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演讲稿15篇
关于汉字的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华夏文明诞生之时,为了更好的方便交流传递信息,伟大的劳动人民在平时的生产劳动中,集体智慧创造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但是日复一日,绳子多了就记不清了,就在此时,一个名叫仓颉的人突发灵感,从自然万物中获得启示,便创造出了我。其实,小时候的我还是挺可爱的,超爱模仿其它事物。从象形的图画到几笔线条的符号,任性的我都能活灵活现的造形表义。
到了商朝后期,人们对我视若珍宝,把我刻在龟甲、兽骨上,于是我有了第一个名字“甲骨文”。到了殷代,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人们熟练掌握了铸铜工艺,于是我的家,也从龟甲兽骨上搬到了青铜器上。挪了个新家,住的更好了,我的模样也就更加形象生动逼真了,我也因此有了第二个名字“金文”或“钟鼎文”,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创写的。至今故宫博物院内存
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这一时期的我,骨骼发育渐渐完善,拥有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
西周晚期,智慧的华夏先民又对我进行了一次整容修缮,我演变为大篆,更线条化,尤其按照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同时,这时候的我字形结构趋向整齐。我不再是“超模”了,开始有了方块字的胚型了,这一变化让我很惊喜。但是因为封建割据,我的形象比较杂乱。直到秦朝丞相李斯彻底改变了我的形象,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我又有了一个新名字——“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我,已经长得很俊美了,基本上是拥有了长方形的挺拔的优雅身姿。可在后来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我书写过于规范,以至于写起来速度太慢,于是把我变成了胖子——变方为圆,改曲为直的“隶书”,还给我安上了新的部件:偏旁部首。直至汉代,我终于变得珠圆玉润,雍容华贵。
历史车轮滚滚,到了华夏文明的巅峰时期——汉代。人们为了能抒发胸臆,寄情于我,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于是我一改雍容华贵,摇身一变,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像恣意生长的草,我是这么认为的,要不,他们怎么会叫我“草书”?没想到,有时候我也挺狂野洒脱的。人都会念旧,这不,有人怀念起之前雍容华贵的隶书,索性把隶书与草书的优势糅合
在一起,我便成了“楷书”。直至今天,人们所用的印刷体,都是由楷书变化而来的,厉害吧!
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我也由稚嫩活泼的婴儿,变成了端庄沉稳的少年。但我还是我,我是那刻在龟甲上的精妙图案,闪耀着华夏文明的智慧;我是铸于钟鼎之上的大气浑厚的我,顶天立地,于烈焰中永生。我依旧优雅俊美、从容无惧、自信如斯;我仍然雍容与华贵、恣意洒脱;我也有横平竖直的沉稳、大气与端庄。我就是华夏民族精气神的凝聚!
字的来历 甲骨文是我,金文是我,小篆是我,隶书是我,草书也是我,楷书还是我,五千年的岁月才孕育出一个我——“汉字”!目前满腹经纶、身世显赫的我已成为世纪“新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与追捧。但,我依旧保持着华夏民族的低调与内敛,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接受世人的尊敬。
我就是汉字!
关于汉字的演讲稿2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标志,她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彰显
着祖辈们辛勤的汗水,她是我们的先辈用智慧奏响的凝固的音乐……
从混沌初开的仓颉造字,到后来的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直至今天使用的正楷,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才演变成这四四方方的模样。她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聪明的祖先把想要告诉我们的都留在了字里行间,细细体会她的演变,揣摩她的故事真是一件意味无穷的事。
每个汉字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像我们每一个人活着都应该体现生命的意义一样。简简单单一个“人”字,由一撇一捺相互支撑而成,缺一不可。仔细想想,生活在纷扰尘世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缺少了相互地帮扶必将是寸步难行。
汉字也时时传递着情感、温度与力量。古来圣贤哪一个不是用汉字来抒发情怀,留下名篇佳作?“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重温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怎能不让我们激情澎湃,怎能不使我们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他们同忧、同喜……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汉字更是凸显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没有真实弹、没有亲临战场,但那一篇篇铮铮铁骨的檄文就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战战兢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