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贵重之器,工思兼具
作者:
来源:《海峡旅游》2020年第02期
漆雕
对福建人而言,信仰与茶都是生活至关重要的精神依托,而漆无疑参与其中。但也因其原料难得、工艺繁琐,漆器被视为一种贵重的工艺品渐渐远离大众的日常生活。这些年,漆艺家吴东权一直在尝试寻新的方式,使漆器不再因[工]而贵,而因[思]而温暖。
以漆鉴史,漆中自有闽地生活
漆的使用,在中国约有8000余年的历史,初见于尧舜时期的食器,自楚汉时期起,便与纺织并肩而行。我们甚至可以从它的工艺发展中,梳理出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审美变化。从两汉的“金银参缕”“戗金漆器”,唐代的“堆朱剔红”“螺钿镶嵌”,到宋代的“剔犀”“雕漆”,人的需求决定了漆器的类型和形态,而在被创造的过程里,漆器也无意中成为生活的缩影。
在这一点上,福建人的体会应该尤为强烈。近代福建是我国民间信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福州脱胎漆器在发展之初,便以仙佛道类塑像和民俗用品为基础。此后,闽南漆线雕也脱胎自“妆佛”,多运用于庙堂之上,供世人信仰朝拜。漆器在福建地区的另一条脉络,则与茶有关。明清时期,福建成为重要的茶叶贸易集散中心,外销贸易的发展带动了茶叶的兴隆,与茶相关的漆器也应运而生。最典型的莫过于福州的漆制茶箱,髹漆技艺、锡制和铜活三种工艺兼备,以彩髹、戗金、螺钿技法绘制山水人物、花乌鱼虫,笔触栩栩如生,内壁则漆黑漆、髹晒金,金漆灿如繁星,十分富丽。
对福建人而言,信仰与茶都是生活至关重要的精神依托,而漆无疑参与其中。但另一方面,因为漆原料的珍贵,所以许多精致漆器都被视为贵重品,真正存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漆器,则显得朴实零碎。
这也构成了漆艺家吴东权的童年印象——因闽南地区气候湿润,家中的木作家具大多数上了大漆,其中也包括他从小睡的那张床。这虽不足以激发一个孩子的创作灵感,却形成了他对大漆最原始的熟悉感。所以后来他在大学再次接触到“漆”,便迅速被它的张力与表现力所吸引,从此入了“漆”的大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