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传统文化之孝道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孝与感恩是古代中国人做人的基础标准,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古人看一个人是不是可以交往,往往先看他是不是孝顺。一个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可能对别人好呢?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懂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构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孟子有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汉·赵岐解释道:“於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孟子是儒家的,儒家是入世的,所以他的教化讲的全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儒家其实是道家低层次上的理衍生出来的,人在低层次上看不到太高的理,他不求生命的解脱,考虑的是如何过好今生。做一个人也得知道做人的标准,儒家在这方面留下了很多论述。
孝道文化第一种不孝的行为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孝的主体毕竟只是自己的父母长辈,当孝和忠义发生冲突时,孝要放到一边,不让他们做下错事,才是真正的为长辈好。
并不是年龄大辈分高就值得去尊敬,坏人老了还是坏人,印度国宝级巨星阿米尔·汗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尊敬老年人应该尊敬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年龄。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正确,那么不管他多大岁数,都不能尊敬他,反而要去指责他。”
现在这个社会中为老不尊的比比皆是,作为晚辈的应该及时纠正他们,不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才是真正的孝。
孝和忠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只是针对对象不同,一个是针对自己的长辈,一个是针对自己的祖国。有些家伙总喜欢以别人父母的身份自居,你是生他了还是养他了?孝分愚孝,忠有愚忠,都是不分是非善恶一味的顺从,这样的人助纣为虐,本身也是恶人。
第二种不孝的行为是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拿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不想工作在家啃老,这种人不少,而且往往还啃的理直气壮。
第三种不孝的行为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个容易理解,没有后代,家族就断后了,古人很看重宗嗣的延续传承,孩子长大了不想结婚,就被视为不孝。
佛教传入中国后,跟中国传统文化想碰撞,也加入了孝道的东西,佛教是让人脱离红尘的,讲什么孝道啊?他讲的是慈悲,对所有人都好,而不只是对父母长辈孝敬。
有人说和尚出家修炼是不孝,至少违反了三不孝的两条,不养父母,不娶妻生子。孝道是人的东西,要想超脱出来,就得用高层次的法来指导修炼,否则永远也修不成。对一个人真正的好,就是让他得法,让生命得到彻底的解脱,永远不吃苦了才是真正的好。
现在寺庙中也讲孝道,也是这个末法时期才会出现的事情。有个有名的和尚出家后老是想着他的老母亲过得好不好,有天听到母亲生病了,非常着急,他打听到一个药方,要用人身上的肉做药引子熬药。他二话不说就把胳膊上的肉割掉一块给母亲熬药服下,结果还真有效,母亲很快就痊愈了。
人各有命,人的病都是前世造业今世还而已,修炼人看不透这些就别修炼了,不如回家照顾父母做个常人。那个和尚他母亲的病之所以痊愈是有原因的:人的业力可以转移,当一
个人心中发出强烈的愿望想替亲人承担痛苦时,那业力就可能转移到他身上,加上他割了自己的肉,这种痛苦也可以消业,那么他母亲的病就好了。
执著于人的情,就会为情所困,无法修出来。在打坐中这些东西会来干扰他,什么父母身体不好了,什么儿女学习成绩下降了,什么都冒出来,让他无法入静。
作为一个在俗世中修炼的人,我们行孝道,但不讲孝道,孝道是很狭隘的东西,它的对象仅仅是自己的长辈,我们讲慈悲,对所有人都发自内心的好,当然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儿女。有人总是为家人操各种心,怕这怕那的,我说呢,人各有命,他要不修炼就是个常人,常人的一生都是安排好的,你除了有义务引导他善良之外,什么也改变不了。如果他修炼,那他由师父来安排他的一生,你也是什么也改变不了。执著于亲情而耽误了你的修行,值不值得?
古人讲孝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底线而不是标杆。人都是为私为我的,达不到悲天悯人的高标准,那就对自己亲人好总做得到吧?再高一些,也不讲忠孝了,他讲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人的标准。
古代有本孝经,据说是孔子所写,开篇写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他认为孝就得从爱惜身体做起,儒家到了高层次上,则讲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在仁义面前,生命都可以抛弃。
今天的人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如果做不到高层次上的修行,那至少也要把握住做人的标准,不愚孝不愚忠,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巨变中走進美好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