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一、积累运用
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2)五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4)晓雾将歇 歇:消散
(5)夕日欲颓 颓:坠落
(6)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1)两岸石壁,五交辉。
两岸的石壁,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填空。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二、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过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中;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表达效果:“猿鸟乱鸣”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跃出水面的活跃场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指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
古时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三、拓展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③黄思立: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沉鳞竞跃 鳞:鱼
(2)未复有能与其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大可七八围许 许:上下或左右
(4)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暇:空闲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了。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
10.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2分)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乙】文对极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11.【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4分)
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
附【乙】文参考译文: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张开的车盖。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的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
人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略微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辞去官职,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心愿呢?
记承天寺夜游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盖/竹柏影也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起游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5.填空。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院中的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对“月”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月的阴晴圆缺给了他们很多人生启迪。弘楚中学团委会准备于10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下列材料,用形象化的语言为本次活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常寄托于明月。古往今来,写月的诗篇不计其数,月亮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示例一】月亮,悬挂在天空的诗 【示例二】诗情传千古,明月寄相思
(2)请写出两句以歌咏“月”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
【示例】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3)活动筹备组准备邀请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敏担任本次活动主评委,请你以团委会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我校定于9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诵月”诗词朗诵比赛,想邀请您担任活动主评委,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参加。
弘楚中学团委会
2019年9月21日
二、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有人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寻”字用得很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尚且不知,因此要“寻”;同时,“寻”字有一种急欲到某个东西的迫切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8.如何理解文末“闲人”的含意?
①闲人的闲情雅致: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赏景的自豪。②闲官之苦闷与达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达观等。
三、拓展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染:染成。②设:涂,这里可译为“笼上暮”。③夕舂(chōng):夕阳。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5分)
(1)解衣欲睡 欲:将要
(2)相与步于中庭 中庭:院子里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4)止午、未、申三时 止:只,仅仅
(5)安可为俗士道哉 安:怎么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其实湖水被染成绿之美,山岚被笼上暮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