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12期
文学教育在职业教育的各类语文课程内容体系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其中,又以小说作品的阅读与欣赏为首要。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2012年版)为例,分别在第一册、第四册中,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选编了7篇中外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两个单元教学合计为22课时左右,分量不可谓不重。本文以此为例,就小说教学中的情节高潮环节做一番探讨。
一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版)对文学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初步掌握欣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的方法,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2009版)(以下简称“省课标”)对语文课的文学教育也提出如下要求:“把握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样式的不同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掌握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特点。能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入手整体感悟作品,理解人物形象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的演变轨迹,领会情节和环境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正确理解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为完成上述任务,小说教学的第一个步骤是帮助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及其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而理解人物形象和写作主旨。这是鉴赏小说的最基本方法。
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什么是情节?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良心发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