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与中华儒家文化元典
从民族元典中寻道德温暖与精神意志,寻回民族智慧,重植文化之根——
苏州园林与中华儒家文化元典
曹林娣
由本报与苏州大学文学院、虎丘书院合作共建的姑苏讲堂,9月30日特邀曹林娣教授在苏州大学本部传统文化工作坊第四教室,开讲园林文化系列讲座第六讲——《苏州园林与中华儒家文化元典》。
曹林娣196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学习,1978年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攻读先秦两汉文学硕士学位。先后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生导师。现为苏州园林局顾问、苏州桃花源特邀顾问、苏州园林营造股份有限公司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园林》杂志第五届编委等。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园林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出版主要著作十多部,论文80余篇。
本报摘录讲座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中华文化元典是园林创作的理论核心,也是园林的精神内核
“园林”并非只是享受生活的一个风花雪月的场域,而是文化领域中特殊的文化载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它凝聚着该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因此,究其实,园林是“各民族的精神产品”,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是“替精神创造的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苏州园林正是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对人们进行真善美教育的场域,陶冶、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更偏重于人的内心自觉,激发人的主动参与意识。
中华文化元典即是园林创作的理论核心,也是园林的精神内核。
中华文化元典是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指针的具有首创性、广阔性和深邃性的文化经典,对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和思维定势等造成深远而又常新的影响。
堪称“元典”的是先秦“六经”,包括易、诗、书、礼、乐、春秋以及《老子》、《庄子》、《墨子》、《论语》、《孟子》、《荀子》、《楚辞》、《孙子》等诸子著作。
苏州古典园林是“能主之人”经过“惨淡经营”为“精神创造的环境”,是士人将胸中之“灵想”“移入于物中的感情”的物化,彰显了以儒释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绝非花草、树木、山石、溪流等物质原料的堆砌起来的无生命的形式美的构图。
儒家文化元典主要是《易经》、《礼记》、《诗经》、《论语》、《孟子》、《荀子》、
《左传》等著作。儒家文化元典对园林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今天主要谈三点:一、崇礼尚德;二、孔颜之乐;三、曾点之性。
一、崇礼尚德
崇礼——圆天和方地成为“艺术的宇宙图案”的园林的天然蓝本
殷周鼎革之际,周公旦“制礼作乐”,建立起一整套“礼乐治国”的固定制度,确定了以“嫡长制、分封制、祭祀制”为核心的礼制法规,讲究“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厕所文化儒家以人合天,做人,做事,养生,治国,都必须遵循天道、天理,即遵循万事万物本来的自性去做事情,而礼制为规范人们回归“天道”。
具体的礼制法规体现在完成于战国的《周礼》,强调“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礼,就是身体,身体不齐全的人就是君子说的没有达到正常成长发育的人。
“乐”则是与这些礼仪活动相配合的乐舞,即艺术熏陶,对自然的人进行人文化育,把自然人纳入到政治性伦理性轨道上来,使社会成员都成为“克己复礼”的“文质彬彬”的君子,自觉遵守社会伦理规范,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和谐的目的。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弟子颜回能自觉地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汲汲于修养,“吾日三省吾身”(网师园对联出句“曾三颜四”),有一套自律性的人生价值准则,礼仪使人“脱俗”或“免俗”,振其暮气、荡其浊气。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规矩就是儒家的“礼”。“不逾矩”就是沧浪亭五百名贤祠月洞门上的“周规、折矩”,取《礼记·玉藻篇》“周还中规,折还中矩”之意。还,音旋;中,符合。规矩,画圆方形的仪器,此指法度准则。意谓五百名贤皆能恪守儒家的礼仪法度。
梁思成谈到中国建筑在环境思想方面的特点之一,是“着重布置之规制”,建筑形制、大小、高低等,并将其列入国家颁布的营缮令法和建筑法式,强制性执行,僭越逾等者属于犯法。
“象天法地”规范了城市及园林的住宅布局:中国建筑平面之布局中礼式布局,常为南面有中轴,取左右均齐之方式。……其礼式之布局,不仅为用最广,且自古至今仍然不变,实为
世界建筑中之奇迹也。……礼为社会秩序之实现,乃中国人所共由之道也。而伦常又为中国社会所重视,如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礼式建筑乃为实现此等理想之工具也,亦即实现中国民族生活之容器也。
美国学者克里斯蒂·乔基姆在《中国的宗教精神》中说:作为中国建筑基础的有关神圣空间的观念就“被同心、南——北轴心、东——西对称这三条原则所统制,所以这些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
这种布局形制,实际上就是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具体化:中轴对称表示“天圆”;四周围墙表示“地方”。家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占据着生命的核心位置,“寒来暑往,祖祖辈辈,繁衍其上,也尽享其乐。与此相应,一套严整的家族制度便滋长出来,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是其要义,国家社会不过是家的扩大,于是君臣义如父子,朋友信似兄弟。世人都尽五常之本份,便为爱人,天下也就达到了仁。”
苏州古典园林,以宅为主、园为辅,宅和园的位置,因地制宜,有前宅后园(留园)、左宅右园(网师园)、双园傍宅(耦园),亦有以小巷将宅园分隔(怡园),也有住宅、庭园、园林自西至东依次展开的(退思园)。
住宅部分均为规则严谨的礼式建筑,建筑的大小、彩、鸱吻的样式、门当户对、甚至门槛的高度等都严格按照帝制时代品级的规格。建筑格局采用中轴线结构,各类用房由南而北沿中轴线安排,一般结构为:厅房为主,开间、进深、高度、用料、工艺、装修规格最高,开间多为奇数,中国传统文化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大阴小;门房为宾,两厢为次,父上子下,哥东弟西,哥高弟低,尊卑有序,长幼有节,各居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