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记叙文阅读
                                12 理解写作技巧
【阅读点拨】
一、考题形式
1.文章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二、答题方法。
1.表达方式的作用。
常考的有描写和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的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写作手法。
(1)修辞手法:拟人手法(形象生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夸张手法(突出特征)。
(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作用: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
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作用: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6)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
作用: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8)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三、答题举例。
1.鲁迅《故乡》一文中,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变化的对比,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农民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契诃夫的小说《变龙》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刻画了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加强了批判性,语言辛辣幽默。
【进阶训练】
一、基础过关。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家乡的七七芽
又一夜曹玉祥
①七七芽是我家乡的一种野草,随处可见。
它长相极丑,大多矮矮丛丛,中间一根红的茎,黑绿的叶子四散着长。叶片是锯齿形的,锯齿的尖上还长着毛尖刺。周围其他野草不多、七七芽稀疏几棵时,它的茎粗叶也厚,几乎是趴在地上生长的。如果野草较多,都挤在一块儿或长在小麦丛里,它的茎会长得又细又高,叶片细长柔嫩,一副极度营养不良的样子。
③当时我不知道它学名叫什么,只是跟着母亲叫它七七芽。
④到了夏秋季节,它也会开花。准确来讲那不能叫花。茎的顶端结着一个圆疙瘩,过段时间圆疙瘩上面会裂开,拱出一丛白略紫的毛。我估计那是它的种子,但又不像蒲公英种子那样“泾渭分明”,也不轻盈好看。
⑤我不怎么喜欢它,小时候割草时,我最怕遇见它,甚至可以说相当讨厌它。因为不小心抓到它后,一手的毛刺儿,掐都掐不掉。会割草的人见到这种草,几乎不去碰它,牛羊也嫌扎嘴。我有时割不到其他草,也会割些七七芽回家,一镰刀下去可以割一片,用镰刀拢到筐里,看也不看。我观察过,牛吃草时总是用舌头把那些油黑肥厚的七七芽叶片挑到牛槽的另一头。
它甚至不受牛的待见,没想到它却极有用处。
⑦我小时候常流鼻血。有一次和母亲在地里干活,鼻子又流血了,堵也堵不住,捏也捏不好。我急了,喊母亲。只见她顺手掐了几个七七芽顶端的嫩芽在手心里揉了几揉,揉成棉花团似的两个小球。母亲甩了甩手心里的七七芽汁水,将这两个小球塞到了我的鼻孔里。我下意识地往后一躲,眼泪瞬间下来了,两个鼻孔里仿佛塞满了毛刺儿。母亲说:“堵住,别动。”我将一个手指横在鼻端,仰着头不敢动了。母亲继续干活。不一会儿,我感觉仍有温热的黏液流到唇边,流到手上。我忙用另一只手去堵,想把流到这只手上的“血”甩掉,谁知甩掉的竟然是透明带血的鼻涕!我不禁感叹七七芽的神奇功效。
⑧之后只要鼻子流血,我就会到长草的地方,随手在地上掐几个七七芽的嫩芽,学着母亲
的样子在手心里揉成小球,塞到鼻子里。不一会儿,鼻子便不流血了,虽然还会扎得满鼻子酸辛,但它止血确实很快。 
⑨自从我知道七七芽有这个神奇功效,我便对它亲切起来,也不觉得它面目可憎了,开始注意它了。
⑩我发现七七芽有比其他野草更顽强的生命力。它几乎是春天里最先冒芽的野草,也几乎是秋冬季节最后枯萎的野草。当北风吹起、树叶摇落、百草枯黄的时候,它仍然顽强生长着。当“北风卷地白草折”的时候,它仍倔强地挺立在寒风中。七七芽的叶子枯了,绝不折断,仍植株完整、飒飒有姿地挺立在风雪中。
⑪七七芽这一身刚直的做骨啊!
⑫如今在城里,土地到处被钢筋混凝土包裹着,即使有土的地方,也是修剪得平平整整的草坪或是高低错落的花团树丛。只有在花剪伸不到的地方,偶尔也会惊喜地看到几株七七芽,直直地挺立在那里,一如往昔。
(有删改)
1.文中的七七芽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①随处可见(1分);②长相极丑,带有毛刺儿(1分);③可以止血(1分);④生命力极强,一身傲骨(1分)。
【解析】首先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确定答题区间,抓住关键句子提炼概括。阅读文章,根据第①段“七七芽是我家乡的一种野草,随处可见”可知,七七芽随处可见;根据第②段中的“它长相极丑,大多矮矮丛丛,中间一根红的茎,黑绿的叶子四散着长。叶片是锯齿形的,锯齿的尖上还长着毛尖刺”可知,七七芽外表并不美观,带着毛刺儿;根据第⑧段中的“但它止血确实很快”可知,七七芽有止血的功效;根据第⑩段中的“我发现七七芽有比其他野草更顽强的生命力”“七七芽的叶子枯了,绝不折断,仍植株完整、飒飒有姿地挺立在风雪中”和第段的内容可知,七七芽生命力很顽强,一身傲骨。可据此概括答案。
2.请赏析标题《家乡的七七芽》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内容上,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文章主旨,表达了“我”对家乡
的七七芽的热爱(2分)。结构上,“家乡的七七芽”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以此为题,通俗易懂,简洁明了(2分)。
【解析】首先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标题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本文主要写作者家乡随处可见的七七芽,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第段中的“七七芽这一身刚直的做骨啊!”可知,文章抒发了作者对七七芽的赞美,标题点明了文章主旨,表现出“我”对家乡的七七芽的喜爱之情。从结构上看,七七芽贯串全文,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以《家乡的七七芽》为标题,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3.文章第⑥段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这句话既总结了上文“我”不喜欢七七芽,甚至牛在吃草时也会把七七芽挑到一边的内容(1分),也引出下文七七芽帮“我”止住鼻血的事(1分)。
【解析】首先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段落所在的位置;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段
落作用。阅读文章,结合第⑤段中的“我不怎么喜欢它,小时候割草时,我最怕遇见它,甚至可以说相当讨厌它”“我观察过,牛吃草时总是用舌头把那些油黑肥厚的七七芽叶片挑到牛槽的另一头”可知,第⑥段中的“它甚至不受牛的待见”说的是“我”不喜欢七七芽,甚至牛在吃草时也会把七七芽挑到一边,这是总结第⑥段上文的内客。结合第⑦⑧段的内容可知,七七芽帮“我”止住了鼻血,表明七七芽有止血功能,第⑥段中的“没想到它却极有用处”引出了下文的内容。因此第⑥段是一个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4分)
【参考答案】 (示例)欲扬先抑(1分)。文章前几段重点描写家乡随处可见的七七芽极丑的长相,因为它浑身长满了毛刺,让“我”极其不喜欢(1分)。但在母亲利用七七芽给“我”快速止住了鼻血后,“我”对七七芽刮目相看,开始关注七七芽,发现这种野草不但有特殊功效,还有顽强的生命力(1分)。“我”前后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达了“我”对七七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解析】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情节;然后根据题干信息,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确定写作手法,进而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阅读文章,根据第⑤段中的“我不怎么喜
欢它,小时候割草时,我最怕遇见它,甚至可以说相当讨厌它”可知,“我”一开始是不怎么喜欢七七芽的,甚至是讨厌七七芽的。根据第⑥段“它甚至不受牛的待见,没想到它却极有用处”,第⑧段中的“但它止血确实很快”,第⑨段“自从我知道七七芽有这个神奇功效,我便对它亲切起来,也不觉得它面目可憎了,开始注意它了”,第⑩段中的“我发现七七芽有比其他野草更顽强的生命力”和第⑪段“七七芽这一身刚直的做骨啊!”可知,当“我”发现七七芽有快速止血的神奇功效之后,“我”便对它刮目相看,进而发现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我”对七七芽的赞美之情。由此可知,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使七七芽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充沛地表达了作者对七七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爷 爷
曹玉祥
一直想给爷爷写点什么,但一直没有写成。
②爷爷去世整整二十年了,他是在奶奶去世十多年后的一个凄冷的早晨离世的。
③爷爷去世时嘴是大张着的。他晚年得了严重的支气管炎,每天咳嗽连天,特别是到了冷天或者阴雨天。他晚年很少走动,走不多远就仰着头对着天喘气。他多是蹲在路边树荫下或是墙角。往往是我在哪里,他就蹲在不远处。
④爷爷去世的前一天,已不大能说话,大张着嘴,头使劲儿地往后仰,希望呼吸更顺畅些。爷爷使劲儿地喘着每一口气,嗓子里轰隆隆的,还带着些“丝丝”的声音。那几天我一直坐在他床前,手里端着一碗汤药,偶尔喂上一小勺。终于,爷爷小声地唤着我的小名,艰难地抬起手指,示意我早点儿回去休息。听着爷爷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我一边握住爷爷的手,轻轻抚摸着,安慰着爷爷,一边坚定地摇了摇头。爷爷只得无奈地闭上眼,试图把下巴抬得更高。我坐在爷爷床头又一夜,一直盯着爷爷大张的嘴巴。终于,第二天上午,爷爷忽然睁开眼睛,大喘了一口气,随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记忆中,爷爷爱喝酒也爱抽烟。酒是街上买的散装酒,每天晚上三杯,酒杯是红塑料的,一共三个,他只用一个。喝酒有时有菜,菜是白菜帮切成细条,倒点醋,锅里翻两下就盛了出来,我时常怀疑菜是生的。一小盘菜,倒上一杯酒,低着头慢慢喝,有时喝着喝
着,白菜条没了,他就一口把剩余的酒灌下去,然后呛得满脸通红,闭上眼,脸上的肌肉扭到一块儿,随后大张着嘴巴拼命地咳。有菜没菜,爷爷只喝三杯,一杯不会多,一杯也不会少。喝完之后,他就把那个忠实的红塑料酒杯“啪”一声反扣在酒瓶嘴上,然后抬起头来,长吁一口气。
⑥对于爷爷抽烟,我就不能容忍了。他抽的是旱烟袋。烟袋很漂亮,一尺多长。紫铜的烟锅,烟嘴儿是玉石的,润泽透明的暗红琥珀,一头儿里面有一个白亮的月牙,据说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他只要蹲下来,就会点上一锅烟,边抽边咳。我只要看到便不让他抽,最后甚至吵他。此时的爷爷嘴里嘟囔着“有股热气喘气会舒服些”,但终究还是听话地将烟袋放了起来。那一年,我在他门上贴的对联是“英雄气短因烟酒,儿女情长为孝贤”。我在一旁苦口婆心的劝告似乎有了成效,我的陪伴使爷爷抽烟越来越少了,到最后似乎忘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