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
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
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
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
一种固定的风俗。到了春秋时代,晋国公重耳逃亡在外,在饥寒交迫
之时,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
重耳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随从,唯独介子推
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奈只好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带母亲出来,谁知却把介子
推母子烧死了。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便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禁
火吃冷食。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
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
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
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
写清明节的作文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各地的不同,在山东,即墨吃鸡蛋
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江南一带有吃青
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
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
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
入一小块糖猪油。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中
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
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青碧,吃起来格外
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
用来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
飘香的清明果了。在一些地方,于清明头一夜,把鸡鸭卵煎熟,染成
蓝黄杂,在卵壳上加以雕镂成画,作为冷食礼品赠送。据说吃画卵,在隋唐时盛行全国。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
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清明节的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Day或者PureBrightness。从2022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
重点句子1: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
固定的风俗。
重点句子2: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
固定的风俗。
重点句子3: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便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禁火吃冷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