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京公厕”计划给中国厕所革命”带来的思考
作者:***
来源:《美与时代·上》2021年第08期
        通讯作者/沈 航 郑曦阳
        摘 要:本文对2020年日本“东京公厕”计划已建成的公厕特点进行分析,反思中国“厕所革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空间氛围、卫生环境与软硬件设施、文化理念、多功能空间、无性别厕所五个方面,挖掘值得中国“厕所革命”学习与借鉴之处,并提出有实际价值的参考性建议与对未来中国厕所改革的展望。
        关键词:东京厕所;厕所革命;人性化设计;多功能空间;无性别厕所
        一、“东京公厕”项目概述
        2020年8月,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的到来,由日本慈善机构财团打造的“东京公厕”(The Tokyo Toilet)计划项目正式拉开序幕,“东京公厕”计划全名为“东京涩谷公厕美学计划”。为了提升奥运会举办地“东京涩谷”的城市形象和解决外国游客多厕所不够用的问题,该项目邀请了16位日本各个领域的设计大师(如阪茂、安藤忠雄、隈研吾等)对涩谷地区17个地方的厕所进行改造设计,以打破民众对于公共厕所普遍“脏乱差”的刻板印象。
        二、“东京公厕”计划代表作品特点
        到2020年底,该“计划”已完成了7所公厕的建造,均已投入使用。它们分别是阪茂设计的两座“透明公厕”、片山正通设计的“自然公厕”、槙文彦设计的“乌贼公厕”、田村奈穗设计的“折纸公厕”、坂倉竹之助设计的“开朗公厕”和安藤忠雄设计的“避雨公厕”。已完建的7所公厕各有各的独到之处,引起了媒体与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笔者将其特点大致总结为以下五点。
        (一)獨特的外观
        东京涩谷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地区,由阪茂设计的“透明公厕”成为该地一个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彩玻璃墙极富有先锋艺术气息,夜晚还能成为绚丽的“灯箱”为路过的民众照明,其运用了先进的液晶玻璃技术,雾化效果能够保护人们的隐私;位于西原一丁目公园的“开朗公厕”一改之前的不实用设计,以“灯笼”造型的外观,使空间更加明亮整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率。
        (二)与自然和谐统一
        位于惠比寿公园的“自然公厕”运用15面混凝土墙排列组合,以“自然、亲近”为理念,外观充满原始朴素的气息,和周围的公园环境完美融合,远远看去,仿佛就是公园里的一个景观小品。
        (三)包容性的考量
        “东京公厕”计划要求17座厕所都应包含男性厕位、女性厕位、残障人士厕位和无性别多功能厕位空间,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日本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不同宗教
、不同文化的包容与人文关怀。在这个需求无限多样化的时代,“折纸公厕”运用日本赠礼文化的“三折形”,在民众使用舒心的同时,给人以最大程度的隐私和安全感,其设计理念的出发点就是对性少数体的需求进行考量,对于特殊人的心理、生理都能带来舒适感与安全感。
        (四)人性化的设计
        位于“章鱼公园”内的“乌贼公厕”通过分散布局围合的方式,创造了中庭空间,并在一角设置了座椅,不仅仅拥有“如厕”功能,还能如“凉亭”一般成为一个多功能的休息场所,其中最特别之处是在男性厕所中也设置了婴儿座椅,细致入微地考虑到只身一人的父亲带着孩子来“章鱼公园”游玩的需要,在国内男性厕所几乎见不到这个特别的设置;由安藤忠雄设计的“避雨公厕”,环形构架建筑被樱花树木环绕包围,作为离“涩谷地铁站”只有几步之遥的公厕,其被寄予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满足民众日常聚集与放松的场所,在艳阳天里,它能够遮挡刺眼的阳光,在阴雨天里,它能够为民众遮风避雨。
        (五)时尚的配套设计
        日本潮流教父NIGO为打扫这些公厕的清洁员专门设计了工作服,设计简洁却不失时尚感,清洁员们穿上其特别设计的工作服,从心理与精神上都将充满自豪感、使命感,能够时常保持愉悦的工作心情,从而以更好的面貌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在普通人眼里,清洁员的工作服似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用不着设计师大张旗鼓地进行设计,然而,日本能够做到这一点代表着他们不仅对奥运会高度重视,还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展现、日本民族文化的弘扬十分看重。
        三、中国“厕所革命”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的“厕所革命”带来的不仅是中华如厕文化中文明习惯的改变,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健康效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生态效益,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迸发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活力。
        厕所是文明的标尺,也是国家发展的注脚。回首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厕所反映了国人卫生习惯的改变,也影响着亿万国人的出行,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发展。“厕所革命”所承载的意义,要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宽广。从2015年开始,中国“厕所革命”逐步从城市到农村、从地域景区到地域全区、从增加数量到提升质量, 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1]
        中国“厕所革命”开展以来,各省、市、自治区政府都对“厕所革命”问题作出了明确指示。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厕所革命”建设,中国“厕所革命”已成为民生工程的焦点问题。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众生活品质的短板[2]。“厕所改革”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必将从资金层、技术层、管理层等各方面支持该项目建设。
        然而,尽管我国公厕覆盖率已经由20年前的不到10%增加到今天的80%左右,但是目前厕所的整体卫生条件并不乐观[3]。另外,资金投入有限、管理服务滞后、服务对象不集中、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仍然成为了这场“革命”中新的“主要矛盾”。
        四、“东京公厕”计划对于中国“厕所革命”的启发
        (一)空间氛围
        日本“东京公厕”计划已建成的7座厕所大都以“明亮、轻松”为主,室内主要运用自然的天光或者柔和的灯光与简约的地砖墙砖,不管是室内照明还是附带的室外照明功能,都能
够为使用者营造舒适、温馨、安全的空间氛围,甚至在看到这些公厕时,民众内心会产生一种共鸣感和慰藉心。中国在农村的一些厕所改造中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虽然将原来的“茅坑”改成“蹲便器”,但是四周的围墙与顶面还没有完全建成;另外公厕光线昏暗,地砖铺设不合理(如台阶颜、材质等划分不合理),易导致视力模糊的老人或者高度近视体发生踩空、摔跤事故。笔者认为公厕的灯光设置和地砖铺设是公厕室内建设值得重点关注的地方。
        (二)卫生环境与软硬件设施
        虽然在中国公厕改革的不断发展进程中,厕所的环境改善越来越好,但是日本“东京公厕”计划还是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的地方,如:保持无臭无味的卫生环境、让厕所的边边角角始终保持整洁。中国人多,公厕的使用频率也很高,想要做到视觉上的整洁卫生与嗅觉上的无臭无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笔者认为能够尽善尽美地做到这两点最主要的是完善公厕的软硬件设施。
        针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建议:如山西、安徽等中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笔者认为这些地区从原始旱厕到现代水冲式厕所的转变是最值得改造的地方,对于污水、粪
便的无害化处理与将其转化为能够被利用的农田肥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点改造的部分,该部分地区改造的重点需放在完善的硬件设施配备与科学的污水处理技术上,保证地区民众能够健康、安全地使用厕所,并且不会因为厕所的改造,让农民到更远的地方寻灌溉农田的新肥料。
        对中国沿海城市东部地区的建议: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除了完善的硬件设施还需要人性化的软件设施以提升城市形象与弘扬城市文化。日本公厕大都采用了材质光滑的多功能冲水马桶(大多自带电热马桶塑料垫圈),而软件设施包括音姬(按下能够发流水的声音掩饰如厕声音的尴尬)、卫生纸巾、消毒水、一次性垫圈纸、无障碍扶手、婴儿座椅、婴儿换尿布隔板等。从中国社会普遍现象来说,只有在一些四星级以上酒店、高端的商场与风景度假区才能够看到这些设施。笔者认为,在预算范围内做到更加全面的软硬件设施配备不仅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方便和愉快的体验,更能够提升该公厕所在区域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带动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
        (三)关于文化理念
        厕所还是一个“幸福的空间”。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共厕所建设发展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都
密切相关。随着时代与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打破对于厕所的刻板印象,认为厕所不再是一个污秽之地,更多的是能够体现社会文明与人文关怀的地方。
        首先,在日本公厕的设计中无数温暖人心的微小细节造就了高度文明社会下民众的高品质生活[4]。从大的空间平面布局,到小的消毒水、纸巾、多功能按钮、残疾障碍者设施等配置,从无生气的硬软件设施设置到与人的情感体验连结共振,日本公厕在设计中总是将弱势体放在首位,特别是对于儿童、老人与残疾人的关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对于不同人的包容与关怀值得中国公厕借鉴,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国朝着现代化强国不断迈进,不同种族、宗教、文化的人在中国的交流愈加频繁,对于“第三卫生间”或“多功能卫生间”的设计,其包容性值得中国的公厕设计学习。
        日本在大众的视野下一直被看作是一个“整洁”的民族,小到家家户户,大到公路走道,“整洁教育”从他们的孩童时期便得到高度重视,从小开始分工劳作集体打扫家庭及校园卫生,培养高度的集体意识和“不给他人添麻烦”的观念,保持“整洁文化”深入人心。中国孩童的整洁教育在将来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从培养应试教育的人才转变为国民素养的综合提升,是全民族期待看到的。
        (四)关于多功能空间
        在中国部分地区的公厕有着“第五空间”的概念,它除了拥有基础的“如厕”功能以外,还包含着WiFi覆盖、设置了ATM机类的缴费设备、充电装置和一些体检设备;日本大多数的公厕包含了洗漱间、化妆间、如厕间与授乳间等。这两种公厕都属于多功能公厕场所,中国偏向在公厕外多设置便民设施装置,而日本更加偏向以人为本的内在需求,笔者认为应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场地空间中考量该地使用者的最常需求,再设置附加的“多功能”条件,达到设置多功能空间的效益最大化,减少资源浪费和资源紧缺问题。
        (五)关于无性别厕所
        在公厕中男女厕位比例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由于男女性别差异,使用厕所的时间也截然不同,平均男性使用厕所时长为39秒,而女性的平均时长为89秒。正是使用时长的差异性,导致了女性厕所常常排着长队,而男性厕所空空如也的问题厕所文化[5]。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有些场所的“无性别厕所”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衍生品”。“无性别厕所”是男女老少皆可使用的厕所,且方便了带孩子的家长使用。看起来这个解决办法似乎是很完美的,然而不合理的“无性别厕所”还是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尴尬与不舒适。日本这七所厕所中也有“
无性别”厕所,但为何不会给人“心理负担”呢?究其原因是,设计师细致化地考虑到男女心理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