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新教材对这局部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例1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这局部内容比拟简单,固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泼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环节。通过猜一猜游戏,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想,整个课堂气氛高涨,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
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六一〞的联欢会情境讨论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本节课我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例题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具体化、清晰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充当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想、动手摆一摆、涂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教学最后,我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一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缺乏,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在动手操作环节仓促而过。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今后,我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
上个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本学期我在教学中做的以下努力,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反思上学期教学点滴工作,促进新学期的教学工作。
1、备课方面: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教材、教法,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的根本思想、根本概念、每句话、每幅图、每个符号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做好。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虽然一年级教学内容浅,但要组织好一节课必须下一番功夫。由于学生中大局部都读过学前班,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旧知识,因此课堂上如何把“旧知识〞变为“新知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至此,我尽量使教法新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响,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3、问题辅导方面: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降低难度,进行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4缺乏之处:对教材的钻研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把握不到位。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使数学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
《文具》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数
量在6~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6~10的顺序;懂得用书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作为一个刚毕业的老师,所面对的学生又是刚进入小学生活的一年级新生,心里有着许多的担忧。了许多的教案来参考,又向学校里教学经验的老师们请教,终于,备好了这一堂课。在数一数、连一连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尝试着不同的方法来数数,让他们体会数数过程的有趣性,学会正确地数出图中各种文具的数量。在想一想、做一做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开动脑筋,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6个文具盒、7把尺子。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用红旗表示,有的用爱心表示,有的用三角形表示。接着,我让他们观察教室,教室里有什么是可以用6来表示的。除了6台风扇,6盏灯之外,有一个学生的答复出乎我的意料。她说,有6个灯的开关,这个是我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孩子们的观察力真的很敏锐。在描一描、写一写这个环节,先示范再让学生跟着书本描最后上来黑板上展示。我觉得,让学生上来展示非常重要,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展示知道他们在书写的时候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给予及时的纠正。
反思这节课,满意的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满意的有,在数数的这个环节,没有及时总结,没有及时强调数数的一个有序性。还有就是时间的把握上,重点环节花的时间要更多一些,让整个课堂松弛有序,效果才会更好。最后一个就是,过渡性语言还需要精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成功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做到了。接下来“花瓶分花〞,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的情景,充分运用这些情景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学习“4的分成〞,孩子们也学得很好,但是在说“4的合成〞时,语言组织上都不够好,说明这个环节,教师设计有缺陷,想得太简单了,以为学生看着“4的分成〞很自然就能说出“4的合成〞。数的分与合的教学,渗透了加、减法的意义,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安
排了“4的分与合〞的手指游戏,希望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看到“4可以分成3和1〞马上能想到“4可以分成1和3〞,然后利用这样的方法,同桌之间合作学习,迁移探索学习5的分与合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能力。教学中,孩子们的迁移能力都还不错,大局部孩子都是看到一种分成的情况,马上就填写出另一种分成情况,但是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发挥孩子们合作学习的效果,学生交流得不够,他们能迁移,但是不能表达为什么可以这样写,这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的地方。之后的稳固提高练习,将“3的合成〞板书到黑板上,并用糖帮助孩子们再次理解“合成〞的意义,这一补救措施,让孩子们的“合成〞意义的理解好了很多。
就教学效果而言,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过关了,根本到达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合成〞的措词不好,也在“做一做〞的补救措施下,大力修善。
缺乏在于:
〔1〕数的合成基于数的分成而存在,教师在分成的时候,也许屡次从言语上渗透强调,“这是4朵花,我们把它分放在两个花瓶里,所以说4分成几和几〞,这样也许学生理解分合的意义会更好。
〔2〕按一定顺序排列,教材要求上只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这一要求。但我个人认为,学生能“翻动〞,看到一种想到另一种,这样会更好些,为以后的加减法可以作更好的铺垫,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讲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先形成一个表象,感知按顺序并不是只有一种顺序。但结果我觉得把握得不够好,没有讲够,讲透。还是有好多学生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按一定的顺序是按的什么顺序。
总之,课是上完了,自己也感觉要学习的地方还非常多,比方语言的简洁,教学形式怎样更适合低年级的儿童等方面。耽误大家的珍贵时间,还请大家不吝指教!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
《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加、减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学难点,也是计算错误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
1.操作学具理解进位与退位,形成计算思路。
在教学口算与笔算、加法与减法、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的例题中,都通过摆小棒或拨算珠探索并建构计算方法。
第74页例题列出的算式是24+6,按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办?这时摆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摆小棒计算24+9,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样化。各种算法虽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这种算法有三个优点:一是与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那么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
摆小棒计算30-8,拆开1捆、拿掉8根,形象地显示了从十位退1、个位作10的退位原理。摆小棒计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样化。“辣椒〞卡通的算法更好些,是希望学生选用的方法。
2.经常组织比拟,及时整理知识结构。
到本单元为止,先后教学了100以内加、减计算的多种情况。能否组织成适宜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以及计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为此,教材有方案地组织不同计算情况的比拟。
〔1〕通过比拟,进一步引导算法。第75页第2题的三组加法题,都从20以内进位加到两位数加一位数
的进位加。第81页第2题帮助学生稳固计算思路,通过三组题的计算和比拟,更好地应用十减几或十几减几计算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
〔2〕通过比拟,进一步理清思路。第76页第1题是三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每组题一道不进位、两道进位。进位加法里一道题和是整十数,另一道题和是非整十数。
3.引导估算。
本单元教学的估算仍要求估计加法的和、减法的差是几十多。通过估算,进一步体会并区分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计算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