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静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诗经》,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2、技能目标:学习《静女》复迭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背诵这两首诗。
3、情感目标:了解《诗经》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男女爱情的悲欢,感受人文之美。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静女》
一、了解中国诗歌发展史
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古体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楚辞》(诗)汉乐府、古诗-------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近体诗{唐诗----宋词------元曲}
二、走近《诗经》(见《资料》)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除极少数是西周作品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2、《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3、《诗经》的体例及表现手法(《诗经》六义)
4、《诗经》的思想内容:
反映劳动和生产:《七月》等;
反映剥削和压迫:《伐檀》、《硕鼠》等;
反映征战、徭役、离乱:《东山》、《采薇》等;
反映爱情和婚姻:《关雎》、《氓》、《蒹葭》等;
反映社会黑暗腐朽:《正月》等;
古老的祭歌与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生民》等。
5.《诗经》的艺术成就:
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赋、比、兴是《诗经》中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
复迭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言为主的句式和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整体感知、积累基础。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娴静,文雅。
爱:通“薆”,隐藏。
其:形容词词头。
见:通“现”,出现。
姝:美丽。
采薇教案搔:挠。
俟:等候。
踯躅:徘徊。
城隅:城上的角楼。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说:通“悦”,Yuè,喜爱。
怿:喜爱。(说怿,同义复词)
女:通“汝”,你,指”彤管”。
4.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洵:确实。
匪:通“非”。
女:通“汝”。
5.译文: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故意躲藏逗人,惹我挠头又徘徊。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四、合作、探究
1.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写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第一章: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第三章还是写约会情景。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
2、概括人物形象
青年男子:
憨厚
痴情
青年女子:
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
五、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试着把《静女》改写成五言诗或七言诗或现代诗。
2、预习《氓》(要求:读顺读熟;认真看熟注释)
如:五言诗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