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注释
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 [1] :“可妻也 [2] 。虽在缧绁之中 [3] ,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4] 。
[1]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字子芝。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的弟子。传说懂得鸟语。
[2] 妻:本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读qì (音气)。把女儿嫁给他。
[3] 缧绁(xiè 雷谢):捆绑犯人用的黑的长绳子。这里代指监狱。
[4] 子:指自己的女儿。
子谓南容[5] :“邦有道[6] ,不废[7] ;邦无道,免于刑戮[8] 。”以其兄之子妻之。
[5] 南容:姓南宫,名适(kuò 阔),一作“括”,又名(tāo 涛),字子容。鲁国孟僖子之子,孟懿子之兄(一说,弟),本名仲孙阅,因居于南宫,以之为姓。谥号敬叔,故也称南宫敬叔。孔子的弟子。
[6] 邦有道:指社会秩序好,政治清明,局面稳定,政权巩固,国家太平兴盛。
[7] 废:废弃,废置不用。
[8] 刑戮:“戮(lù 路)”,杀。刑戮,泛指受刑罚,受惩治。
子谓子贱 [9] :“君子哉若人 [10]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11] ?”
[9] 子贱:姓宓(fú 浮),名不齐,字子贱,鲁国人。公元前521 年生,卒年不详。孔子的弟子。子贱曾任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宰,史称:“有才智,爱百姓,身不下堂,鸣琴而治。能尊师取友,以成其德。”著有《宓子》十六篇。
[10] 若:代词。此,这。
[11] 斯:代词。在句中,第一个“斯”,是代指子贱这个人。第二个“斯”,是代指君子的品德。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怎样。取:取得,获得。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 [12] ?”子曰:“女 [13] ,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14] 。”
[12] 何如:如何,怎样。
[13] 女:汝,你。
[14]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黍稷)用的一种贵重的器具,竹制,上面用玉装饰,很华美,有方形的,有圆形的,夏代称“瑚”,殷代称“琏”。在这里,孔子用“瑚琏”比喻子贡,虽是有用之材,但也不过仅有一种具体的才干,达不到最高标准的“君子不器”。
或曰 [15] :“雍也仁而不佞 [16]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 [17] ,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漆雕[15] 或:代词。有的人。
[16] 雍:姓冉,名雍,字仲弓。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22 年,卒年不详。孔子的弟子。佞(nìnɡ 泞):强嘴利舌,巧言花语。
[17] 御:抗拒,抵抗。这里指辩驳对方,与人顶嘴。口给:“给(jǐ 挤)”,本义是丰足,也指言语敏捷。口给,指嘴巧,嘴快话多。孔子反对“巧言乱德”的人。
子使漆雕开仕 [18]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19] 。”子说 [20] 。
[18] 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一说,字子若)。蔡国人(一说,鲁国人)。公元前540 年生,卒年不详。孔子弟子。
[19] “吾斯”句:“吾未能信斯”的倒装。“斯”,做官的事。“信”,信心,相信,自信。这话是说自己还没有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程度。
[20] 说:同“悦”。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21] 。从我者[22] ,其由与[23] !”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24] 。
[21] 桴(fú 扶):用竹或木编成当船用的水上交通工具,大的叫“筏”,小一点的叫“桴”。
[22] 从:跟从,跟随。
[23] 其:语助词,表示揣测。大概,可能。与:同“欤”。语助词,表疑问,与“乎”同。
[24] 材:同“哉”。语助词。一说,同“才”。才能,本领。另说,同“裁”。裁度事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25] ,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6] ,百乘之家[27] ,可使为之宰也[28] ,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29]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30] ,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25] 治其赋:古代以田赋地税出兵役,故称兵为赋。治其赋,含有负责管理军事政治的意思。
[26] 邑:古代居民的聚居点,相当于后世的城镇,周围的土地也归属于邑。邑,又可分为“公邑”,“采邑”。“公邑”,是直辖于诸侯的领地属地;“采邑”,是由诸侯分封给所属的卿、大夫的领地。文中“千室之邑”,指的是居有一千户人家的城邑,当指“公邑”。
[27] 家:指的是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家,可设“家臣”,以管理政务。
[28] 宰:最早的意思是奴隶的总管。后来是官吏的通称。邑的行政长官也称宰(相当于县长)。
[29] 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鲁国人。公元前509 年生,卒年不详。孔子的弟子。
[30] 束带:整理衣服,扎好衣带。这里指穿上礼服去上朝。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 [31] ,孰愈 [32]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33]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 [34] ,吾与女,弗如也 [35] 。”
[31] 女:汝,你。
[32] 孰:谁。愈:胜过,更好,更强。
[33] 望:比。
[34] 弗:不。
[35] 与:动词。赞同,同意。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36] 。于予与何诛 [37]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38] 。”
[36] 杇(wū 污):同“圬”。本指用灰泥抹墙的工具,俗称“抹子”。这里作动词用,指粉刷墙壁。
[37] 与:同“欤”。语气词,在这里表停顿。诛:谴责,责备,指责。
[38] 是:代词。此,这。在这里指代观察人的方法。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 [39] 。”子曰:“枨也欲 [40] ,焉得刚?”
[39] 申枨(chénɡ 成):姓申,名枨,字周,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一说,就是申党(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另作“申棠”。
[40] 欲:欲望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41] ,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42] 。”
[41] 诸:“之于”的合音。
[42] 尔:你。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 [43] ,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44] ,不可得而闻也。”
[43] 文章:指礼乐法度、诗、书、史等各种古代文献中的学问。
[44] 性:人的自然本性。天道:天命。这里指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吉凶祸福的关系。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45] 。
[45] 有:同“又”。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46]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6] 孔文子:卫国的执政上卿,姓孔,名圉(yǔ 雨),字仲叔。“文”,是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根据他生前的品德、事迹,所给予的表示褒贬的称号称谥号。“子”,是对孔圉的尊称。孔圉死于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 年)。
子谓子产 [47]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7] 子产: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发之子,担任过正卿(相当
于宰相)。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22 年。是春秋末期杰出政治家。他在郑简公、郑定公时,执政二十二年,有过许多改革措施,因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当时曾被孔子称为“仁人”,“惠人”。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 [48] ,久而敬之 [49] 。”
[48] 晏平仲:姓晏,名婴,字仲。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齐国大夫,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曾任宰相,是当时著名政治家。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 年。死后,谥号为“平”,故称他“晏平仲”。传世有《晏子春秋》,系战国时人收集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善: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擅长,长于。
[49] 之:代词,代晏婴。一说,“之”指代朋友。此句意思是:晏婴与友处久,仍敬友如新。
子曰:“臧文仲居蔡[50] ,山节藻棁[51] ,何如其知也[52] ?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53] ,无喜;三已之[54] ,无愠。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55] ,陈文子有马十乘[56] ,弃而违之[57]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50] 臧文仲:鲁国的大夫,姓臧孙,名辰,字仲。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17 年。死后谥号“文”。曾被孔子批评为“不仁”“不智”。居蔡:“蔡”,春秋时的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新蔡一带。蔡国出产大乌龟。据《淮南子· 说山训》:“大蔡神龟,出于沟壑。”这里用“蔡”代指大乌龟。“居”,居处,房子。这里用作动词。古代常用乌龟壳来占卜吉凶,“居蔡”是指为大乌龟盖上房子藏起来以备占卜用。
[51] 山节藻棁:“节”,是房柱子头上的斗拱;“山节”,是把斗拱雕刻成山的形状。“藻”,是水草;“棁(zhuō 桌)”,是房子大梁上的短柱;“藻棁”,是把短柱上画上花草图案。山节藻棁,也就是俗说的“雕梁画栋”,是古代建筑物的豪华装饰,只有天子才能把大乌龟壳藏在如此豪华的房屋里。臧文仲也这样做,显然是“越礼”行为。
[52] 何如:如何,怎么。知:同“智”。明智,懂事理。
[53] 令尹:楚国的官职名,相当于宰相。子文:姓鬬(dòu 豆),名榖於菟(wū tú 构乌徒)
,字子文,是楚国著名的贤相。三仕:“三”,是虚数,不一定只指三次,而是代表多次,几次。“仕”,是做官,担任职务。
[54] 三已:多次被免职。“已”,本义是停止,完,毕。这里指罢免,去职。
[55] 崔子:指齐国大夫崔杼(zhù 助)。他把齐庄公杀了。弑(shì 式):古时称臣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齐君:指齐庄公。姓姜,名光。
[56] 陈文子:齐国的大夫,名须无。崔杼杀死齐庄公时,陈文子离开齐国,两年后又返回。
[57] 违:离别,离开。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58] 。子闻之,曰:“再 [59] ,斯可矣。”
[58] 季文子:鲁国的大夫,姓季孙,名行父。“文”是他死后的谥号。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68 年。历仕鲁文公、鲁宣公,至鲁成公、鲁襄公时担任正卿。史称他“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金玉重器,忠于公室者也”。因他世故太深,过为谨慎,遇事计较祸福利害太多,
容易徇私,私意起而反惑。所以,孔子才说了这番话。钱穆认为:“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也是这个意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