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沧海》
1、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本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作铺垫。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该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
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阔”和“悬”字用得好。“阔”字表现出“潮平”。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
1、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本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作铺垫。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该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
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阔”和“悬”字用得好。“阔”字表现出“潮平”。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
岸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阔”和“悬”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了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4、诗中用”客路“、”行舟“、”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思家归乡的急切心情。
三、《钱塘湖春行》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 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中的“ 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新燕、浅草、春水。
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它们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它们已开始啄泥衔
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4、诗中用”客路“、”行舟“、”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思家归乡的急切心情。
三、《钱塘湖春行》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 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中的“ 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新燕、浅草、春水。
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它们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它们已开始啄泥衔
草,筑建新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4、本诗颔联用“争”和“啄”字好在哪里?
通过对早莺、新燕的动态描写,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麻辣面的做法4、本诗颔联用“争”和“啄”字好在哪里?
通过对早莺、新燕的动态描写,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四、《天净沙 秋思》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首小令的情景。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鸭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他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在涯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首小令的情景。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鸭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他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在涯
3、词曲中的“断肠人”此时因何而“断肠”?
这是一个羁旅在外、长期飘泊他乡的游子看到了眼前那悲凉、孤寂、冷清、毫无生气的秋景,又想到自己长年飘泊在外,于是就引起了极度的秋思(乡思或情思)。
4、《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试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这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飘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个羁旅在外、长期飘泊他乡的游子看到了眼前那悲凉、孤寂、冷清、毫无生气的秋景,又想到自己长年飘泊在外,于是就引起了极度的秋思(乡思或情思)。
4、《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试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这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飘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悲情,更突出其悲。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1:“万籁此俱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万物之音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馨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反衬出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这是以声衬静的写法。(
2: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____________的环境,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
答案:深幽寂静 以动写静
3: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用“曲”“幽”“深”等字目表现禅房花木扶疏、幽深清净的环境。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花满楼李玉刚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用“曲”“幽”“深”等字目表现禅房花木扶疏、幽深清净的环境。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花满楼李玉刚
4: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 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
5.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清幽(或:清净、幽静)的特点。
6.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也可答“宁静”“安详”“空灵”,意思对即可。)的心境。
7.“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庄严,使一刹那成为永恒……(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回答即可。)
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人想像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想象将来与朋友欢聚,共同剪烛于西窗之下,向朋友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朋友的情景.
2: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秋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5.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一个人的夜晚
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骗)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骗)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试题:下面这首古诗,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答:[写法]: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拦”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生动形象,寓含着深刻的哲理。
2:请对这一首诗歌内容与写法做一点赏析:
2:请对这一首诗歌内容与写法做一点赏析:
答:[内容]这是一首哲理诗,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写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寓含着深刻的哲理。
四: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钱唐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2: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钱唐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2: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要求回答问题。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回童年”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好玩的单机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回童年”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诗歌以春为题眼抒发了 西湖春天景的热爱之情 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
4.诗中的“几处”“谁家”改为“处处”“家家”可以吗,为什么?
地理条件答:“几处”,“谁家”体现出数量少,更能体现早春的 特征。而“处处” ,“家家”是一种繁闹的景象,与早春现象不符
5. 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 ,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 西湖 暖树 新燕 乱花 浅草 ”、“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
6. (2003年哈尔滨市题) 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是(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6. (2003年哈尔滨市题) 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是(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五: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五六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修辞方法:对偶。具体说明: “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句式工整,生动形象,琅琅上口。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答:这两句诗:“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句式工整,生动形象,琅琅上口。
3: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