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体会或情形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浮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反思个人总结,期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数学教学反思个人总结1
本学期我担负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数学教师,我能认真制定计划,重视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学校教研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常常听各位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体会,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依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控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课前准备:备好课
1、认真研究教材,掌控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控
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爱好、需要和习惯,知道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推敲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控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认真研究业务
在业务上,我看到了很多一线的数学老师的困惑与教学体会,看到了他们在教学上一步一步地努力,我甚感欣慰。我更看到了很多数学名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让我深深的感遭到:本来数学可以更美的。我认为,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是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期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余,我常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中,我更是感遭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三、关爱学生,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进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同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面对各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待进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学生们本来薄弱的基础,逐渐得以夯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稳步提高。小学生爱动、好玩,缺少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但对于学习差的学生的个别辅导我感到做的不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他们,使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体会,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工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四、储蓄气力,连续努力学习
一年来,我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位教师,不论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还是在教学的艺
术上,可以学习的还非常多,需要自己储蓄气力,连续努力。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体会及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将吸取别人的长处,补偿自己的不足,力争获得更好的成绩。虽然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但部分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学习成绩进步显著,但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数学教学反思个人总结2
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从组织到实行已经半个学期了。在课改实验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改工作在探索中行进,在知道中发展。
分层教学是素养教育、因材施教思想的延伸。分层分班教学,更有利于老师课堂教学的操作,有利于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教学,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现就半学期工作总结以下:
一、实验带来了教师观念的更新:由教师本位转为学生本位,真正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实验中,教师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此次课程改革中,新课标强调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自主、合作、探索教学模式已逐渐深入人心。
新的数学教材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说明、运用、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的。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实验者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成心识的创设愉悦、探究的教学情境,力争做到“课伊始,乐趣生”,力争将导言导得新、导得巧、导得趣,导出学生急于探究的心理,力争让学生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去发觉、去求知。
二、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还要让学生动口、动情,寓情于教、寓情于学,增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我们一致认为: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在实验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去探索、去发觉、去求知,这也是我们实验中要重点研究和深入研究的。
三、新课程,昭示了教师角发展的一样趋势,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应得到生命创造的满足,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
在实验者的课堂上,学生不但是“听”者、“答”者,而且是“问”者、“思”者、“说”者,并且从“学”的领域扩大到“教”的领域,部分已成为“教”者。学生在课堂的“风采展现”栏目中成了一个个“小老师”。教学中,实验者是这样做的:新课教学中,把一节课中学生易疲惫、易忽视或重点、难点问题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讲。
课前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如在学习《梯形的中位线》时,教材中的方法省略了很多思维进程,不仅抽象,而且难于知道。于是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准备这部分知识的讲授,并引导他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研究,课上,他采取了两种方法讲授,并让学生多中择优,挑选简单的方法,学生俨然是一位“小老师”。
语言也颇有启示性,如“同学们请视察……”,“同学们,你发觉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思路吗?”等等。实验结果表明,不仅“小老师”教得认真,获得了成功感,而且学生也听得投
入、听得专心,他们瞪大眼睛以便使自己发觉别人的毛病,等别人讲完后好争着抢着评判。这样,学生觉得课堂气氛自由、民主、开放,所以能够乐学、爱学、善学、勤学。师生互教互学,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初步转变。
四、通过印发“学习方法指导”,教给学生如何预习。
要求学生学在前面,使他们掌控学习的主动权,通过预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并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课上做预习汇报。如在学《平行四边形判定》时,学生根据性质料想得出5种不同的判定方法,其中包括教材中没有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学习《矩形》时,学生提出: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矩形?
这也是新教材中没有的;在学《正方形》时学生又提出:正方形、矩形、菱形之间有何关系?不仅新课学习中,让学生掌控学习的主动权,自己构建知识结构。在复习课中,实验者也同样重视让学生构建一章的知识结构。如在“直角三角形的运算”一章的复习课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了知识结构。
将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基本总结出来了,然后通过互助、补充的方式,学生将此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即“先建骨架,渐丰其体”。通过这一进程,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摸索进程进行再认识,对各种观点加以组织和改组,进而提高自主构建的能力。
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摸索,重视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更愿意地、自主地、有效地实现数学学习进程”,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力争实现的目标,也是摆在我们眼前的新课题。现在学生课前能够主动预习的占50%,一章结束后能主动复习的占43%,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多了,学数学的同学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