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我的每一个警句就要花去一袋钱”
□陈文忠
审美教育
摘要:歌德有意识的格言写作,始于五十岁到七十岁的晚年,反映了歌德思想成熟时期对人生和世界带有总结性的看法。在表达方式上,有有韵的格言诗,也有无韵的随感录。《歌德谈话录》中的格言警句,源于歌德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二十多年格言写作的深厚积淀,广泛涉及自然与科学、社会与人生、文学与艺术等各个方面;语言平和简洁,意蕴醇厚精辟,当时掩卷沉思,过后回味不尽,是审美教育和人生修养的极佳教材。
关键词:《歌德谈话录》;“格言集”;格言诗;格言分类;格言特
——《歌德谈话录》阅读之六
一、“歌德在谈话时表现为一个奇才”
1827年4月11日,爱克曼与歌德交谈后感叹道:“歌德的心情像初春一样开朗,可是在他的话语里充满着古老的智慧。”[1]180确实,歌德在谈话时是一个奇才,一部《歌德谈话录》,充满了丰富的思想、优雅的哲理和古老的智慧。一个贤明的读者,应当把“谈话录”当作“格言集”或“警句集”来读。
如何阅读“格言集”?19世纪初,比利时学者利涅推荐一种读法:“读一本格言集而不感到厌倦,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漫无目的地翻开书,发现了自己喜爱的东西之后掩卷沉思。”[2]3下面十条格言和警句,就是我初次翻阅《歌德谈话录》时惊喜地发现的,虽质朴无华,却深藏智慧,当时掩卷沉思,过后回味不尽。
1.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得清楚。(1823年6月10日·初次会见)
2.我们对自己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1824年2月24日)
3.如果能把人的本性变得十全十美,生活状况也就会十全十美了。(1824年2月25日)
4.假如我没有在石头上费过那么多的功夫,把时间节省些,我就很可能把最珍贵的金刚钻拿到手了。(1825年4月20日)
5.莎士比亚给我们的是银盘装着金橘。我们通过学习,拿到了他的银盘,但是我们只能拿土豆来装进盘里。(1825年12月25日)
6.人们的性格一般是奇怪的。湖水一旦冻了冰,成
百成千的人都跑到平滑的冰面上逍遥行乐,从来不想到研究一下湖水有多深,冰底下有什么鱼在游泳。
(1827年2月1日)
7.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1827年3月28日)
8.知识渊博是一回事,判断正确又是另一回事。(1827年3月28日)
9.一个人精神的阴郁和爽朗就形成了他的命运。(1828年3月11日)
10.每个人在年青时代都认为,自从有了他,世界才开始,一切都是专为他而存在的。(1829年12月6日)重新细读《歌德谈话录》,不觉发现,每一篇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一篇都有令人惊喜而又启发心智的名言警句。于是便按时间顺序,逐条记录,从1823年6月10日到1832年3月11日,在104篇谈话中,摘录了近200条醍醐灌顶式的妙语。这里有三点需要说明。
首先,一般读者读到的并非歌德的德语原文,而是朱光潜的汉语译文。不过,歌德曾说:“不可否认,靠一种很好的译文一般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1825年1月10日)朱光潜是著名的美学家,也是杰出的翻译家,精通德、法、英、俄等多种外文;同时,这部书是译完黑格尔的全部《美学》之后开始译的,也即1975年之后开始译的。当时朱光潜(1897~1986)已是近80岁的老人了。中国近80岁的美
学老人,翻译歌德80岁前后的“文艺谈话录”,堪称绝配!而读者的广泛赞誉充分证明这是一部“很好的译文”。歌德老人的智慧在美学老人的笔下得到了“忠实”而“流畅”的传达。
其次,“真理就好比是一块金刚石,它的光芒并不射向一个方向,而是射向许多方向。”[1]563这是1828年3月11日歌德对爱克曼说的话,也是一句妙语,完全可以用来形容“谈话录”这部书。读书贵有自得之见;“精神的特性就在于它永远在启发精神”[3]217。面对这块光芒四射的“金刚石”,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悟,做出不同的选择,撷取不同的名言警句。
再次,《歌德谈话录》原书约四十万字左右,朱光潜选译不到全书一半。近年出版了多个汉语“全译本”,其中似以洪天富译、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全译本”为“最新最全的译本”,译文也紧随朱光潜笔法。细读这部“全译本”,可以在朱译本未译的部分撷取不少名言警句。上引“真理就好比是一块金刚石”就是一例。
1810年,斯达尔夫人回忆起歌德谈话的情景时说:“歌德在谈话时表现为一个奇才……如果你能使歌德启口,那么他就才华横溢。他的辩才里充满了丰富的思想,他的玩笑同时充满了优雅与哲理。”[4]28-29为什么歌德在谈话时会表现为一个奇才?为什么他的辩才里充满了丰富的思想?为什么他的玩笑同时充满了优雅与哲理?这绝非偶然!它源于歌德老人丰富的人生阅历,源于伟大诗人130卷著述的深厚积淀,也源于歌德格言警句写作的深厚积累。
二、歌德的格言写作
歌德是一位深情的爱情诗人,也是一位智慧的格言诗和格言警句的作者。歌德的格言写作,始于50至70岁的晚年,反映了歌德思想成熟时期对人生和世界带有总结性的看法;在表达方式上,既有有韵的格言诗,也有无韵的随感录。
歌德最早以“格言”命名的格言诗集,当是作于1812至1814年的《格言篇》,共200多首。《格言篇》中有不少是从古代德国格言集以及古希腊、古罗马、波斯、法国、意大利的格言中借用而来的。在《格言篇》中,无论是原创之作,还是二度创作,经过歌德的“施肥”和“培养”,无不给人一语道破之感。聊举数首:一、“编一个花环较为简单,/个合适的头却很难”;二、“鸟儿总想飞上高空,/哪怕孵卵在下面的巢中”;三、“干吗现在向死者敬香?/何不在生前对他这样”;四、“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五、“为公众效劳者,是个可怜的人,/他辛苦劳累,无人对他感恩”。[5]551—556上引第四首,歌德题于叔本华纪念册内;第五首,若与1824年2月4日谈话对读,颇有夫子自道意味。
《温和的克塞尼恩》是歌德1815年以后写作的又一
部格言诗集,共570多首。“克塞尼恩”的名称源于希腊语,意为“友谊的礼物”。1796年歌德和席勒合作,用“克塞尼恩”的名称写过许多警句诗,这些诗实际是对当时文坛、学界进行反击的讽刺诗,得罪了
许多人。这部《温和的克塞尼恩》,题名刻意有别于1796年的“粗暴的克塞尼恩”,内容则大多是谈论处世之道和人生智慧。聊举几首:一、“昨天如果晴明开朗,/你今天就干得有劲而自由,/也能对明天抱着希望,/不使你获得更差的成就”;二、“谁过玩世的日子,/谁就不能成事;/谁不能听命于自己,/谁就永远是奴隶”;三、“财产丧失了——有些损失了!/名誉丧失了——损失可不小!/勇气丧失了——一切都完了!”四、“你要证明你是个诗人,/你不必赞美英雄和牧人。/这儿是罗德岛!跳吧,伙计,/碰上机缘就可以做诗”;五、“请告诉我,你跟什么人/谈得投机,谈得称心:/我就了解你的为人,一点不用花费脑筋。”[5]565—584上引第一首歌德格外看重,曾多次分别发表,并题到各种纪念册中;第四首是1823年9月18日歌德所谓“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的诗性表达;1824年2月26日歌德所谓“如果我和一个人谈过一刻钟的话,我在作品中就能让他说上两个钟头”,则与第五首异曲同工。
歌德的第三部格言诗集,是《西东诗集》中的《格言之书》,共56首。《西东诗集》是歌德老年时代完成的最后一部诗作,丰富深邃的内涵,精湛独特的风格,使其成为诗人一生最成熟、最辉煌的作品。《格言之书》则是《西东诗集》中最具思辨彩又最富深邃哲理的一卷。例如:一、“大海永远在流,/陆地永不能将它挽留”;二、“我的遗产多么壮丽而浩瀚!/时间是我的产业,我的田产是时间”;三、“自己勇敢地战斗过的人,/都爱称道英雄的名字。/自己没熬过炎凉的人,/不会认清人的价值”;四、“要我指看四周的风景,/首先你要爬上屋顶”。[5]676—690。《格言之书》与中华诗国颇有契合之处。上引第一首令人想起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名句;第二首令人想起“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古训;第四首则令人想起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言。
除了有韵的格言诗,歌德还写下了大量无韵的格言和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在歌德身前和生后曾分两次结集发表。歌德去世后,爱克曼受命搜集歌德的全部格言,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结集单独出版。1870年,冯·勒泊的《歌德无韵体格言》出版,根据的就是爱克曼整理的底本,共收格言逾千条。1893年,英国学者桑德
斯的《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英译本出版,选译了590条。1982年,程代熙和张惠民根据桑德斯的英译本,出版了《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的中译本。
《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自1870年面世以来,在西方影响深广,人们把它和《歌德谈话录》相提并论。这部“无韵体格言”比之有韵的格言诗,更为简洁明快,更具思辨性和哲理性。聊举数条,以见一斑:一、“一个人即使驾着的是一只脆弱的小舟,但只要舵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就不会任凭波涛的摆布,而有选择方向的主见”;二、“雪是虚假的纯洁”;三、“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四、“赞美别人就是把自己放在同他一样的水平上”;五、“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心灵肖像的镜子”。[6]上引各条及“格言感想集”中的大量警句妙语,我常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此外,歌德的著作、论文中,同样撒满了精辟的格言警句。而《浮士德》中那句“理论是灰的,而生命之树长青”,已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言。
三、“谈话录”格言分类
让我们回到《歌德谈话录》,回到散布在“谈话录”中的格言警句。《歌德谈话录》实质上是一部“审美教育谈话录”,也是一部老年人对青年人、老年诗人对青年诗人的“忠告录”。“谈话录”中的格言警句,大多围绕着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不妨把据一偏之见摘录的格言警句分为六类;每一类例举5条,以斑窥豹。例举的格言以时间先后排列。前文所引则不再重复。
(一)自然·社会·人生
1.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植根于本土、出自本国需要、而不是猴子式摹仿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对于某一国人民处在某一时代是有益的营养,对于另一国人民也许就是一种毒药。(1824年2月4日)
2.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才能较低的人对艺术本身并不感到乐趣;他们在工作中除掉完工后能赚多少报酬以外,什么也不想。有了这种世俗的目标和倾向,就决不能产生什么伟大的作品。(1824年2月28日)
3.跨出的这一步当然是非常大的;不过他必须拿出勇气,当机立断。这正如在游泳时怕水,我们只要把心一横,马上跳下去,水就归我们驾驭了。(1826年1月29日)
4.自然从来不开玩笑,她总是严肃的、认真的,她总是正确的;而缺点和错误总是属于人的。(1829年2月13日)
5.只有在他感到欢喜或苦痛的时候,人才认识到自己;人也只有通过欢喜和苦痛,才学会什么应追求和什么应避免。(1829年4月10日)
(二)老年·青年·儿童
1.我们老年人是过来人,如果你们青年人愿意重蹈我们老年人的覆辙,我们的尝试和错误还有什么用处呢?(1823年9月18日)
2.一般说来,一个人最有意义的时期是他的发展时期,而对于我来说,这个时期已随着那几卷详细记述的《诗与真》的完成而结束了。(1824年1月27日)
3.到了七十五岁,人总不免偶尔想到死。不过我对此处之泰然,因为我深信人类精神是不朽的,它就像太阳,用肉眼来看,他像是落下去了,而实际上它永远不落,永远不停地在照耀着。(1824年5月2日)
4.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是同青年时代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1828年3月11日)
5.人们总以为人到老才会聪明,实际上人愈老愈不易像过去一样聪明。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会变成一个另样的人,但是很难说他会变成一个较高明的人。在某些问题上,他在二十岁的时候的看法可能就已和六十岁时的看法一样正确。(1831年2月17日)
(三)美·诗·艺术
1.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看不起空中楼阁的诗。(1823年9月18日)
2.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此外,作家如果满足于一般,任何人都可以照样摹仿;但是如果写出个别特殊,旁人就无法摹仿,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过。(1823年10月29日)
3.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1824年4月14日)
4.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1827年4月18日)
5.真正的艺术和诗艺的产品,它是一件精神创作,其中部分和整体都是从同一个精神熔炉中熔炼出来的,是由一种生命气息吹嘘过的。所以它的作者并不
是在拼凑三合板,不是只凭偶然的幻想,而是由他的精灵去控制,听它的命令行事。(1831年6月20日)(四)创作·欣赏·批评
1.我只劝你坚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每一种情况,乃至每一顷刻都有无限的价值,都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1823年11月3日)
2.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它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1824年2月26日)
3.世界总是永远一样的,一些情境经常重现,这个民族和那个民族一样过生活,讲恋爱,动感情,那么,某个诗人做诗为什么不能和另一个诗人一样呢?生活的情境可以相同,为什么诗的情境就不可以相同呢?(1825年1月18日)
4.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就应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1827年4月18日)
5.我写诗向来不弄虚作假。我也只在恋爱中才写情诗。(1830年3月14日)
(五)学习·思考·实践
1.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1824年2月24日)
2.你现在应该做的事是积累取之不尽的资本。你现在已经开始学习英文和英国文学,你从这里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资本。坚持学下去,你现在应该在像英国文学那样卓越的文学中抓住一个牢固的据点。(1824年12月3日)
3.少一点哲学,多一点行动的力量,少一点理论,多一点实践。(1828年3月12日)
4.人们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错误。(1828年12月16日)
5.如果追问某人的某种成就是得力于自己还是得力于旁人,他是全凭自己工作还是利用旁人工作,这实在是个愚蠢的问题。关键在于要有坚强的意志、卓越的能力以及坚持要达到目的的恒心,此外都是细节。(1832年2月17日)
(六)传统·现代·创新
1.时代永远在前进,人世间的事物每过五十年就要
换一个样子。在一八〇〇年还很完善的制度,到了一八五〇年,也许就已变成有毛病的了。(1824年2月4日)
2.人们老是在谈独创性,但是什么才是独创性!我们一生下来,世界就开始对我们发生影响,这种影
响一直要发生下去,直到我们过完了这一生。除掉精力、气力和意志以外,还有什么可以叫做我们自己的呢?如果我能算一算我应归功于一切伟大的前辈和同辈的东西,此外剩下来的东西也就不多了。(1825年5月12日)
3.各门艺术都有一种源流关系。每逢看到一位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吸取了前人的精华,就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像拉斐尔那种人并不是从土里冒出来的,而是植根于古代艺术,吸取了其中的精华的。(1827年1月4日)
4.世界总的说来在前进,但是年轻人不得不一再作为个体重新开始经历世界文化的发展时期。(1827年1月17日)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5.几千年来,那么多的重要人物已生活过,思考过,现在可以到和可说出的新东西已不多了。(1828年12月16日)
歌德说:“只有所写对象和作者本人的性格有某些类似,预感才可以起作用。”(1824年2月26日)写作如此,读书同样如此。阅读的内容,只有同读者的性格和经验有某些类似,才可能心领神会而产生共鸣。以上摘录的格言警句,只能说是我心目中的“歌德格言”。读者各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眼光,尽可能做出各自的选择,获得属于自己的心灵享受和精神启迪。
四、“谈话录”格言特
格言警句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汗水的结晶。1829年2月13日,歌德在谈到格言时说:“一个人要认清这一切,首先要到了相当的年纪才行,其次是要有足够的钱为经验付出代价。我为我的每一个警句就要花去一袋钱。”这是句大实话,也是一个隐喻,不免令人想起王安石的名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艰辛中得来的歌德格言,具有其鲜明的艺术特。
(一)经历丰富而论题广泛
以上把“谈话录”中的格言粗分为六大类十八个子目,此外尚有科学、哲学、政治等方面的精彩格言。
歌德兴趣广泛,对各门自然科学都试图研究,“谈话录”中有大量篇幅谈论颜学、矿物学、植物学等等。在《格言和感想集》中,就收入近80条专论“科学”的隽语。如“最高的成就可能是:根据陈述的某一个事实就
看出那是在创立一种理论”;“就科学来讲,把前人获得的零星的真理出来进一步加以发现,就是当之无愧理应受到奖赏的功劳”等等,都极具启发性。歌德不是哲学家,并批评德国人的“玄学思辨”,但他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对哲学及哲学派别的本质有独到见解。歌德认为,不同的哲学派别,“毋宁是重演了我们大家都经历过的几个时期”:“我们还是孩子时都是感官主义者;到了讲恋爱时成了理想主义者,在所爱的对象身上发现了本来没有的特点;等到爱情发生动摇,疑心对方不忠实,于是我们又变成怀疑论者了,连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到了暮年,一切无足轻重,我们就听其自然,终于变成清净无为
主义者了,就像印度哲学那样。”(1829年2月17日)哲学派别不过是人生阶段的理性表现,玄远的哲思回到了生命的经验。关于政治,歌德也有深刻的见解。歌德曾说:“手里握住刀,统率一支大军,一个人才能发号施令,制定法律,有把握使人服从他。没有这样的条件,掌大权就是危险。”(1829年4月2日)这不就是“杆子里出政权”的真谛所在吗!
歌德得天独厚的经历为这一切提供了基础。漫长的人生、广泛的兴趣、丰富的经验、“浮士德”式的精神,而漫长人生的丰富经历是关键。正如歌德所说:“我出生的时代对我是个大便利。当时发生了一系列震撼世界的大事,我活的很长,看到这类大事一直在接二连三地发生。对于七年战争、美国脱离英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整个拿破仑时代、拿破仑的覆灭以及后来的一些事件,我都是一个活着的见证人。因此我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和看法,是凡是现在才出生的人都不可能得到的。”(1824年2月25日)歌德的“经验教训”和“格言警句”,正是以这种得天独厚的生命经历为基础换来的。
(二)长久积淀而意蕴丰厚
读格言不同于读论文,也不同于读散文,甚至不同于读精粹的诗。格言与论文的区别,培根曾有精当论述:“格言应该是科学的精髓和实质——除非它们是荒谬的。因为在格言中,删去了冗长的说明,删去了繁琐的论证,删去了对次序和相互联系的解释,删去了对实践过程的描述,留下的只有观察所得的精华。”[2]2—3反过来说,一句简短的格言,若加上说明和论证,加上次序的解释和过程的描述,就是一篇科学论文。因此,可以用“穿越思辨的丛林,直呈智慧的精髓”来形容格言的特点。
歌德基于长久积淀而意蕴丰厚的格言,无不具备这个特点:卷起来是一句话语,展开来便是一篇妙文。《格言和感想集》的第一条:“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当我掩卷沉思,反复涵咏,真正读懂这段名言后,真有大彻大悟之感。从此,进一步确立了古今相通的文化观,深刻认识到古老经典的现代价值。再如“谈话录”中那句名言:“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多么智慧,多么辩证,读后顿时心胸开阔,如朗朗乾坤,自觉听取各种“反对”的意见,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歌德的格言不仅言简意赅而意蕴深厚,而且深入心灵而洞烛幽微。歌德说:“莎士比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从他的剧本中我们可以学会懂得人性的秘密。”(1826年7月26日)与莎士比亚并称西方四大诗人之一的歌德,同样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以《格言和感想集》为例:“慷慨,尤其是还兼有谦虚,就会使人人赢得好感”;“憎恨是积极的不快,妒忌是消极的不快;所以妒忌很容易转化为憎恨”;“只消对什么事物失去了兴趣,就会把它忘记得干干净净”;“妇女在场就是良好礼貌的因素”;“人不会被别人所欺骗,他只会欺骗自己”等等,无不洞烛幽微而启迪心灵。
苏轼七律《送章惇秀才失解西归》开头两句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需改两个字,便可赠予歌德格言的读者:“格言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三)启迪青年而循循善诱
歌德对格言有一个定义:“格言需用来指出我们尚未达到但是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所以应该把格言作为座右铭。”[6]38这一定义充分强调了格言的理想性,强调格言应指出“尚未达到但是努力要达到的目标”,从而作为青年人的“座右铭”。
一部《歌德谈话录》,就是从“对青年诗人的忠告”开始的;“谈话录”中的格言,同样是从对青年的循循善诱开始的。1823年9月18日,歌德一段话真可谓语重心长:“我们这些老年人的话谁肯听呢?每个人都自信有自知之明,因此,有许多人彻底失败了,还有许多人长期在迷途中乱窜。可是现在却没有时间去乱窜了。在这一点上我们老年人是过来人,如果你们青年人愿意重蹈我们老年人的覆辙,我们的尝试和错误还有什么用处呢?”从此,歌德的每一次谈话,都可以说是对青年的循循善诱,都是为了避免过于自信的年青人在“迷途中乱窜”;而谈话中的格言警句,无论是谈社会和人生,谈老年和青年,还是谈美与艺术,谈创作与欣赏,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