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浪屿馅饼
【鼓浪屿馅饼】中华百年老字号,厦门的特产,是福建厦门最负盛名的特产之一,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传统食品。它好在料精工细,选用优质精白面粉制成,上等绿 豆,做饼馅的绿豆蒸熟去壳,研得精细,饼皮和饼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处。烘制时,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内熟外赤不走油。这样做出来的馅饼,饼皮香酥油润,饼馅冰凉清甜。
鼓浪屿馅饼里面裹有各种馅料,口感香甜酥细、湿润冰凉、口味繁多!有鼓浪屿馅饼、老公饼、老婆饼、香肉饼、椰子饼、绿茶馅饼、海苔馅饼、素饼、绿豆糕、还有水蜜桃、荔枝、葡萄、桂圆、草莓、菠萝、椰子等水果口味馅饼,品种繁多!
2、日光岩馅饼
日光岩馅饼系列为中华老字号产品,并且是正宗鼓浪屿特产、厦门名优食品,历史悠久、名扬海外、其秘密在于独特的制造技术,吃法多样,浓淡适宜。如:1、早餐清淡型:取本品2个,冲入开水,即成一碗清香可口的营养早餐。2、即食点心型:泡清茶一杯,即可享
受真正鼓浪屿特产馅饼,细嚼慢咽,让您回味无穷。回香型:取本品置于微波炉,微波调至25-30秒或烧烤2分钟,冷却后即可享受刚出炉般的味道,松脆可口,唇齿留香。 日光岩馅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馅料细腻可口。其营养和保健价值有口皆碑,并多次荣获大奖,深受海内外朋友喜爱。无论是馈赠亲友、喜庆佳节还是休闲点心,无一不把日光岩馅饼做为首选。因此给美丽的厦门添上了一道可口的特食品。
3、南普陀素饼
南普陀素饼源于素菜宴席点心,因其健康、时尚、卫生、可口而受到消费者喜爱,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其独立包装投放市场广受欢迎,成为礼佛馈赠亲友之佳品,海内外宾客更将其作为厦门特产喜爱有加。
南普陀素饼秉承南普陀素菜纯素、做工精细、用料考究等优点,坚持传统技法,手工制作。素饼的口感酥香,甜而不腻。二OO三年,南普陀素饼在第四届中国美食节上被评为“中国名点”称号。
4、金门贡糖
金门贡糖是厦门著名传统特产。它以上等花生仁、白砂糖、麦芽糖经民间传统工艺用木棒“打”出来。“打”闽南语称为“贡”。谓之为贡糖。 
相传,帝王时期,嘉禾屿(厦门岛)的地方官常常将闽南特的素食小食品进贡给皇帝。皇帝茶茗品尝后赞赏不已,连连称道,后来,民间传之为“贡糖”,并流传至海外。 
金门贡糖,口感细腻,质酥味香,地道纯正,已成为金门的特产之一,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相传「贡糖」之名来源有二:一说是它曾是民间用来朝圣的御膳贡品,因此冠上「贡」字;另一说则是贡糖在制作过程中需仰赖人力打,以求糖质绵密细致,闽南人称之为「贡」。
5、黄则和馅饼
黄则和馅饼,正宗中华老字号,是厦门驰名中外的传统糕点,是闽南地区的传统食品之一。
泽金黄油润,超大馅饼看起来秀可餐。轻咬一口,外皮酥软浓香,内馅圆润细腻,冰凉清甜。满嘴的香甜酥细,回味无穷。
馅饼中的绿豆清凉解毒,且含有糖、纤维、蛋白质、无机盐、植物脂肪等营养成份,以及富含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须的氨基酸。故以绿豆作馅,不但营养成份得到了保留,而且更有香舔爽口的诱人特。
厦门特食品,是最佳佐茶食品、点心,也是旅游佳点和馈赠亲朋的珍品,老少皆宜。
6、吉锦凤梨穗桂圆干
龙眼是厦门的特产,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爽口。过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贡品,现在是中外游客竞相争购的佳果。厦门是全国六大龙眼产地之一,现有上百个品种,种植面积3000万平方米,生产的龙眼远销国内外。厦门独有龙眼品种凤梨穗是所有龙眼中的上品。
吉锦凤梨穗桂圆干是厦门市东锦果林场精选厦门独有优良龙眼品种“凤梨穗”上等鲜果加工而成的凤梨穗桂圆干,口味鲜美,采用冷藏保鲜,无任何添加剂,实属绿天然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多年来产品远销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省市。
吉锦凤梨穗桂圆干即可药用,又可以作为茶点,一年四季都是您茶余饭后休闲的好茶点,凤梨穗桂圆干堪称上等品,厦门土特产吉锦凤梨穗桂圆干获评“最值得带回老家的五种厦门特产”,堪称桂圆极品。
7、汪记馅饼
“汪记馅饼”鼓浪屿特产,中华老字号,以它上乘的质量、诚信的商业精神,受到闽南一带
漆雕及东南亚、港澳台等广大游客的喜爱。
汪记馅饼于2002年被选为鼓浪屿国际钢琴艺术节组委会指定产品,应邀请参加2002年“九八”投资洽谈会美食节地方特食品展销。
一个个泽金黄,皮酥脆,馅饱满,香味扑鼻,品尝起来,更是回味独特,口感极佳。同品牌系列商品,还有椰子饼、素饼、肉饼供您选择,吃一块汪记馅饼,配上一杯茶,是下午茶的最好搭配。
8、“黄金香”肉松、肉脯、肉丁、肉干
鼓浪屿的“黄金香”肉松、肉脯、肉丁、肉干,绝对算得上是厦门的知名特产。老人和幼儿因牙齿不齐,用肉松肉脯下稀饭是再好不过了。厂家如何制作,顾客不得而知,但肉松的特点是明摆着的 :金黄,香喷喷,条条肉丝,团团簇簇,送到嘴里,无需多咀嚼,立马柔软散化,满口香甜。而肉脯更是一遇到口水,还来不及嚼一下,早已化成糊状。因此,人们往往用它们来给幼儿下稀饭。而肉丁肉干则不一样,它耐咬耐嚼耐品味,是下酒的上等酒配,也是亲朋好友聚会时最好的茶料。
9、鱼皮花生
鱼皮花生,是厦门生产的一种优质名牌品种,驰名中外的地方特产。 鱼皮花生是花生的复制品,因制作时,做外壳用的糕粉里掺有鱼皮胶,故名。 鱼皮花生有诱人的香味,而且营养丰富,是品茶佐酒佳品.鱼皮花生源于日本。因其表皮糕粉坯 里掺有鱼皮胶,故称为鱼皮花生。本世纪二十年代,居住厦门的台湾省人用手工仿制出售。它以花生仁、糕粉、白糖、淀粉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吃起来咸中带甜,香郁酥脆,很受众欢迎。现在还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10、菩提丸
清朝雍正年间,厦门虎溪岩东林寺有位菩提禅师,博学广闻,精通医术,乐于济病扶危。他曾用师父传授的秘方,配上红糖、橄榄,制炼药品,给偶感风寒暑热的人香客治病,疗效甚佳,人称“菩提丸”。
“云深处”菩提丸 用青橄榄,浸在中药浓汁中,经过浸晒几道工序,数月制成。 
“云深处”菩提丸是厦门特有的一种蜜饯类食品。最初是虎溪岩一个老和尚用心发明制造的。
因为是出家人匠心独创,就借唐代诗人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句的“云深处”命名。 
“云深处”菩提丸果品咸甜适口,吃了以后润喉,舌底留甘,有止吐助消化的药效,很受消费者喜爱。
11、青津果
上个世纪30年代,厦门药店怀德居以青果配上名贵中药制成橄榄碱作为成药出售,因药味浓厚,常人厌食,非病不买。几年后,颜家春蜜饯铺把这 种橄榄碱改制成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甘草蜜饯,取名青津果,厦门人叫“青果鼓”。成为厦门的特产之一。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旅游城市,过销日本、新加坡 、欧美等国家。
13、厦门珠绣
厦门珠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工艺品。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厦门珠绣产品有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一百多个品种。这些产品均采用闪亮目夺,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子和电光胶片,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
绣、竖针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全珠图案构图严谨、密不容针;半珠图案优雅秀美,清新悦目。珠绣挂图《厦门海堤》、《南京长江大桥》、《龙凤戏珠》等,构图清新,设柔和,景物逼真,层次分明,参加 过全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选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珠绣拖鞋,绣工考究,样式大方 ,品种多样,穿着舒适。有的鞋面纯系玻璃珠子绣成,有的则在丝绒面上用彩珠绣成珍禽花卉等各的图案,绚丽多彩,柔软舒适,尤其是夜间穿用,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烁,光彩耀人。厦门珍珠拖鞋,以其设计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细,风格独特,受到国内外客商好评。
14、漆线雕
漆线雕是厦门历史悠久独具特的民间工艺品。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用于佛像装饰。早在几百年前漆线雕像就驰誉中外,远销东南亚各国。漆线雕是以精细的漆线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人物及动物形象,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过去,漆线雕大都只限于木本,漆篮和戏剧道具上。近年来,已发展到装饰在盘、瓶、炉等瓷器和玻璃器皿 上,琳琅满目目前,厦门工艺美术厂把漆线雕与陶瓷结合起来,创作、生产了线条陶瓷作品。如线条瓷塑《郑成功》,参加了全
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选送到日本展出,获得好评。小件漆线雕工艺品用绫缎制成盒子包装,小巧玲珑,便于携带,是旅游纪念、馈赠亲友的佳品。
15、银祥姜母鸭
银祥姜母鸭“厦门第一鸭”——品味正膳,感受深情!说起姜母鸭,更是有约3000年的美食传统。据“药谱”和《汉方药典》记载,古代皇帝为延年益寿,征集各地名医专研养生之道。到了商代,御医吴仲研制出一味滋养补品:以麻油炒红面番鸭和老姜母,用烧酒炖煮,美味无比。吴仲将其命名为“姜母鸭”。皇帝食用后,筋脉通畅,身体康健,精神振奋,于是钦点 “姜母鸭”为宫廷御膳。岁月流转,吴仲后人为逃避战祸四处迁徙,最终定居闽南厦门。“姜母鸭”这一宫廷御膳逐渐在闽南民间流行。闽南有些村落,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姜母鸭。久而久之,姜母鸭成了一道闽南乃至台湾的名菜,佳节团聚、红白喜事、秋冬进补、好友小酌、午餐晚餐……,随处可见姜母鸭之身影。于是姜母鸭有了“厦门一宝,闽台一绝”的美誉。
16、厦门土笋
土笋冻的主要材料是土笋,“土笋”是一种环节动物,学名叫“星虫”,身长仅一二寸,却五脏俱全。据明朝屠本骏《闽小记》中写道:“其形如笋而小,生江中,形丑而甘,一名土笋。”清朝同治年间,任福建布政司的河南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写道:“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甘鲜美,但闻其生在海滨,形类蚯吲。” 
厦门沿海盛产“土笋”,熬制土笋历史悠久,先得将土笋腹部压破,再将肚内泥浆洗涤干净,而后和清水熬煮。它身上的胶质溶化水中,冷却后凝固成一块块玲珑剔透的小圆块,即为土笋冻。 
厦门人吃土笋冻是很讲究配料的。要选用上等到酱油、北醋、甜醋、辣酱,还有芥辣粉、蒜茸、海蜇皮等,再加上翠绿的芜荽、白雪般的酸萝卜、猩红的辣椒、番茄片作佐料,五彩缤纷,风味独特。 
土笋冻本身吃起来清脆鲜嫩,含有土笋津液的冻非常甘美。
17、同安封肉
“同安封肉”据传是为纪念王审知被敕封为“闽王”而创制的食品。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
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授其方形大印。当时居住在同安地面的官员为庆祝他敕封“闽王”,举办了一场盛宴。席间一道佳肴,就是将猪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配上佐料(香菇、虾米、板栗等),用黄巾(即用白纱布浸煮北辰山的所产黄 栀子叶而成)包裹,形如大印,下锅蒸煮,食时肉香扑鼻。四方形封肉恰似封王的大印,包裹的黄布犹如束印黄绫,布包为“封”。封者,“敕封”也,所以就叫“封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