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1)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的科学家精神。广大组工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要大力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绘好组工干部忠诚坚定、守正创新、甘为人梯的“工笔画”,方能为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胸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踔力奋发,“摹刻”组工干部忠诚坚定的“最初模样”。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也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当前,国家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组工干部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胸怀“两个大局”,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在火热的实践锻炼中
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不断提升能力本领、综合素养,努力成为学识广博、底蕴深厚、身心健康、知行合一的新时代组工人,为党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国家昌盛保驾护航,为人民幸福“描红染绿”。
砥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勇攀高峰,“点染”组工干部守正创新的“主题形象”。
伟大事业必须靠一代代人艰辛探索、接力奋斗。从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现青蒿素,到“中国天眼”建成、港珠澳大桥通车、嫦娥探月、蛟龙探海、量子技术取得突破。从钱学森、李四光、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屠呦呦、南仁东、黄大年、顾诵芬、王大中,这一个个故事、一位位科学家的形象,凝练成“科学家精神”,成为中国科技工作者鲜明的体特征。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组工干部自觉追求的鲜明主题。组工干部要把“打铁必须自身硬”贯穿自身建设始终,练就过硬本领,围绕推进基层党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党员发展和管理、人才激励机制等热点、难点问题,推陈出新、勇于拼搏,在推动组织工作出经验、创特、树品牌中展示无惧风雨、奋发图强的“主题形象”。
涵养“零落成泥碾作尘”的高尚节操甘为人梯,“厚涂”组工干部无私奉献的“靓丽底”。
“板凳甘坐十年冷”。每一项巨大科技成果的问世,离不开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更依靠科学家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甘坐“冷板凳”的奉献精神。科研的道路有时显得漫长而孤独,从科研规律看,研究成果往往难以一蹴而就,总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无私奉献是组工干部必备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更是党的事业的客观要求,组工干部作为服务党员的党员,服务干部的干部,要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党内政策法规为重、视组织原则为重,始终保持组工干部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认真履行职责,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不折不扣落实政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情怀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组工人画卷。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2)
“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精神是一个人内在的灵魂,也是广大党员坚守初心使命的力量支撑。作为组工干部,要不断汲取“科学家精神”的养分,涵养“科学家精神”的力量,将爱国、创新、奉献、求实等科学家精神落在组织工作实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组工干部要服务人民,涵养爱国精神。
爱国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怀与担当,更是自古以来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一份深切责任。从冲破重重阻力回国研究“两弹一星”的钱学森、到为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呕心沥血的李四光、再到病床上依然指导学生科研的航天物理学家黄大年,这些矢志报国的科学家无不怀揣着服务人民、科技兴国之心。组工干部不仅要向科学家们汲取爱国精神的营养,更要在弘扬爱国精神中当好“领头羊”的角,要主动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将爱国心、爱国情,激荡成共鸣,凝聚成洪流。“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组工干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爱国的出发点,就要时刻以服务众为念,把联系众作为激活工作的生机之源、依靠众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之本、服务众作为检验工作的落脚之处。
“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组工干部要敢于争先,涵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挺进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更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科学家们是最具备“创新细胞”的体,他们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从而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组工干部要学习科学家们敢于争先的创新精神,摒弃一成不变的“惯性”思维,打破因循守旧的“世俗”藩篱,不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探索组织工作的新
路子新方法,用批判的眼光认真反思传统的方式方法,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新经验、新方法中“差距,比不足,赶超越”,到新思路、出新对策、形成新成果。通过创新工作方式,使得组织工作的各项决策和措施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被广大党员接受。
思政课观后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组工干部要淡泊名利,涵养奉献精神。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别人”。可以说,奉献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在电影《横空出世》中,将军冯石和科学家陆光达带领着科研部队,在苏联专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后、生活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怀着科技报国的梦想,挺进西北荒漠建造发射基地,最终实现了我国第一颗爆炸。对于组工干部来说,要像那支孤独地驻守在戈壁荒漠的英雄部队一样,守住清苦、耐住寂寞、讲求奉献,并要直面民生诉求、体察民情民意,如同“苔花”一般,突破环境桎梏,绽放青春光彩。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组工干部要严谨治学,涵养求实精神。
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始于科学家们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每一次的创新成果往往要经历观察、思考、假设、实验、求证、归纳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爱因斯坦
曾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其中“99%的汗水”就充分凝结着科学家们求实精神。组织部门作为抓党建、管干部的重要部门,组织工作者肩负着夯实基层、选优干部、聚集人才的重任,必须要怀揣求真务实精神,挥洒出“科学家们99%的汗水”,在干部考核、选拔和任用上要做到客观公正、慎之又慎,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持。对于广大组工干部,要大力弘扬、努力涵养“科学家精神”,做到服务人民、敢于争先、淡泊名利、严谨求实,在平凡的岗位中把各项组织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3)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包括顾诵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在内的广大科学家,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同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大干部当从伟大科学家精神中感悟爱国、奋斗和创新“三”,汲取奋进力量,勇立潮头、勇于担当,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感悟“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主义“底”。正是胸怀满腔对祖国的热爱,王大中院士不希望核事故在自己的祖国发生,因此,他选择了较难的“固有安全”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为我国安全核电确立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并且经过不懈努力,王大中院士“跳起来摘果子”,实现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技术从在国际上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干部要学习广大科学家以爱国主义为“底”,把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需求作为自己科学追求的精神,要胸怀祖国、胸怀人民,为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感悟“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艰苦奋斗“原”。解决“卡脖子”的科研之路注定是艰难的,在“歼-8”飞机研制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但“吃食堂已是美味”的顾诵芬院士全都淡然面对,一一化解,“歼-8”首飞时,试验飞机出现剧烈振动,为解决这一困难,顾诵芬院士毅然决定乘飞机上天,跟在试验机后观察振动情况,最终成功解决这一问题。“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广大干部也难免会遇到诸多难题和挑战,此时须保持艰苦奋斗的“原”,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在接续奋斗中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感悟“丹心未泯创新愿”的勇于创新“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广大科学家最亮丽的彩便是勇于创新。不论是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顾诵芬院士还是在先进核能技
术领域耕耘数十年的王大中院士,都是凭着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填补空白、开创先河,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卓绝的贡献。“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复杂系统,如果不思进取、一成不变,则必然会在“赛场”上落伍,广大干部在工作中也要感悟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秀”,多思多想、善于变通,为党和国家发展增添助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