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课 题 | 唐诗五首 | 课型 | 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1.了解曲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 |||||
教学重点 | 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 |||||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多媒体 朗读法 讲解法 探究法 | |||||
教学准备 | 幻灯片 | |||||
第 一 课时 | 课时数 | 课时 | ||||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 |||||
一、导入新课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颇浓的山野景,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山中秋景画——《野望》吧! 二、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屡被弹劾。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背景介绍: 作者仕途不得志,而天下大乱,故托病辞官归田而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 东皋:作者家乡,归隐之地。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句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作者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五、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让学生描述一下诗中的场景,想象一下诗人创作的意境。 2.品读诗歌,说说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一、情景导入 谈谈你所了解的古诗词常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特别是“意象”“意境”知识。) 二、朗读感知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接力,在稍显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激发朗读的兴趣。 2.教师播放朗诵视频,并组织学生从语调、停顿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就个人对这首诗初步的阅读体验进行交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点拨。) 三、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对诗中已经进行描述。 2.重点研读尾联,体会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资料补充 1.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可加入诚信、感恩教育) 2.江南四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安徽宣州的谢朓楼。(可加入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教育。)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墨写和翻译全诗; 2.课外收集学习王绩、崔颢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 | ||||||
板书设计: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点名时间、地点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萧瑟恬静的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孤独抑郁的心情 崔颢 叙事 昔人乘鹤而去 (诚信、感恩) 写景 黄鹤楼遥望 (热爱祖国、建设家乡) 抒情 思乡之情 (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 |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过程、策略): | |||||
第二课时 | ||||||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 (标、增、改、删、调) | |||||
一、导入新课
| ||||||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首联 苦闷、孤独 颔联 激愤、抑郁 颈联 赞叹 尾联 赞美 《渡荆门送别》 首联:交代出游路程和目的地 颔联:山水之壮景 颈联:月云美景 尾联:抒情,点名主旨 |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过程、策略): | |||||
第 三 课时 | 课时数 | 课时 |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 |
一、激情导入 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1.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 啄 没 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采薇教案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 暖树 乱花 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三、再读诗,赏美景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理由说明: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四、品读诗,赏妙笔 1.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出并说说妙在哪里? 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2.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师方法指导)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 五、精读诗,悟诗情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之中。 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3.西湖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你们能举出一些吗? 六、全班学生自由朗读,直到能背诵 七、全文总结 八、布置作业 | ||
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水、云、花、草______________远景,静景 莺、树、燕、泥______________近景,动景 |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过程、策略):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