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难点: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的母亲》老舍。(板书课题、作者)
  二、重点研习第13节的细节描写(26分钟)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13段中细节描写的运用,看看这些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
  (1)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2)生读后回答,师总结(主要是写母亲对子女深挚的爱/母亲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3)那么,在这一段里面,母亲对子女的这种爱是从哪几件事中体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出来。
  答案: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4)指名回答
  (5)现在我们主要来分析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6)请大家看大屏幕,在这一段文字中,哪些是细节描写?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
  (7)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来朗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出其中的细节描写。
(8)指名朗读,生评价,师评价。
 一、教材依据
《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精读篇目。本
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我的母亲》
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
二、设计思想:《我的母亲》极鲜明地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以“致力于
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且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
气息。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
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
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
的情感的洗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感受母亲形象,
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方式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负责本组活动。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
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2、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
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3、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4、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现在相隔较远,学生个
人的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亲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
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为教学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
带来了难度。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
情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六、教学准备:上课前,准备好二首歌曲,一是阎维文的《母亲》,二是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一首钢琴曲《给母亲的信》。一首诗孟郊的《游子吟》。课件由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个环节,按照走近
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层层展开。
七、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由课前的倾听母亲和课堂上的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
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构成。本文在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写作线索、整体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阅读及语言品味。
(一)音乐欣赏:倾听母亲
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它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正在享受着无私的母爱,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目前特有的家庭地位,使很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认真的咀嚼与反思。因此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欣赏震撼心灵的音乐阎维文的《母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地升华母亲形象。
-
(二)导读启示:走近母亲
带着课前欣赏音乐的那份感动,教师顺势激情导入: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我们曾经了解过朱德的母亲,那是一位勤劳善良且富有远见的女性,今天我们学习的老舍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一位女性。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的母亲。由此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一目了然本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关键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要发现和提出那些有思考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讨。
(三)赏析探究:认识母亲
本步骤要针对某一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品味是在阅读的基础上,经过用心体会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为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完成知识的自然过渡,在认识母亲之前,先展示上节课板书设计,让学生根据板书设计及课文内容以“母亲是…….的人”为格式造句,整体感知母亲形象;这一问题的设计有利于了解学生阅读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也是认识老舍母亲的关键所在,为重点阅读、语言赏析打下基础。
2重点阅读
母亲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体现在文章字里行间,尤其是课文的第13段,是最令人感动的,也是最精彩的。教师引导学生赏析13段,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文章写了哪些事?你认为哪件事最感人?为什么?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采取分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回答的方法,在学生阐述理由的过程中,我可用师生对话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品味所展示的感人细节。并板书“母爱无边”
3、品味语言
在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出本文语言的第一大特: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讲完此问,我再配乐钢琴《给母亲的信》朗读此段,带学生再来品味简朴的语言下蕴含的伟大母爱。朗读完毕,我由第13段的语言特拓展开来,再次激疑追问:本文语言在其它方面还有哪些特!
“白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一语言特时,可先
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把诗的前四句与第13段的感人细节比较,引出
白描,后指出: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什么是白描?我主要
联系美术中的白描画法,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白描”手法,并以孟郊的《游
子吟》的前四句讲析,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文中运用白描的语句,教
师引导学生辨识纠正,并重点赏析以下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2、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3、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以上语言品味是站在作者对母亲描写的角度上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对第三
点语言特: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浓厚的感情,我变换角度。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这样设疑:母爱是伟大的,作者的语言却是质朴无华的,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感激、怀念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学生通过阅读大多都会将目光集中在
这样的句子上。并板书“儿女有报”。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2、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
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因此在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
深情。
(四)、评价归纳:升华母亲
本步骤要让学生比较评价,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思维得
母亲与我到收敛,学生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在此由老师简单概述本节课讲述
的内容,并由学生从写作方法和表达主题两方面自由发言,谈本文的学习收获。老师适当评价。
(五)、训练迁移:歌颂母亲
本步骤要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思维训练题,使学生的“思考”迁移成为一种“创新能力”。
紧承上一环节的评价,教师有感情阐述:是啊,母爱犹如一缕阳光,使我
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
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同学们,尽管跨出一步便是
天涯,但作为游子的你,永远走不出母爱的风筝线,因为线的那头永远握在母
亲的手中,老舍的母亲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的母亲呢?请让毛阿敏《烛光里
的妈妈》伴着你,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说一段赞美母亲
的话。
学生考虑五分钟,小组选代表口头作文,并采取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我们
知道,单调的文本阅读,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设计这一环节,既有
利于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让学生
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使师生对母亲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升华。
(六)、师生寄语:体恤母亲
学生自由发言,对母亲说一句话。
寄语:同学们,孝敬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正如歌中唱到:不管
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不管你功劳多高,不论你成就多大,到什么时候也
不能忘咱的妈。进行德育教育的灌输。
(七)、训练延伸: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由学生选做相关题目。
A: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请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必做)
B:比较阅读老舍与胡适《我的母亲》在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方面的异同(选做)
(八)、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板书清洁、清楚、明了的特点,力求图文并茂,并对学生有所启
迪和思考,我采用母子两心相吸相牵的形状,这不仅体现了母亲抚育一颗生命
的不易,更蕴含着母亲在儿女生命发展中的影响。从面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善待自己的母亲。
我的母亲
八、教学反思:
  首先,我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课前预习,让
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课过程中,我
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
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
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我落实了“四基”。我没有放字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
集中紧凑。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
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
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
节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
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我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
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在情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听歌曲《烛光
里的妈妈》、阎维文《母亲》寻母亲的感人细节、诵读表现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赏感人故事等手段,不断调动、积累学生的情感。后来,在训练
延伸阶段,学生讲述与母亲的故事时,全班同学在下面抹眼泪,其他同学及老
师也眼圈红红。学生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时,也声音哽咽。我在点评时,也深受感动,几乎说不出话。可以说,这一节课让师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
洗礼。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最后,我充分落实了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此篇课文是“体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