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一、选择描写秋天的诗歌指导学生朗读,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出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三、通过搜集整理秋天的诗歌,感受诗歌的特点与魅力。
 第一步,指导学生朗读《秋夕》、《秋词》、《秋思》及《暮江吟》。这几首都是学生在学习前一个板块时收集上来的诗,也是以前学过的,对诗的意思都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第二步,阅读课文《诗中的》,弄清作者回忆小时候在什么季节读诗?从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第三步,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的问题展开讨论。第四步,具体地深化归纳出四点方法:
  一、联系生活读古诗。课文中作者在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时,就想到隔壁林阿婆在河边大石头上用棒子打衣服。那么我们在读天阶夜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时,就仿佛看到了,在一个孤寂的夜晚,点点流萤随风飞舞,宫女坐在殿前冰凉的台阶上,抬头看着明朗的天空,幻想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此时此刻,是否相会于鹊桥?又如,我们在读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诗中的茅檐、青草、锄豆、织鸡笼、剥莲蓬等词都是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些事物,读诗时只要把它们跟生活联系起来一起读,就很容易读懂了。要反复朗诵,体味诗句的意思,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读诗时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课文中作者在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就想到他家屋后的山、树、石、水。那么我们在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时,就好象看到了,夕阳斜照在水面上,使江水一半成了绿一半成了红。又如,我们在读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读诗贵在感受意境,如果我们读诗时能够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就很容易了解诗歌的内容了。
  三、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把课文中白朴的《天净沙.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比较着来读,我们不难体会到白朴前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写了秋景的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一点飞鸿影下,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
为之一动,意境的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再后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而马致远的《秋思》给人的感觉整个就是凄楚、凄凉、凄清、凄惘。我们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可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课文中作者把张籍的《秋思》和岑参的《逢人京使》两相对照,就发现两位诗人都身处他乡,他们用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把相同的情感——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都写活了。因此,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也要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和诗人的心灵相通。
  最后,为了将本课的学习继续深化和发展,我组织学生将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歌整理成册,在校园内向同学们推荐。
《诗中的》是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侧重让学生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桂文亚 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美国《世
界日报》儿童版主编,北京《东方少年》杂志特约编审。创作以散文为主,也写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得奖记录包括:1995年第八届中华儿童文学奖、1997年第10届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2001年世新大学45周年校庆十大杰出校友、2003年中国大陆第6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曾任联合报记者、副刊编辑,兼任母校世新大学国文、采访写作课程十年。现任联合报系民生报儿童组主任,儿童丛书主编。15岁第一篇作品刊载大华晚报;20岁出版第一本散文《裁冰集》。至今40年,创作及编写成人文学30种,编辑少年儿童读物近400种。1981年始,专心致力于儿童文学媒体推广及编、写工作。 出版的主要作品集有《幽默笔记》《思想猫》《两代情》《妈妈手记》《思想猫游英国》《班长下台》《长着翅膀游英国》《美丽眼睛看世界》《来和小羊羔照个相》《哈玛!哈玛!伊斯坦堡》《二郎桥那个野丫头》等。
              子夜吴歌·秋           李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简介】《子夜吴歌》这一曲调原来是用来写爱情的,诗共四首,写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
【译文】长安明月高照,家家户户传来捶打衣服的声音。秋风不断地吹,吹不尽对远征在玉门关外的丈夫的怀念之情。不知何日能平定北方的入侵者,丈夫才可以停止远征,返回家园?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山居:山中的住所,即指作者隐居的川别墅。暝:晚。
2)空山:寂静的山林。新雨后:刚下过雨过后。
3)晚来秋:是说新雨过后,晚风吹拂,秋意更凉。
4)竹喧:指竹林中的笑语喧哗。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5)下渔舟:指渔舟下水。
6)春芳:指春天芳菲美景。歇:消歇。
7)王孙:原旨贵族子弟,这里是泛指山居的人,当然包括王维自己在内。
【简介】这首诗是写山居秋天晚暮幽静景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并且从诗人欣赏的角度,还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情趣,一片盎然生机。本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的黄昏时节山居生活的恬静清幽,表现了诗人怡然闲适的心情。
【译文】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
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中,依然向往长留。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移家:迁家定居。    带:近      郭:外城。      桑麻:这里指农作物。
近:近时。            着花:开花。                扣门:叩门,敲门
西家:指西面的邻家。  报道:回答说是。
【译文】陆鸿渐移居到城边的农村,从小路穿过桑麻地。新近种在篱边的菊花,秋天来到还没有开花。敲门没有听见狗叫,就到西边的邻居家问问去向。邻居回答说:“他到山上去了,归来时常常是太阳落山”。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
居:贬官的地方。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
衡阳: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在长沙。
【简介】这是一首饯别的诗,诗中表达对被贬谪至峡中和长沙的友人的同情和宽慰。
【译文】不知这次分别二位的心情如何,停下马来饯别,询问贬谪的地方。巫峡一带常有猿猴啼叫,十分凄凉;长沙虽然遥远,但相传雁飞到衡阳而北返可以传递书信。青枫江(位于长沙市南)上秋风萧瑟,远望白帆点点,白帝城边树木凋零,一派荒凉稀疏的景象。圣明的时代,君王多施雨露(恩泽),暂时分别不要犹豫向前。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入京使            岑参(cén cā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介】这首诗写于诗人赴安西途中。恰遇入京使者,因而捎带口信,反映了作者怀乡思亲的凄苦心情。
【译文】向东望见通往长安故乡的漫漫长路,双袖擦不干泪水长流。在马上与你相遇没有准备纸和笔,请君带口信给家中报平安。
 
提问:《诗中的》课后练习
1、补充词语
)的怪味  )的古诗  )的心情
)的水墨画  )花瓣  )的故乡
2、说说你从文章重学到了哪些读诗的方法。
3、自己搜集一些古诗,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读古诗的方法读一读。
2想象诗句画面,更好的进入诗的意境
3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4了解诗人的身世,理解诗的情感。
学习《诗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句话中,捣衣__洗衣___的意思,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__思念家乡____感情。还告诉了我们学习故事的方法有__结合生活_____联系实际_______运用感情__
读过<<写秋天的古诗诗中的”>>这篇课文后,“了解到诗必须与景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味诗的含义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秋天在诗人的眼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它充满了欢喜,充满了悲伤。但它有动听的秋声,迷人的田野,凉爽的秋风,但更多的是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明白了读诗时一定要认真,而不要马虎。要向作者那样,读诗读出了知识。所以,希望大家在往后的学习中,能够去善于观察,多增长一份知识。因为知识既是财富,又是能够改变命运的。
最后,为了将本课的学习继续深化和发展,我组织学生将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歌整理成册,在校园内向同学们推荐。
  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呤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迈出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空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