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彩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四、教具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壹五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
    (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
    (1)看清题中数据。
    (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篇二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
    (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
    3=240×2
    =240×2÷3
    =160
    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
    (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
    (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
    (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10=:0.4:=1.2:2=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再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成比例。
    分析: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比较简单,比分别是25:200和30:250。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三、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