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我
《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形象
作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年第04期
        史铁生初中毕业后曾到陕北延安插过队,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成为一位著述颇丰的青年小说家。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作品写到了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他的散文被散文界公认为近年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我与地坛》是其最优秀的散文代表作。
        《我与地坛》共七章,一万三千多字,作家回顾自己过往的生活尤其是自己残疾以后的心路历程,弥漫着沉郁的人生况味,闪烁着澄明的智慧之光。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创作主体有一定距离的散文,而是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创作主体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之中,坦诚地表现自己。
        全文第二章只有五分之一偏多的篇幅叙述母子深情、言少却精、纸短情长,全文用笔最
工最重恰恰就在这五分之一,最为感人。如果说地坛是用来安慰作者心灵、引导作者参悟生命真谛的精神家园,那么与作者血肉相连,至亲至爱的母亲无疑是引导他走向这条道路的惟一之人。作者用细腻的语言生动刻画了过早去世、无私而又崇高的母亲形象。
       
        一、深明大义的宽容形象
       
        1、理解儿子,自己隐忍
        母爱总是悄无声息地流进作者的视野,又悄无声息地淡出。“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上了轮椅车,看我摇车拐出小院。”儿子正值壮年,忽然残废了双腿,心神全都散了,精神低落到了极点。这一切母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然母亲很想劝他,让他想开些,振作些,可她不忍心再惊动儿子的心。她好怕那一点点的惊动,也会刺伤她的儿子,儿子已经够苦了,不能再让她受到伤害。于是很多事母亲很想问而又犹犹豫豫地终于不敢问,相反劝儿子多出去走走,母亲为儿子想得够周到了。可以说,天下的母亲都是一
样的,她们永远地都爱着并保护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