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一点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无不从这扇窗户中一一透出。课堂上教师的眼神,无论正视、俯视、环视、点视都有不同的内涵,运用得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终生难忘的印象,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上课了,当教师走上讲台后,教室里仍乱哄哄的不能平静下来。如果这时教师不停地说:“同学们安静下来!”或者用黑板擦“啪”的一声,学生或许没听见,或许吓得胆战心惊,效果都不好。这时,教师就可以站在讲台上,直视学生,全场巡视,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动,教师的无声语言通过一部分学生的首先发现而立刻让全班学生都知道了,老师在警告他们,教室就会神奇地静下来;当学生发言精彩的时候,你用赞许的眼神去看他,则会起到表扬鼓励的作用;当学生因为胆怯慌张而回答不畅甚至语无伦次的时候,你用热切期待的眼神去看他,则会使他气定神闲、滔滔不绝。有的老师也许会说,我怎么知道我的眼神是什么样的?俗话说得好,境由心声,你用怎样的感情来注视学生,你的眼神就蕴含着怎样的内涵。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堂上,教师内在的丰富感情总是自然通过眼神流露着,同时,也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睛,窥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是最善于观察老师的眼睛的,感
老师的眼睛到温暖,感到兴奋,也感到严肃,这就起了组织教学的作用;老师眼神里透出彻悟,不存任何疑窦的自信,学生便相信教师是经过充分准备,来传授知识的。教学时,教师目光矍铄,带着振奋、活泼、愉快的精神进行教学,这就必然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他们知道,老师的目光斜视,是对某些行为不满的信号;轻轻一瞥,是提起注意的警告;眉开眼笑,是鼓励首许的暗号;目光盈盈是情意相通的佐证。
有经验的老师,就善于通过一双传神的眼睛来表达对学生的要求。其效果常常胜过言教,使师生在课堂上融洽、和谐、默契。教师的眼睛还应该是一双洞察入微的慧眼,从学生的眼神反馈中,了解学生,做出相应的教学调节,为教学服务。有一位姓黄的老师一次到我校我班讲课,课前我担心黄老师不熟悉学生,讲课会受到影响,就给她画了一个座位表,并标明哪些是好学生,便于提问,黄老师婉言谢绝了。结果课上得很成功。课后我敬佩之中带有疑问:“您是怎样掌握学生的?怎么知道谁听懂了?回答得好?”黄老师笑了笑答道:“我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睛,是他们的眼睛告诉我的。”还有一位特级教师讲课,当他提出问题后,全班多数人举了手,他偏偏点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女生,不料这个看似羞怯的女生对答如流,见解独到。评议会上同事请教个中奥妙,这位老师传了一段真经:“上课提问,举手的不一定都会,要根据学生的临场眼神来判断其可能回答的水平。比如今天课堂
上回答的不错的女同学,听到提问后,我发现她清淡如水的眼波里充满着自信与期待,由此我断定她有回答成功的把握。”
课堂上学生的眼神反馈,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目光炯炯,则表明精力健旺奋发;目光浑浊黯淡,多表明疲惫劳倦或心绪不佳;瞳孔雪亮多由于兴奋盎然;恹恹欲睡常表示索然无味;目光凝聚往往是思虑深邃的外征;左顾右盼常常为心猿意马的表象。有的教师上课,教学效果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睛,从眼睛的变化了解学生掌握授课内容的情况,调整教学。
有一个深谙此道的教师的经验之谈是:教授知识重点而学生目光淡漠时,宜三令五申或放慢进度,令其深思反馈;当学生临迷阵而眉头紧锁,眼光愣怔时,就要变换知识传授角度和教学手段,使其柳暗花明,耳目一新;当学生闪现浮躁嬉戏的目光时,则应激励其学习态度,点燃其求知的欲火,引导他们向教学内容的纵深开掘;当学生的目光呈现黯淡厌倦状态,可以发生强而新的信息,提出有分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务使其大脑迅速转入兴奋状态。
当然,课堂上要做到密切注视学生的眼神反馈,教师本身必备多方面的素养;首先教师得
对所任学科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对教材烂熟于心,有高度的驾驭能力,这样才能将教师的一双眼睛从教案和课本中解脱出来,用以观察学生。再就是教师要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善于揣摩学生的眼神与心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规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