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09-0119-05          收稿日期  2022-11-08
摘 要 基于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新疆木垒县月亮地村进行实地调研、居民访谈、民居测绘和文献资料分析和归纳。同时对月亮地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该村的历史沿革、街巷空间、村落风貌、民居特征、文化底蕴等。并以乡村振兴视角对月亮地村的风貌保护与传承、优化公共空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发扬村落文化底蕴、提升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策略研究,以此为今后在传统乡村保护和发展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  保护发展  月亮地村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we conduct field research, resident interviews, residential mapping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Yueliangdi Village, Mulei County, Xinjiang. Then we sort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ueliangdi Village, and summarize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street space, village style, residential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heritage, etc.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conduct strategic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style and features of the village, optimization of public space, improvement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promo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village, and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Rural vitalization, Traditional villag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Yueliangdi Village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策略研究
——以新疆木垒县月亮地村为例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Yueliangdi Village, Mulei County, Xinjiang as an Example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政府召开多次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会,
围绕实现“五大目标”、推动五大振兴,紧密
结合新疆各地区实际情况和利用新疆各地区厕所文化
自然优势,在资源丰富的传统村落发展乡村
旅游业,建设幸福美丽乡村[1]。传统村落是指
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
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
价值的村落[2]。
根据历史记载自1914年(民国三年)有
薛、聂二姓人家自河南、甘肃迁徙至本地居
住。1958年,又有江苏滨海、扬中等地的部分
人员响应国家号召支边入疆至本地落户,期
间又有零星其他人员以投奔亲戚形式在此落
户,组成月亮地现在的人口构成。2018年因
基层政权改革需要,小村并大村,将原月亮地
村、英格堡村、王家庄子村三个村合并成现在
的月亮地村,月亮地村有传统民居的经典之
作——拔廊房。本研究以月亮地村为例,在乡
村振兴背景下,探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
策略。
1  月亮地村概况及特征
1.1 村落概况
月亮地村地处东天山北麓,位于新疆
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西南部,西邻奇
台县七户乡,东邻西吉尔镇(图1)。属逆温
带气候,年平均气温5℃,年均降水量为
200~394mm。全村总面积18.13km2,现有
村民506户1530人,村共有耕地14157亩(约
943.8km2),村集体收入12万元/年。2014
年,由国家住建部、文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命名
为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申创为昌吉州生
态村;2017年申创为昌吉州文明村,并被评为
“新疆十佳特乡村游”;2018年,被评为昌
吉州乡村旅游示范村(图2)。
1.2 村落空间特征
月亮地村坐落于东天山北麓山脚下,背
山临水,以丘陵地貌为主,地势西高东低,村王莎莎  |  Wang Shasha
塞尔江·哈力克  |  Saierjiang·Halike
落顺自然地势形成[3]。主要沿道路南北分布在山地和丘陵之间,东西两边的河流绕村而过。居民建筑主要沿主路和各支路及巷道布局。村庄整体布局呈“一”字型南北分布,紧凑自然,有较强的的集中感(图3)。1.3 街巷环境特征
月亮地村道路以村口的年轮为地标分为年轮主道路和年轮侧道路两个主要街巷空间。道路南北长约1300m,东西长约250m。年轮主道路街巷较宽且为直行道,两边设有步行道和道路景观,可容纳步行和机动车行驶。年轮侧道路两旁设有道路景观无步行道,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路面均采用多边形砖石铺砌而成,路面也已水泥硬化,其余各支路沿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分布(图2)。1.4 建筑风貌特征
2016年,月亮地村在完善服务设施的同时,村落保持传统风貌,民居格调一致(图4),形成了“古
古香古风韵、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传统村落特(图2)。月亮地村现存的古民居只有一栋,其余民居以1980年代以后建设为主,2016年以后建设为辅[4](图4)。建筑方位大多坐北朝南,院落形状为正方形。建筑彩以土黄为主,基本构造为坡屋顶、青瓦、土黄砖墙、木制门窗,建筑高度为一层[5]。建筑材料多为生土、木材、干草、青瓦和土黄砖石等[6](图4)。1.5 传统建筑特征
月亮地村现存有一栋建于清末民初年间
的传统民居——拔廊房,当时迁居到此的人们发现这里雨水多,原来的土房子、土墙容易被雨水冲刷,墙上的木门和窗棂很快就腐朽了,为了保护门窗,一些能工巧匠富有创造性地将房屋廊檐向外延伸一米多,起名叫“拔廊房”。这是村民们以陕甘民居为样本,再结合新疆独有的地理环境,形成的独具特的月亮地拔廊房,布局特点参看表1。1.6 文化价值特征
月亮地村是新疆典型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汉民族聚居的村子,其中陕甘移民占大多数,江苏、河南等移民占少数,共同组成了由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的月亮地特文化。
①戏曲文化。月亮地村把中原和新疆的戏曲文化相结合,组成了5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定期举办曲艺展演、民间文艺表演等活动。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老年戏曲班,为游客和村民们献上戏曲文化大餐。
②民俗文化。月亮地村挖掘整理民俗、饮食、婚庆等传统年俗节庆和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
日,举办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月亮地火起来。此外,重新挖掘了失传已久的中原传统手工酿醋工艺,并重新规划布置了月亮地手工酿醋作坊。通过展示传统手工酿醋的工艺流程,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③农耕文化。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根基,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7]。作为一个纯农业的小村子,工作队精心部署打造了月亮地农耕博物馆和农耕文化墙,将以往的老物件重新进行归类,并给每个老物件都建立档案,使得月亮地这个农耕文化的小村子更加名副其实。
④朱子文化。因为月亮地村的援疆城市为福建南平市,是朱子故里,所以月亮地村在村里建设朱子文化墙来宣扬朱子文化,体现的正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  月亮地村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2.1 村落文化的传承,需要制定相应的机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村落的根基。保护古村落不能忽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是最能传达传统村落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媒介[8]。
但是月亮地村没有记录相关档案的去留存,也没有制定相关措施去保护,更没有年轻一代去传承,使得村落文化没有发展和传承下去的支柱。
第一,村里没有明确的规定对村落文化进行保护的主体、客体[9],也没有保护措施、保护基金和其他支持,村民因大都是老年人没有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保护的思想和意识,对传统村落的隐藏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也不足,使得村落文化无法得到保护。
第二,村里老龄化、空心化严重,
年轻人
图1  月亮地村区域位置图
图3  月亮地村肌理图
图2  月亮地村概况图
常年外出打工或定居在外,使得村落人口流失造成对村庄文化资源了解少[10],又不能经过祖辈代代相传,导致村落的非物质文化——传统文化、手工技艺等无法传承下去。
2.2 产业结构联动薄弱,多产融合有缺陷
月亮地村现有产业,一产农业上是以种植小麦和鹰嘴豆为主,二产手工业上有手工醋、手工挂面、水磨磨面粉、风干馍馍等,三产服务业上以旅游为主,餐饮为辅。但是一产收益微薄,二产技术深度不够又缺少加工业,三产功能体系不完善、缺少特,导致产业结构不全,无法做到三产融合发展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对此月亮地村应该依托村落优势资源培植和发展特产业,使村落获得可持续发展[11]。
2.3 提升服务设施与文化建设
村子内现有的服务设施满足内部生活使用是足够的,但是随着月亮地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就需要去
改造和新增服务设施,以此来带动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村落道路上缺少休憩设施和景观小品让游客稍作休息,缺少公园等一定规模的活动广场。现有的停车场、公共卫生间需要改善和增加,少数村民家内的旱厕也需要统一规划改革。缺少垃圾转运设施、医疗设施和教育设施等。此外,村落内也缺少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建设来加强村民和游客之间的文化交流。
2.4 提升村落风貌空间
月亮地村2016年进行了村庄统一风貌改
善,使得村落环境被改变,肌理也被现代建设打破。原有道路被改变,传统的民居被改造和重建成具有现代风貌的建筑,材料也多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传统的砖木、干草、生土等材料使用较少。传统意义上的古民居也仅剩一栋,院落布局被改变,建筑特稍有缺失,历史价值和传统风貌也就随之受损[12]。
3  月亮地村保护和发展策略
3.1 挖掘村落资源,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核心,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和优势,打造一村一品[13],重点发展绿生态农业和乡村特旅游业,以农业为本,旅游业为辅。一产以种植小麦、鹰嘴豆为主,无公害有机蔬
菜和林果为辅,二产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业,三产在
一二产的基础上发展特旅游和文创产品。
第一在农业上规模化发展,引进先进的
种植技术,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种植特无
公害化小麦、鹰嘴豆、有机蔬菜和林果,提高
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依靠月亮地村现有采摘
园,开展游客体验模式,与村民一同劳作,体
验月亮地村生活。
第二在加工业上整合现有的手工醋、手
工挂面、水磨磨面粉、风干馍馍等加工作坊,
再结合农产品加工,通过村民集资、政府投资
和招商引资建设食品加工厂,依靠月亮地村传
统文化,结合旅游打造文创产品,创造月亮地
品牌。通过营销推广宣传、线上线下销售等方
式,大力宣传产品,进而打造从生产、贮藏、
加工到销售整个产业链条。
第三在服务业上借助相关政策,和产
业融合发展特旅游,突出月亮地村传统
文化,打造文旅特。外部旅游线路和交通
运输部门合作以增加村庄可达性为主,内
部以体现村庄特为主,增加趣味性[14],
从村口的年轮为始—采摘园—古民居—朱
子文化墙—土馕坑—农耕文化街—农耕博
物馆—村史馆—篝火广场—游客服务中心
(图5)。以文旅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实现
三产联动,融合发展。
3.2 保护街巷空间的肌理、继承文化要素的
传承
街巷空间是传统村落的空间精华所在,
也是组成村落风貌的重要部分[15]。对于月亮
地村街巷空间的保护,首先要从农耕文化街
进行展开,它不单单是一个街巷空间,
更是月图形名称实景图、示意图布局特点
传统建筑传统民居建筑方位坐北朝南,运用木
结构和砖结构相结合的构造手法,以
木材先搭房屋框架,形成木构体系,
再在框架上运用砖、黄黏土、干草
等材料进行房屋的建设,有墙塌木不
倒之说
院落平面院落空间主要采取方正形制,分为
四个组成部分:民居住宅、附属建筑
(储藏间、夏厨、室外厕所等)、种
植区和养殖区,种植区多在房屋正前
方,养殖区在院落最里面的角落位置
建筑平面正房是五开间,堂屋居右,左侧房屋为
一间卧室(床为土炕)、一间厨房和
农机仓库,右侧为一间储藏室
建筑立面低屋矮墙,基本构造为坡屋顶、烟
囱、砖墙、檐廊、木制门窗、建筑高
度在2.7~3.3m之间。窗户样式为棋盘
式,建筑底部设有台基,建筑彩为
土黄。前屋檐伸出1.5m作为檐下空
间,由4~5个柱子支撑,每个柱子之间
有一个排风口,起到通风和保护木材
不被腐蚀的作用
表1  传统建筑特征
亮地村向外输出文化资源和体现文化交融的代表。
从保护方面来讲,主要是保护具有传统风貌和历史价值的建筑、街巷空间和建筑墙面上展示的农耕用具。制定街巷外立面的彩、高度和材料使用,使传统风貌得以留存。保护街巷空间的铺地形式和材质,修复已损坏的铺地,使得街巷肌理得以留存。在街巷两旁结合小麦景观放置石凳、石磨等耕作器具,展示月亮地村村民的生活场景[16]。
3.3 保护传统民居风貌与建构特征
通过对月亮地村民居建筑的调查,
依据
建筑的建造年代、文化价值和保存状况进行分类保护。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建成于清末民初时期,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进行挂牌保护。目前仅存一栋。第二类建筑为20世纪80年代保有传统建筑风貌的建筑进行修缮保护。第三类为2016年进行全村风貌改善建造的历史文化价值不高的建筑进行改造保护[17]。
3.4 发扬传统村落文化,提升旅游发展潜力
月亮地村的现状文化十分丰富,要加强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月亮地村的非物质文化,要构建相应的保护和传承机制,组织专业人员深度挖掘保护月亮地的戏曲文化、
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朱子文化,再整理成文件录入档案,建立,记入村落文化公众平台并打印出来放在村落的宣传栏上[18],以此来实现村民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及游客对文化的认识和宣传。
3.5 整合村落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
村口的年轮、停车场、村中心的篝火广场、街巷和街巷两旁的空地是月亮地村现有的公共空间,整合这些公共空间,完善相关设施[19](图6)
一方面对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幸福感的增加有好处,另一方面也是旅游服务的需求,以此来吸引游客和实现村民游客的共享共乐。
图4  建筑年代分布图 (左)、 服务设施现状图(中)、 建筑材料分析图(右)
图5  内部旅游线路图
图6  服务设施完善规划图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牧民定居点的人居环境研究——以新疆哈纳斯河谷为例”(编号:51968066)作者信息:王莎莎,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塞尔江·哈力克,博士,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通讯作者),****************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加大村口停车场的面积或者新建一处停车场,在街巷空间增加休息座椅、景观小品和几处小规模公园。在道路上布置宣传栏,篝火广场的空地上建设文化广场展示传统村落的文化和特。增加文化建设,在村内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在基础服务设施方面,改善和增加公共厕所,设置垃圾转运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满足村庄内部使用和对外使用的需求[20]
结语
本文以月亮地村为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梳理村落概况、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策略。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①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传统村落保护要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梳理多种文化的交融,根据当地的气候、文化、产业特点,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牵头,村民参与配合,对传统村落的村落文化、建筑风貌、院落布局、民居建筑、街巷空间和肌理等风貌进行保护与传承。
②对传统村落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三产联动的产业融合发展、保护传统风貌和文化资源、整合村落公共空间和完善服务设施等具体的发展策略。
资料来源:文中图表均由作者自绘或自摄。
参考文献
[1]  孙应魁,翟斌庆.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域性传统村落
的保护规划探究——以新疆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19,37(2):113-119. [2]    胡彬彬,李向军,王晓波. 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3]    荣玥芳,刘洋,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
发展策略研究——以界岭口村为例[J].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20(1):32-39.
[4]    陈晓华,王锈贤. 徽州传统村落特价值及其保
护发展研究述评[J].池州学院学报,2021,35(1):69-75.
[5]    苏梦蓓,宋学友,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传统村落
保护与发展研究——以石潭村为例[J]. 太原学院学报,2022(3):25-30.
[6]    张宝庆,张淄赫.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我国传
统民居改造建筑设计策略[J]. 工业建筑,2021(2):225
[7]    陈颖,朱长寿,关雯青,等. 追溯中国农耕文化的
渊源与发展——以贵州贵定县多元文化发展为例[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37-140.
[8]    何艳林,卫红,刘保国. 我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
护与发展探析[J]. 城市住宅,2020(4):127-128.
[9]    谢乾丰,朱艳琳.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古村落保
护路径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J]. 老区建设,2021(20):27-33.
[10]  冯骥才. 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
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 民间文化论坛,2013(1):7-12.
[11] 苏海洋,陈朝隆. 基于产业振兴角度的客家传统
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梅州蕉岭县石寨村为例[J]. 重庆建筑,2019(5):30-34.
[12] 马丽,郭温溪. 传统村落风貌的保护方式探
索——以浙江宁海县许家山村为例[J]. 装饰,2016(1):126-127.
[13]  吴艮,周裕钧,程堂明,等. 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下
传统村落复兴路径研究——以铜陵市龙潭肖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19,37(12):67-77. [14]  黄淑娟,周立勤,关业培.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
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桂林市灵川县江头村为例[J]. 中外建筑,2019(2):60-63.
[15]  李早,叶茂盛,孙慧,等. 徽州传统村落街巷空
间与居游通行的关联规律[J]. 建筑学报,2016,(S1):24-32.
[16]  姜淼,康佳意. 传统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及
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武定县万德村为例[J].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4(3):59-62.
[17]  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
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25-32.[18]  潘鲁生,李文华.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
探析——基于八省一区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J]. 装饰,2017(11):14-19.
[19]  沈启凡. 乡村振兴中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营造
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9:54-28. [20]  许五军,赣州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J].
规划师,2017,33(4):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