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to live beautifully and walk sonorously.(页眉可删)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思路】
  这是两首描绘大自然的诗歌。抓住意象的特点,感受美好的意境,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学生赏析诗歌的关键步骤。教读本课,要先营造符合诗歌意境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诗歌中,用心去感受诗中美好的境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能够顺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⑵能抓住诗歌主要意象,体会诗歌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颂,整体感悟诗歌。
  ⑵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意境。
  ⑶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体会大自然的多面与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⑵揣摩诗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2、分析领会诗人创作的意图及手法。
  3、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型】
  课内自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准备】
  1、教师:查与诗歌意境相符的音乐、练习有感情的范读诗歌、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复习现代诗赏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
  蝈蝈与蛐蛐
  一、导入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配乐范读
  老师先朗读一次《蝈蝈与蛐蛐》,请同学闭眼聆听,展开想象,假设自己置身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谈感受。
  三、自由朗读,体会整体情感(播放欢快的轻音乐)
  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老师希望大家将自己化为画面中一员,进入诗歌意境中。通过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诗歌的整体情感。等会儿请同学讲讲,你在诗歌情感表达上发现了什么。(抓住关键的情感词)
  自由朗读──谈发现──齐读──评价──齐读。
  落实问题:
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1、感情基调:明朗欢快。
  2、主要情感: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
  3、对蝈蝈“乐音”、蛐蛐“鸣叫”的赞美。
  四、个别朗读,出不理解的诗句
  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但如果深入品味,你可能会发现一些疑问。我想请一位同学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你不大理解的诗句。
  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诗句了,请将你的问题摆出来,让我们共同来研究,看看能否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如果同学所提问题你能解答,就由你来为他解答,好吗?
  (师生共同解答。)
  落实问题:
  1、以季节特点分为两层,各层特点不同:
  景:盛夏(生机)──严冬(冷寂、温馨)
  物:蝈蝈(喜悦)──蛐蛐(悦耳)
  虽然景物特点不同,但全诗情感前后一致:明朗欢快,热爱、赞美自然。
  2、对比烘托:
  昏晕──飘扬寂寞宁静──弹起
  3、①⑨照应,点明主旨;末尾通过联想将两幅画面叠印,生动表达“大地诗歌永不死亡”
的主题。
  4、选材以少胜多,大自然的其它歌声也不断,留下想象空间。
  问题储备:
  ⑴诗歌两层景、物有何不同?(答案见1)
  ⑵蝈蝈和蛐蛐的鸣唱声都非常突出,为什么?
  环境安静:夏──昏晕飘扬。(但非死气沉沉──盛夏的豪华、可喜的草丛──充满生机、活力,而蝈蝈是热烈的、活跃的,所以更为突出。)
  冬──寂寞宁静弹起。(悦耳,可以伴随入眠。)
  ⑶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
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虽然景物不同,但作者的情感却是一致的,热爱、赞美大自然的情感贯穿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