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能力对大学生的意义演讲家
摘要:演讲需要练习,练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进步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会相应题高。口才在如今的社会很重要的,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好口才,不能把自己所想很好的表达出来。也就应了那一句俗语:茶壶里下饺子,有口倒不出。这种情况对一个满腹才华的人来说很悲催的。
关键字:演讲    口才    重要性
    演讲,现在到处都有,各式各样的演讲层出不穷。那何为演讲呢?如果百度一下,你会知道,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我的想法很简单,演讲便是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在公众场合说出来,用得体的语言、恰当的手势来说服广大听众。
    之前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会选《演讲与口才》这门课,毕竟传闻这课很难通过。但是谁都希望自己出口成章、妙语如珠;谁都希望自己在任何场合都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
解,来赢得大家的赞同.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演讲口才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从小我就是一个内向的女孩,虽然长大后,话变多了,人也活泼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性格还是没有变多少。在很多人面前,会紧张,会结巴,尤其是正式的公众场合。比如在讲台上作即兴的自我介绍,也许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是相当简单的一件事,随便讲讲就几分钟过去了。但我却把它当做了一件大事,在台下要准备好久才敢上去,而且讲的还会相当不自然,就做不到那种谈笑风生的境界。大一刚进来,有很多面试,我不怕笔试或者什么,就怕自我介绍。再举个近一点的例子吧,去年的第二课堂有演讲这一项,事前我将稿子翻来覆去背了好几遍,可是一上台,我紧张得连稿子都忘记了,最后只能强装镇定地问评委可以重新开始吗。虽然第二次顺利背到了结尾,但我的声音颤抖着,忽高忽低,反正场面很糟糕。这个毛病,在与朋友交往、日后工作时都是一个致命的缺点,所以希望可以通过这门课,改善一下在众面前演讲的窘境。
    我认为,对于演讲者个人来说,演讲具有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促进自己迅速成材。演讲家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演讲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这些都是后天实践造就的,是经过艰苦的多方面的努力才成功的。但在训练过程中,
你也可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听就是读,是用耳朵来读。”从听中,可以训练听音和辨音、想象、联想、记忆、快速的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能力。而就“说”这一方面而言,通过演讲,可以训练发音吐字,训练语调、语气、语速、停顿,训练态势语言;另外还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克服“想说的不敢说,敢说的却又不能说,能说的却又不会说”的毛病。演讲教会了我们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和手势,取得口头表达和表情动作完美和谐的统一,而不是像我一样傻傻地站在原地,没有动作不说,还一脸的僵硬,说话的语调还不如平时来的正常。当我们看到演讲家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自然会被吸引住。同时,我们惊叹于他们的气场、自然的手势以及那轻松自若又引人入胜的语气,这是讲台上的功夫。而比这更重要的是演讲家讲台下的功夫,那就是他必须具备站在时代前沿的精深的思想,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这需要努力的学习与钻研.为了作好演讲,得有提前准备。从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以及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中搜集信息和资料。通过阅读大量的健康有益的书籍,对修养学识有较大的教育价值,能起到陶冶情操、感化心灵、改善情感的教育作用。同时,他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准确的判断力、敏捷的思维力、迅速的应变力和较强的记忆力,这更需要刻苦的磨练。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
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组织好语言,理清思路。有了大量的语言储备,又怎么能建造不好语言能力的大厦呢?可以说,是多方面刻苦的学习与磨练造就了一个演讲家。当他成为一个演讲家的时候,我们说:他成材了。而当他正在加倍努力学习与磨练尚未成“家”的时候他也在思想、学识、智能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自然流露出别人没有的气质,还能顺便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说,演讲对促进人的成材有极大的作用。
    第二,激励自己多做贡献。一个人思想精深,学识渊博,但却茶壶煮饺子“道”不出来,未免太遗憾了。先说说我自己,从小我是以理科见长的,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说的好听那是"见长",说实话就是“偏科”严重。这也导致了我当时的尴尬境地:因为理科成绩好,所以被老师要求去辅导其他同学。这时问题就出现了,我和他们讲题目的做法,他们听不懂,这怎么办呢?总不能把过程写下来,叫他们背过程吧。当时我还在心里估摸着他们也太笨了,这都听不懂。结果老师换了个同学去教他们,一个个都开窍了,嘴里还喊着“***讲题目真厉害。”顿时把我羞得无地自容。而一些大人物与我有相同的问题,虽然可能不会严重如我。著名作家茅盾,数学家陈景润在文学和数学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只能通过书面语来发表他们的作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贡献。而鲁迅、
闻一多先生不仅能写且也能说,他们可以充分利用演讲这个迅速直接的传播工具来宣传真理,揭露邪恶,也就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柏拉图说过:“农民在庄稼生长不良时,总是是合法的使其恶劣的状况得到改善,使之真正有助于健康生长。而聪明优秀的演讲家与国家的关系,就如同农民与庄稼之间的关系一样。一切美好而绝非丑恶的东西,在这些聪慧优秀的演讲家眼里,才是合理而正义的。”古今中外一切正义的演讲,都要宣传真理,捍卫真理,并唤起民众同邪恶斗争,把社会推向前进。例如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演讲家帕特里克 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发表的鼓舞人心的抗英演讲,就曾唤起千百万人勇敢投入伟大的独立战争。一次成功的演讲,出来具有真理的启迪作用、情感的培养作用、知识的传播作用外,最终是要使听众付诸行动,投身于变革现实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如大家熟知的李燕杰同志的《塑造美的心灵》、曲啸同志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等的演讲,对于广大青年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工作和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第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细节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一印象就像发射火箭一样重要,你永远不可能给别人第二次第一印象。所以要特别注意细节,比如杜绝头屑、保持口气的清新、袖口一定要清洁、皮鞋的光亮度等等。专业化就是注重细节。其次,要注意的
是适应性。一定要知道什么场合该穿什么衣服,该说什么话。一般来说,有效信息的传递,55%是通过肢体语言,38%通过语调、语速,7%来源于内容。好的肢体语言是开放的,整体的要求是协调、自然、大气。整个下盘要稳,腰和肩不要经常晃来晃去。尤其要随时注意心灵的窗户--眼睛,交流眼神、面部的表情,微笑是人际交往的第一通行证。在你与他人交流时,或并肩,或在台上,眼神接触不可少,还要适当的传递一些内容来增强双方的联系。比如在你面试时,你的紧张与不安以及一些心中的“小算盘”都会通过你的演讲直接反应给面试者,所以要有意识地控制,并加以运用。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声音就是心与心相连的桥梁。正如格莱斯顿所说:"90%的人不能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对嗓音的训练。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在上任首相以后,一改她之前尖锐的嗓音,转而变得低沉,为的就是符合她的身份,使嗓音能更好地为她多用。
    第四,融洽自己的人际关系。演讲家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所得的本领,不仅在演讲台上可以表现他们的文雅举止和出众口才,而且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他们的丰富的学识、敏捷的应对、良好的修养都很容易冲破种种人际关系的障碍,比一般人更能迅速、有效地与人际交往和沟通。他们由于知识面广,不局限,几乎与每个人都有共同话题,就每个话题还能聊上那么几句,碰着自己感兴趣的说不定还能滔滔不绝的讲个大半天,而且使听得人听
得津津有味,完全不会因为听得时间长而感到无聊。有这种人在,冷场就永远不会出现,他们会自发地带领着其他人到话题。这种人一般在什么场合都吃得开,调动地起气氛,还会讲话,把别人哄得服服帖帖的,到哪里都会受欢迎。同时,演讲家通过演讲活动可以广泛地接触各阶层、各地区人士,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交际扩大了,见识也会逐渐变广,两者彼此扶持,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其实说大道理谁都会,只是一到上场的时候就全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口才与演讲》开始上课时,老师刚开始就让我们自由演讲,看着那些话题,在我心中涌现出的话一句接着一句,但是就在我想要举手上台演讲的前几分钟,我就发现心开始“砰砰砰”的乱跳,然后脑子里一片混乱,之前想好的点早就忘了。这样我怎么还会有上台的勇气,所以一次又一次蹉跎了机会。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没胆量的教训吧,不得不说其实上台演讲还能增长我们的胆量,毕竟刚出校门大学生都太单纯,多机会练练胆还是有必要的。
在校内的演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走出校门的准备,让你在面对陌生人时做出得体的回应;也是往后生活的基层建筑,让你能在复杂的社会里如鱼得水得生存下去;更是人生的导向标,让你在挫折面前不彷徨,在之前积累的知识海洋中寻方向。
参考文献:[1]欧阳友权,《口才学》(第三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