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内容预览:
  19《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设计人:范书颖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资料助读
  孟子“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苟得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
  一、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概括本文主旨
  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结合原文把握内涵
  边讨论边明确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4、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三、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四、中考链接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  (一)贵阳市(09贵州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蹴辩已
  2.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3.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________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__________”比“_________”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4.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二)庆阳市(09甘肃省)
  1.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
  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
  E.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___________
  5.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
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鱼我所欲也》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二1、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2、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4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四、中考链接(一)贵阳市(09贵州省)
  1、加.之,结构助词,的。蹴,用脚踢。辩,通“辨”,辨别。已,停止,放弃。(4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
  3.举例义生(3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二)庆阳市(09甘肃省)
  答案:1、BD
  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它。
  3、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4、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