话,我们将歌词部分以“啊!黄河!”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我们尝试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做一下概括。(屏显)
首先我们明确方框内填入的是一个动词,第一部分,可以用诗中的“望”字统领,之后的内容都是望到的黄河景象,因而第一部分我们可以概括为“望黄河”。第二个部分,3句“啊!黄河!”贯穿整个部分,情感充沛地表达了对黄河的赞颂之情,我们将这一部分的内容概括做“颂黄河”。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部分望黄河。第一部分黄河的诗歌从多个角度体现了黄河,我们来体会诗句体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在这样的特点背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们以文中的两处描写为例。(屏显)
(1)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2)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大家可以参照学习《骆驼祥子》时做批注的方法,将你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写在书上的批注区域。可以借助句中使用的字词来把握黄河的特点,并由这样的特点进一步揣摩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中的“惊涛澎湃”,“澎湃”形容波浪因为互相撞击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惊涛中的“惊”字生动地描绘了观者被滚滚黄河水剧烈翻涌、猛烈撞击、水声震天的景象深深震慑的情景。“掀起”二字更强调力度,有一种拔地而起的力量。“万丈狂澜”,“万丈”形容水浪之高,“狂澜”形容水浪之大,“狂”字写出了黄河之水汪洋恣肆、不受拘束的狂放感。这两句中,所有的字词都向我们展现了黄河气势恢宏、所向披靡、无往不利的形象。在这样的形象背后,诗人对黄河豪壮气势的赞美,和由黄河无边的气势引发的诗人内心的无限豪情都展露无遗。
第二句中的“宛转”,意为辗转至黄河一路而来流经了很多地方,这一路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九曲连环”更是清晰展现了黄河曲折前行的形态,不是一往无前的坦途,流势似乎也因为迂回而显出缓慢的情态。
黄河从磅礴奔涌到曲折前行,诗人呈现这样的转变,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看能不能通过第一部分中其他描写黄河的句子来帮助我们到答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后面的四句描写。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同样需要大家做一个批注,通过对标红的词句进行揣摩,并进一步将这几句与之前形成关联,来理解诗人要表达什么。我们来看这两个动作,这两个字都向我们展现了黄河的气势。将这几句句与之前的句子形成关联,我们发现“浊流宛转、九曲连环”是黄河一路而来走
过的曲折的路,而“劈成”是黄河奔流到眼前呈现的情况,“奔向”是黄河继续前行的终点。我可以用一组关联词将这两组信息关联起来,虽然一路曲折前行但黄河前进的方向和意志未曾改变。通过这样的关联,我们这才看到了真正的黄河精神,那是坚强无畏、永不放弃。在这样的文字背后,我们读到了诗人唱响的深沉的赞歌。诗人把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通过批注与品读,我们跟随着诗人逐渐发现黄河宏大气势背后的精神内核,也跟随着诗人的情感一步步体会对黄河越发深沉厚重的情感。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跟随着诗人体会一下这样的情感变化。
在朗读中,我们会发现第一部分的诗句,读起来很整齐,很有气势,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借助诗句的节奏划分来探寻一下原因。(屏显)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
请大家一边自读,一遍为诗句划分节奏。(屏显)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
我们来交流一下。通过节奏划分,我们发现每一行都是以四字短语为这一行的终点,这就形成了这一部分的诗句整齐的节奏,且四字短语短句从朗读的角度更能营造有力的语势。因而这一部分整齐的阅读感受,实际上是诗人刻意打造的节奏达成的效果。这样整齐的节奏所带来的气势感,与作者对黄河精神赞颂的豪情,是吻合的。我们在语言的品读中揣摩黄河的特点,并由此理解诗人的情感,进而把握的诗人情感发展脉络,同时我们通过对诗歌节奏划分,了解了诗歌的节奏在诗歌表达的语势和力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