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影评3篇
《桃》的英文译名直截了当----A Simple Life。她的生命本是如此,却最终蒙了纪念。这故事的成功离不开三个重大的因素:剧本本身、导演和演员。下面是有桃影评,欢迎参阅。
桃影评篇一:
《桃》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因为崎岖坎坷的生活,阿桃从小成为大户人家的佣人,后来,大户人家一些人去世人,一些人移民,只剩少爷和她一起生活。有一天,桃突然中风,一段令人唏嘘的主仆情就此展开。
《桃》这样的题材,交给十个导演,可能有六个会搞成狗血煽情范儿,两个拍成说教版。而许鞍华的视角一如《天水围的日与夜》那样冷静,哪怕产生催泪效果,也是观众自己内心对人物命运的认同。《桃》整个的故事线也相对分散,除了两个主人公,养老院里形形的人物,无论是轮椅上一位老伯的眼神,或是和家人交流的一句话,都参与到叙事中。许鞍华表示:除了这个真实的故事给了她灵感之外,她对于老年人体,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哪怕是在看似孤独寂寞冷的养老院,每个老人也都是自由和富有尊严的。就像秦沛扮演
的“老不正经”,哪怕三番五次别人借钱,也要去“临时温暖”,这也是他生活的权利。“当今社会,人们可能不歧视残疾人,但却会歧视老人”,许鞍华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年纪已经很大了,所以才会在这部电影里有很多的个人表达。对于观众来讲,许鞍华就是一个羞涩的小女孩,质朴和羞涩在她的作品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投资人+主演+影片的商业卖点,刘德华在《桃》中的演绎简单朴实,或许是和合作太熟悉了,两人在影片中的交流完全像是生活中的一家人,从刚开始刘德华饭来张口的“少爷气”,到初照顾桃的那种不耐烦,当影片后半段,刘德华出入都自然牵着桃的手时,那种自然的亲情依赖,完全不像以往商业作品中的华仔。许鞍华在男主角身上,也刻意将其设计得线条化,完全是用减法,一点点减弱了全民偶像在观众心里固有的气场。
在发布会上,许鞍华一直在感恩:“没有刘德华的倾囊相助就没有《桃》”,事实上,许鞍华得到的众多支持从片中的客串角就能看得出来,徐克、洪金宝、黄秋生、秦沛、杜汶泽、罗兰……甚至还有内地导演宁浩,电影老板于冬,以及话题女王宫雪花。每人出场的时间各不相通,但仿佛脸上就写着一个单词:SUPPORT。当同行们忽然发现,只剩下许鞍华还在苦苦坚持在香港最具烟火气的城市街头,只有她还能拍出最市民化的本港电影时,
相信他们和观众一样,对许导除了敬佩,就是想尽量拉她一把。毕竟,太多曾经的战友都跑去内地掘金一去不回了。
桃影评篇二:
我是来还欠账来的。听说这部电影,了解背景,已经几年。可我始终没有预备好观影,好像下意识在刻意‘回避’着什么,我不知道。
主仆情,是个很难下得去手的情感关系。如今的时代背景,更是鲜有的。要让观众不仅看懂,认可,产生共鸣,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桃》的英文译名直截了当----A Simple Life。她的生命本是如此,却最终蒙了纪念。这故事的成功离不开三个重大的因素:剧本本身、导演和演员。
说剧本是因为源 于生活的真情实感,没有这个是打动不了人的。桃服务梁家一辈子,从十几岁卖身为仆,超过六十载岁月,服侍四代人,见证了这家族的成长,扩散。
可故事的切入点没有截取她青春韶华之时,否则那极有可能成为一个爱情故事。更或者,
是一则大家族的编外野史,与年岁相当的男主人和一手带大的青春期少爷之间复杂的三角畸恋。。。总之,这个角度令我新奇,七十余岁的仆人与五十岁上下的少爷,将残的风烛老人与事业成功,却依旧孑然一身的中年男士,有怎么样的化学反应?
许导的功力是可以让叙事变得平而不淡,如一杯香茗,在人唇齿留香,久久才回过味来。
通篇漫溢的一种‘孤独’,除了老人本身的话题以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角----桃、杰少和秦海璐饰演的蔡姑娘,将一种不一样的孤独呈现得淋漓尽致。与老人院其他老人的孤独有所区别,因为这种孤独是被动的,是被家人遗弃的结果。他们三人的孤独则是主动的选择。
两处的对话浅处见深。一是发生在桃和杰少在公园里对于双方择偶的讨论,‘你要求太高,看不上人家’。二是发生在农历新年,桃和留守老人院值班的蔡姑娘之间很短、点到即止的对白,‘我是主任,让下属放假’‘那你的家人呢?’
蔡姑娘:她的选择易懂一些。人在他乡,身为护工,服务一孤寡老人,没有爱心和忍耐是做不了太久的。她没有抱怨,没有变得苦毒暴躁,没有发泄自己的不满到这些老人身上。
为什么?因为他们给了她‘被人需要的认可感’。老人院里的老人并没把那里当家,可蔡姑娘有。
桃:身为仆人,她的价值和存在感是注定依附于主人家而决定的。可明显,梁家知书达理,对她给予尊重,也未限制她离开的自由。年轻时的美貌,引来许多人追求,而且都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小老板,加上杰少小学同学对话中隐含曾经的幻想都证明了桃的魅力。为什么不离开呢?一定有更强大的理由不是吗?通常是爱,所以杰少才会玩笑称桃肯定爱上了老爸。我觉得不见得,她爱上的或许是整个梁家。虽然她在梁家的身份是仆人,可她在精神上却是独立和自由的,甚至有一些影响力和地位。嫁出去,一定更好吗?
我曾经读过广东一带‘自梳女’的报导,她们自梳不嫁 ,甘心做一大家子的嬷嬷。追求的是女性的精神自由,自己养活自己,这是种选择。
杰少:他的独身就有待探讨了,个人认为是精神洁癖,无法也不愿意让人靠得太近。他明明出身优越,留洋的学识背景,人又长得不残不缺,有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更要命的还不是那种IT宅男型的工程师工种。混娱乐圈的电影监制,要不要社交广?要不要玲珑八面?少不少接触美女?无数桥段已经证明他的社交能力并不低。他偏偏人到五十还背个书包到处走,
穿个蓝夹克与修空调的一模一样。电影首映式上的燕尾服和末了葬礼上的黑西服帅不帅?这不是缺乏条件的问题,是个固执到不愿意改变的问题。
杰少自己的母亲回港探望的那段互动颇耐人寻味。母亲和桃同龄,坐在床上看圣经,却不断吩咐儿子别那么大声看电视,别那么大声翻报纸。杰少在客厅的沙发上独坐,明显神游在外,一言不发,乖乖遵从。可在桃 面前,他要吃牛舌,被桃好不客气地一嘴顶回来‘你还想再搭个桥?’(指明杰少有心脏病,饮食要节制)可转头却暗暗做好了,放在冰箱里,明显是宠着杰少的。关系的亲疏,不言而喻。
仆人,是个影子般的存在。若非桃中风,杰少恐怕永远无法发现这个他生命中最为亲近的女人对于自己的价值。明白后,他选择了去珍惜之后与她相处的时间。我可怜杰少,桃走后,他一个人默默回家的孤独。
桃影评篇三:
层层迭迭的灰,建构出我们寄居的浮华。高楼大厦,有时阳光普照,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冷漠得令人难以感动,每个人走过的路千回百转,但是他们留下的足迹有多少足以令你
良心发现停步回望?而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随着命定的指引,我们必须经历生、老、病、死。或许你不怕死,但人的晚年往往有一段时期是逐渐失去健康,走向死亡的,而这段时期正是最需要别人支持的时候。
风景流动,每日景物依旧,身边故事的一切都是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不过,他们——老年人的年代,已经不会再回来了。
《桃》是根据监制李恩霖(Roger)的真人真事而拍成的电影。钟春桃,祖籍台山,自小寄养在一个澳门家庭。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遇上Roger的祖母,辗转之下,被带来香港,成为李家的小佣人,当时她只有十三岁。桃是一个“住连妹”,即是住在雇主家里,而她得到的待遇就是食宿,可能一年可以做一两套衣服,每个月有五至十元的工资。她就在那个家里学习如何当佣人。桃来到李家就视它为自己的家,为李家人鞠躬尽瘁。
由年轻到年老,虽然只有数十年光景,但是就会有数之不尽的转折,就像桃的一生,每一个路口,都是高低起伏的十字街头。一切都要切身及地,你才会到最真实的答案。
一、桃人物分析:
桃虽然身为仆人,但是她的贡献和对Roger的关爱远远超乎一个仆人应有的职责范围。与其说她是一个老仆人,倒不如说她更像一位家人,一位隐性的“贤妻良母”。
在桃身上笔者看到了“妻子”的成分——煮饭炒菜、煲汤、做家务、没有生儿育女却抚育了四代人。同时也有“母亲”的成分——与Roger相依为命、保留Roger小时候的用品和在学校里获得的奖项、处处为Roger的健康着想、十分宠爱Roger,甚至比他的生母还要疼爱他。桃贴切符合儒家传统文化的女性形象——温良、贤淑、隐忍、坚强,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女性形象。
不过,桃内心自卑于自己的卑微身份,所以在老人院刻意隐瞒佣人身份,当被一老伯嘲笑她的名字像佣人名字时,她忿忿不平地说“我哪儿得罪你了”;她感情克制,被社会价值观的枷锁束缚,比如她很疼爱Roger却不敢越主仆阶级关系要求得到Roger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