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河颂》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欣赏,还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
向。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⑶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⑵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保卫黄河》这首歌曲,请全体同学齐唱《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
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学生唱毕)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部,今天,我们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
黄河的诗歌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
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关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三、美读诗歌,体味黄河雄壮的气势
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粗字的读音,多媒体显示:
浊流(zhuó)屏障(zhànɡ)九曲连环(qū)
澎湃(pài)哺育(bǔ)狂澜(lán)山巅(diān)
2、教师指定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针对该同学的朗读,教师可酌情点拨指导。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⑴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⑶“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⑷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⑸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3、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
4、请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
5、学生一齐随配乐朗读。
四、内容研讨
1、教师选两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
生1: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生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
生3:歌颂黄河,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就是英雄的中华民族。
教师总结: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2、悟读诗歌:
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诗意。
多媒体显示:
⑴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⑵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⑶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⑷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采用抽签形式选题),然后评出最佳发言人,授予“今日之星”的桂冠。
明确:
⑴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⑵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镜
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