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 &TV JOURNAL 2019.10
《绿皮书》荣获美国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探讨的主题是种族歧视,但却不同于以往种族歧视影片(《为奴十二年》)批判与残酷,是一部温暖人心的作品。在
后殖民主义关于“他者”理论的描述中,
白人被称为“自我”(self ),占据着主体位置,而其他人种则被称为
“他者”(the other )①
。西方人将自我以外的人称为他者,
在经济文化优势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下“自我”
建构着“他者”的生活习惯与民族文化,甚至是历史。《绿皮书》
神奇的书是以双主人公双线方向回望历史中的民族问题,
但在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托尼代表着“自我”,谢利博士代表着
“他者”,托尼主导谢利博士南方巡演,白人建构着黑人民权运动这段历
史。“神奇黑人”是“自我”建构“他者”的银幕产物,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好莱坞“神奇黑人”
唐·谢利这一范式形象,探讨《绿皮书》谢利博士的人物塑造与黑人银幕话语权以及种族关系的呈现。
“神奇黑人”(Magical Negro ),是在白人主流意识形态
下,为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文化霸权,
建构“他者”的形象,“他者”为“自我”的文化霸权实现提供支撑。
因此“神奇黑人”银幕形象由白人所建构。
“神奇黑人”这一概念最早由克里斯托弗·约翰法利提出,用以指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为白人主人公提供帮助的黑人配角固定形象②。通俗说,“神奇黑人”是指好莱坞影视作品中常见的一种黑
人形象,其存在意义是为了拯救或帮助白人伙伴。如《阿甘正传》中的黑人布巴·布鲁、《肖申克的救赎》
瑞恩、如《人鬼情未了》中的黑人女性卡尔中的黑人狱友瑞德等。
一、“神奇黑人”一贯形象突破
根据后殖民“他者”理论,“自我”
建构“他者”,“他者”实际上蕴含着美国意识形态,
黑人及其文化被概念化为陪衬者的符号角,并不是原汁原味,
是被特意建构。“自我”属于支配者,“他者”则是被支配者。
好莱坞电影中“神奇黑人”一贯处于配角位置,经济社会地位较低,
其主要作用是帮助白人主角审视自我、克服性格缺陷。但他们一般拥有
人生智慧,经常配有某种神奇的力量,
这种力量促使白人主角产生蜕变,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阿甘正传》中的黑人布鲁,勇敢真诚,鼓励且陪伴阿甘;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黑人狱友瑞德,困境中追求自由,
给予了肖申克精神支持,是艰难岁月中的伙伴,亦是人生导师。通过分析可发现,大多数“神奇黑人”摆脱了贫穷、愚昧、粗俗刻板印象,拥有优点和特殊的神奇力量,帮助白人实现自我价值。“他者”是被“自我”建构的“他者”,它代表着“自我”的主流价值观。黑人长期处于非主流的边缘位置,是“自我”白人所
建构的,他们眼中可被接受少数“他者”黑人形象,脱离黑
人体普遍特性。值得思考的是,脱离了体的特性,黑人形象是否代表黑人体?
《绿皮书》中谢利博士银幕形象打破了好莱坞
“神奇黑人”范式。唐·谢利以双主线的形式出现,
摆脱以往配角形式,获得银幕话语权。好莱坞大多数影片中,
黑人以白人生活的副线出现,很少担任影片的主线,
因此获得主流奖项最佳男女主角的机会微乎其微。以奥斯卡为例,
只有五位黑人获得奖项,四男一女,四位最佳配角,
一位最佳配角与最佳主角。
黑人体长期处于边缘位置,银幕形象受“自我”
建构。“自我”主流意识支配性来源于殖民时代百年财富积
累,造成“自我”与“他者”发展上的不对等,
导致话语权的不对等。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权运动越演越烈。谢利博士作为双主线之一出现,一定意义上是
“他者”银幕话语权的提高。谢利博士摆脱传统黑人经济文化状态
(学识渊博、棋艺高超、生活富有),但脱离黑人文化,
除了肤以外无异于白人。斯图尔特·霍尔认为文化身份
“反映共同的历史经验和共有的文化符码”。谢利博士丧失了民族文化符码,
只有黑肤,还是黑人么?是被
“自我”建构的黑人。影片以谢利和托尼为切口,
回望美国60年代的民族问题。种族隔离制度在南方风靡仍是主流现象,
但马上要决堤。托尼袭警,谢利与托尼被警官带往警局,
谢利电话求助约翰·肯尼迪,这暗示谢利的社会地位。
白人托尼帮助黑人谢利实现愿望。托尼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快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帮助谢利解决南方巡演途中的问题。当黑人谢利成为主线,
白人托尼成为支持者,身份调换,其原因是什么?是社会开化包容的结果,
但值得深究的是,突破以往惯例是否等同于突破身份隔阂。
《绿皮书》是一部民族和解的温情电影,
但其本质诉说的是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白人托尼的成功不同于以往影片获得自由(《肖申克救赎》),走向人生成功(《阿甘正传》)。《绿皮书》传播的是白人的“自我”救赎,以个案粉饰历史,符合当下主流意识。但从“他者”视角分析这段被建构的历史,隐含了另一种民族不平等,即对历史话语
权的丧失。
二、唐·谢利并未跳脱“神奇黑人”内核
在1962年以美国白人为主导的民族优越下,与其说
托尼帮助谢利完成南方巡演,
回望历史民族问题,不如说黑人谢利帮助白人托尼实现了道德上的救赎。
当下美国霸权受到多方位的挑战,国内经济不景气,
以托尼为代表的中下层白人生活困顿,《绿皮书》
出现,宣扬了主流意
识形视听解读
《绿皮书》“神奇黑人”银幕形象解读
阴郝路旋
摘要:《绿皮书》荣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博得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双重认可。影片以“自我”(托尼)
与“他者”(谢利博士)双线形式回望历史中的种族问题,以特殊个案粉饰现实,表达白人主流意识形态。本文试图以“神奇黑
人”这一好莱坞范式形象,
探讨《绿皮书》谢利博士的人物刻画与黑人银幕话语权以及种族关系的呈现。关键词:神奇黑人;自我他者;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120
态,粉饰“自我”的历史记忆,重建了“自我”的主流文化的伟大,抚平了中下层白人的焦虑。
《绿皮书》“神奇黑人”谢利博士未跳脱“神奇黑人”内核——
—存在意义是为支撑托尼完成自我救赎。影片改编依托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以“自我”(托尼)为视角
进行讲述,对“他者”(谢利)的塑造缺乏客观性,引起了家属强烈不满,谢利弟弟称之为“谎言交响曲”,指出谢利博士与家人、黑人社区关系从未疏远。谢利弟媳则透露谢利与托尼之间为雇佣关系,关系一般谈不上朋友。《绿皮书》本质仍然以“自我”作为文化主流意识,建构“他者”故事,“他者”始终作为“自我”陪衬。
谢利博士帮助托尼改变对黑人的偏见。种族歧视源于殖民时代,1961年北美大陆贩卖了第一批黑奴,不少州制定黑奴合法化,自此白人与黑人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全方位不平等。南北战争的胜利,实现了黑人与白人宪法上赋权平等,解除奴隶制度。但民族平等并未实现,南方各州制定民族平等但隔离的条例,“绿皮书”黑人旅游指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的。托尼居于北部城市纽约,托尼妻子对黑人工作人员尊敬有礼,但托尼则是深深歧视,表明北方对黑人态度呈现多样态。从托尼扔掉黑人装修工喝过的杯子,到拒绝承担谢利博士的擦皮鞋、整理衣物的贴身服务,可见托尼对黑人怀有歧视,具有白种人优越性。随着托尼与谢利博士南方巡演路途中的相处,文化差异、矛盾冲突、和解,两人之间发生了微妙的转变,托尼由黑人歧视者转化为黑人平等权力支持者。在最后一站马州伯明翰,托尼支持谢利博士因不能共同用餐进行抗争。影片最后谢利博士与托尼一家共度圣诞节,电影为我们制造了一种白人幻想民族和谐的假象,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托尼对黑人态度的转变,而这改变是谢利博士促成的。
种族隔离条例的抗争,依托于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抗争。在布朗案之前,是“他者”黑人开展民权运动,
黑人是民权运动的核心力量。而影片中托尼扮演黑人救世主的角,一次次拯救谢利博士于危难之中,酒吧冲突、牢狱之灾、雨夜之争(托尼未能解决,但依托于约翰·肯尼迪解决),最后鼓励支持谢利博士争取平等就餐权力。试想黑人民权运动,是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抗争,影片则依托于白人托尼,这段历史是“自我”建构的“他者”的历史,当下美国主流价值观指导下的回望历史——
—“自我”英雄,实现道德救赎。
三、“神奇黑人”形象思考
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早期黑人形象是单一化、片面化、刻板化与肆意歪曲:边缘位置、文化程度低下、经济窘困、社会分子;同时黑人电影题材较少、社会关注较低,致使黑人在电影中极少获得过正面的展现和客观的评价。1915年美国大卫·格里菲斯执导的《一个国家的诞生》,黑人在片中仍是负面形象。60年代随着民权运动的兴起,好莱坞电影黑人形象逐渐走进主屏幕,呈现多元化、立体化,例如《为奴十二年》《林肯》《当幸福来敲门》《弱点》等影片。其中随着民权运动的兴起,民族平等逐渐成为白人主流价值,“神奇黑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银幕之中,扮演促成白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角,粉饰种族隔离期间的不公与残酷,营造一种不切实际的梦。其中《弱点》以黑人迈克尔为主线,被美国白人家庭收养,通过家人的鼓励支持与自身天赋努力,成为美国国家橄榄球运动员的故事。主线是迈克尔的成长蜕变之路,但另一层面蕴含着白人对黑人的拯救,片中以报纸形式呈现同样
具有运动天赋迈克尔的弟弟被击死亡的结局,暗示如果没有白人的帮助,迈克尔结局如同他弟弟一般。白人扮演拯救者形象,迈克尔本质上则是“神奇黑人”想象,实现了白人主流价值观传播,粉饰了民族问题。
“神奇黑人”银幕形象是美国主流文化与意识之间的产物,是“自我”视角下对“他者”的描述,“他者”实质上暗含着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随着黑人的文化觉醒与民权运动的兴起,好莱坞呈现更多元立体的黑人形象,但是却摆脱不了“他者”的存在,黑人及其文化被概念化为陪衬者的符号角③,臣服于白人为主导的意识形态认同机制。《绿皮书》谢利博士虽然突破以往“神奇黑人”惯例形象,但丧失了民族共有的文化符码,是被“自我”建构的形象,并未突破其本质内涵,扮演白人的支持者银幕形象。电影屏幕话语权来源于经济、文化与政治综合制衡,美国白人经过早期殖民时代的财富积累,被剥削者(黑人)短期内无法实现电影屏幕话语权,争取种族平等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黑人体每一代人自觉努力。
四、结语
《绿皮书》影片是一部代表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温情的作品,以温和幽默的方式回望了历史中的民族问题,淡化了民族冲突,实现了黑人与白人的和解。但其最终也未能突破“神奇黑人”的本质内核,用“自我”建构“他者”历史,缺乏历史客观性,淡化了黑人民权运动斗争性,以一个例外性的个案粉饰了现实。
实际上这并未真正触及民权运动的核心,而是由占据主流意识形态的白人书写的历史。《绿皮书》突破以往“神奇黑人”惯例形象,黑人逐渐获得更多银幕权力,这是一种进步;但未突破“神奇黑人”本质内涵,以“他者”为视角叙述历史,产生一种历史与意识形态的局限性。
注释院
①张京媛.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8.
②Farley,Christopher John.That Old Black Magic[N]. Time,2000-05-27.
③李秀文.美国黑人电影中的男性形象[J].电影文学, 2015(24):52-54.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视听解读
121
视听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