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中孝道文化内涵
北大27岁才女王帆参加《我是演说家》节目,她的一句“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让无数观众飙泪,同时引起大家的反思:究竟什么是孝顺,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顺?让我们从《论语》中寻答案。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思想核心为“仁”。孔子所说的仁,内涵丰富,忠、信、礼、智、勇等无所不包。而孝与仁、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孝是仁之本,孝的核心为礼。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一个能成就大业的人,首先要以诚敬的心情任劳任怨地事奉双亲;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来追思父母。《论语·学而》篇中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学启蒙读本《三字经》也强调“孝”的重要性:“首孝悌,次见闻。”一个人想要有学问、有涵养,首先要有孝心。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孝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儒家
所讲的孝道,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需要遵从的规范和标准,这是个人人格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指标。
《论语》中关于“孝”的内容很多,可概括为慎忠追远、善事父母和师生之孝等方面,但缺少一个确切的定义。
孝道文化如何正确理解“孝”字?《孝经·开宗明义》曰:“善事父母之道曰孝。”《汉书·武帝纪》有:“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尔雅·释训》曰:“善父母为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从文字学角度对“孝”做了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汉代贾谊《新书·道术》中有:“子爱利亲谓之孝”。《辞海》、《辞源》等辞书,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众多解释中有一个共同的内容,即“善事父母”。笔者非常认同,因为这一解释明确了“孝”的本质:在“孝”这个伦理关系中,行“孝”者是子女,受“孝”者是父母,“孝”即子女对父母要“善事”。由此可知,孝敬、尊重父母双亲是“孝”的基础,“善事父母”是孝道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