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时 比例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1例5,完成教科书P63~64“练习十一”中第3、4、6、7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沟通“算术法”与“比例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基本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比例的意义,激活经验
1.复习成正比例的量。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学情预设】预设1: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3: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
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学情预设】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唤起
教学笔记

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准备。
2.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1)]二、提出问题,探索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1例5。
师:通过上图,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t水。要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解答。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分析与解答。
(1)教师收集学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10t水的总价。
28÷8×10
=3.5×10
=35(元)
预设2: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10÷8×28
=1.25×28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5(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为用比例解决问题作准备。
(2)探讨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
教师板书展示学生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师:刚才我还发现有的同学列出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如果有疑问,可以向这位同学提问。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明确:在这道题中,因为水的单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质量成正比例,也就是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质量的比值是相等的。
师:根据大家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道题中的水费和用水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你能再完整地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吗?(出示课件)
【学情预设】学生完整表达: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水费和用水的质量,水的单价一定,水费和用水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用关系式表示是=水的单价。(板书:=水的单价)
(3)尝试列出其他比例解决问题。
师:你还能列出其他的比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呈现以下解法: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让学生互动交流,弄清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倾听,并理解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的情境列出数量关系,到“不变量”。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列比例的思路,例如用水的质量比等于水费的比,要强调比例中对应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回顾与反思。
师:你认为李奶奶家用了10t水的水费为35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检验的?
1)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学情预设】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沟通“算术法”与“比例法”的联系。(出示课件)
师:比较“算术法”与“比例法”,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算术法先算的是水的单价,再求10t水的总价,而比例也是根据水的单价不变来列出比例的。
师小结:两种方法在计算求解时殊途同归,但算术法必须求出那个不变的量的具体值,而比例法只需要根据数量关系表示出这个不变量即可,思维过程更具有广泛性、一般性。
(3)变式练习,巩固用比例解决问题。(出示课件)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突出比例法解题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优化解题方法的意识。
师:请你用比例的方法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指名学生板演。
解:设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