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备      注
诗经  两首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2.诵读课文,体会感情。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
3.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和军人的形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介绍文化知识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 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 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讲析《氓》
一、因声求气
(疏通字词、把握节奏)
1、字词注音
蚩:chī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垝垣:guǐ yuán        载:zài        筮:shì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咥:xì
靡:mǐ        隰:xí                角:jiǎo
  2、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二、缘“象”明情
(分析形象、体会感情)
  注释译文和简析
第一章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笑的样子。布:货币。一说布匹。贸,换,买。]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靠近。谋:商量。]
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顿丘:地名。涉,渡河。]
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子,你。愆(音qiān):过,错误。拖延。]
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日期。 
第二章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垝垣(音guǐyuán):破颓的墙。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复关:借代复关地方的那个男子]
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一边……一边……]
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简析
1-2章,追叙恋爱生活。姑娘既痴情,又温柔,充满幸福的憧憬。
提问:1、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
男:抱布贸丝  来、谋、怒
女:乘、望、泣涕、笑、言
    共同的痴情
    2、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叹息声]
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迷。]
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男人们沉溺于爱情,说甩马上甩;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人们沉溺于爱情,摆也摆不开。
简析
总说自己的生活教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使用了的手法 。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坠落。 ]
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徂尔:往你家,嫁与你。徂,往 ]
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挨穷没怨言。
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裳。[渐:浸湿]
一条淇水莽洋洋的水,车儿过河湿了半截帷。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贰:有二心]
做媳妇的哪有半点错,男子汉儿口是心又非。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极,准则。德,心意。]
十个男子九个行不正,朝三暮四哪儿有个准。
简析
概说自己的不平遭遇。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使用了的手法。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女子年轻貌美
    未婚情意浓厚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女子年老衰
    婚后情意淡漠
第五章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
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来担。
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夙兴:早起]
起早睡迟辛苦千千万,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言,句首助词。遂,满足心意]
一家生活渐渐兜得转,把我折腾越来越凶残。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咥:讥笑。]
亲弟亲哥哪晓我的事,见我回家偏是笑得欢。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言:音节助词。躬,自己。]
前思后想泪向肚里咽,自个儿伤心不用谁来怜。
简析
本章细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痛苦。3---5章追叙婚后的不幸生活。其中的3、4两章采用了的手法,与后文诗意相连,含有隐喻。
提问:
1、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女子有没有责任呢?她是怎样表现的?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勤劳、善良、虽生活艰难,但真情不改没有任何怨言。所以没有责任。
2、导致婚姻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是怎样表述的?
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了什么经验呢?文章是怎么体现的?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4、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戒女子不要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第六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当初说过和你过到老,这样到老那才真够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淇水。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泮(音判):通畔,岸,水边。 ]
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漯河虽阔也有它的边。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宴,欢聚。晏晏,欢乐之状。言,音节助词。 ]
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儿有愁烦。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真实;旦旦,诚恳 ;反,违反]
当年你许愿多诚恳,从未想过你会违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这。已,了结。焉哉,了吧。]
你违背这誓言想都不想,只好跟你了结了吧!
简析
第六章,写她决心与他决裂,表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衬男子的反复无常。
思考:用对比方法分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负心
女子
婚前: 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
婚后: 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忠贞
拓展探究:
1、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
2、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呢?反映了什么?
明确: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小结:
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恋爱
三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四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婚变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绝
1、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见灯片)
2、综观全文,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见灯片)
三、以意逆志
(联系背景、揣摩主题)
以意逆志就是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许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本诗的主题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四、吟咏诗韵
(品味语言、理解技法)
1、诗中如何描写热恋中的男女的表现?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一章(男):方式含蓄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二章(女):感情外露
——————写作手法——赋: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写作手法——比、兴
2、第三节第一、二句和第四节第一句起兴分别有何作用?
明确:
  ⑴第三节以鸠食桑叶起兴类比说明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为后文起铺垫作用。
⑵第四节以桑叶的黄而陨起兴烘托女子年长衰。
作业
1、应如何看待诗中的爱情悲剧?
  2、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
  3、学习本文之后, 谈谈你对爱情婚姻的看法.
讲析《采薇》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一、因声求气
(疏通字词、把握节奏)
字音
玁狁(xiǎnyǔn)不遑(huáng)不来(lài)孔疚(jiù)
靡盬(mígǔ)象弭(mǐ)归聘(pìn)四牡(mǔ)骙骙(kuí)
小人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fēi)载渴载饥(zài)
二、缘“象”明情
(分析形象、体会感情)
  注释译文和简析
采薇采薇,薇亦作(生,指初生、刚发芽)止(语气词)。曰归曰归,岁亦莫(“暮”的古字)止。靡(无;没有)室靡家,猃狁(猃狁:北狄,匈奴)之故。不遑(闲暇)启居(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猃狁之故(以上两句是说远离家室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采薇采薇,薇亦柔(柔嫩,指苗的柔嫩,意思是说野豌豆长大了一些)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非常强烈),载(副词,又)饥载渴。我戍(防守)未定(稳定。这句是说驻防未有定处。),靡使(使者)归聘(问候。这句是说没有回家的使者代我向家人问安)。 

    采薇采薇,薇亦刚(坚硬。指薇将老而坚硬)止。曰归曰归,岁亦阳(十月为“阳”,现代对农历十月还称为“小阳春”)止。王事靡盬(gu,停止,此为“止息”意),不遑启处(意同“启居”)。忧心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来(归来。一说“慰勉;慰问”。不来:是说无人慰问)! 

   彼尔(花繁盛有样子)维(语气词,加强语气)何,维常(常棣,一种植物名)之华(以上两句是以开得很繁盛的常棣起兴,引出下文对壮盛军容的描写)。彼路(“辂”的假借字,大车)斯何(意同“维何”),君子(指将帅)之车。戎车(兵车)既驾,四牡(雄马。)业业(壮大的样子)。岂敢定居(犹言“安居”),一月三捷(胜利。一说,抄行小路为“捷”。三捷:言多次行军,就是不敢定居的意思。)。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kuí,雄强,威武)。君子所依(“依”犹“乘,乘坐”),小人所腓(féi:小人指兵士。腓:隐蔽。此句说步卒借戎车遮蔽矢石)。四牡翼翼(安闲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象弭(mi,弓的一种。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服:是“菔”的假借字。菔是盛箭的袋子。鱼菔,就是用鱼皮制成的箭袋)。岂(怎么;怎能)不日(每日)戒(戒备),猃狁孔棘(棘:急。孔棘,很紧急。此句说猃狁很猖狂凶狠,敌情很紧急)!

  昔(指出征之时)我往(到……去,指到前线去)矣,杨柳依依(杨柳柔弱随风不定之样子)。今我来(归来)思(语气词),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行道迟迟(迟缓的样子),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以意逆志
(联系背景、揣摩主题)
以意逆志就是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合作探究
探讨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先让学生出两首诗歌中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最后再联系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揣摩乡思情结的内涵。)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②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四、吟咏诗韵
(品味语言、理解技法)
探讨鉴赏诗歌在表现手法
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这首诗共六章,分四个层次,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②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采薇教案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六)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作业布置:
完成《系统集成》与课文相对应的习题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