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是⼀⾸⾄情⾄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情。下⾯是⽆忧考分享的杜甫诗词《客⾄》原⽂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客⾄》
  唐代: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但见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通:余)
  【译⽂】
  草堂的南北绿⽔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结队飞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路没有因为迎客⽽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次打开。
  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
  如肯与邻家⽼翁举杯⼀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注释】
  客⾄: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
  舍:指家。
  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花径:长满花草的⼩路。
  蓬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房⼦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兼味,谦⾔菜少。
  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赏析】
  这是⼀⾸⾄情⾄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情。作者⾃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认为,这位客⼈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对县令的尊称。
相“过”,即探望、相访。
  ⾸联先从户外的景⾊着笔,点明客⼈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作者的⼼境。“舍南舍北皆春⽔”,把绿⽔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的成都草堂。“皆”字暗⽰出春江⽔势涨溢的情景,给⼈以江波浩渺、茫茫⼀⽚之感。鸥,在古⼈笔下常常作⽔边隐⼠的伴侣,它们“⽇⽇”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活增添了隐逸的⾊彩。“但见”,含弦外之⾳:鸥固然可爱,⽽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作者采⽤与客谈话的⼝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向闲适恬淡的主⼈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不轻易延客意,今⽇“君”来,益见两⼈交情之深厚,使后⾯的酣畅
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了⾸联两句。
  颈联实写待客。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以上虚写客⾄,下⾯转⼊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它情节,专取最能显⽰宾主情意的⽣活场景,着意描画。主⼈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不从⼼,酒菜⽋丰,⽽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亲切的家常话,字⾥⾏间充满了融洽⽓氛。“盘飧”,盘中的菜肴。“飧”,本指熟⾷,这⾥泛指菜。“兼味”,菜肴⼀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旧醅”,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好饮新酒,所以诗⼈因旧醅待客⽽有歉意。
  这是⼀⾸⼯整⽽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有空⾕⾜⾳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以“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到⼩;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然,浑然⼀体。但前两句先写⽇常⽣活的孤独,从⽽与接待客⼈的欢乐情景形成对⽐。这两句⼜
有“兴”的意味:⽤“春⽔”、“鸥”意象,渲染出⼀种充满情趣的⽣活氛围,流露出主⼈公因客⾄⽽欢欣的⼼情。
  杜甫《宾⾄》、《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中,作者对来客敬⽽远之,写到吃饭,只⽤“百年粗粝腐儒餐”⼀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
中说,“⾃锄稀菜甲,⼩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不够隆重、热烈,都只⽤⼀两句诗交代,⽽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还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活场景,以它浓郁的⽣活⽓息和⼈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扩展阅读:⼈物轶事之杜甫与《绝句》
  杜甫家贫,平⽇温饱尚成问题,在他弃官离去,隐居在蜀中茅草屋的时⽇,虽暂得,也得好友相助,但依旧穷困潦倒。某⽇,有客⼈来访,在杜甫草堂中欲以诗会友,遂杜甫必须在家中以好酒菜来待客,这可为难了杜夫⼈,家中困⾄未有好菜可招待,杜甫见厨房内有酒菜鸡蛋和⾖腐便⼼⽣⼀法。
  杜夫⼈之后端出三菜⼀汤,分别是炒⾲菜加两蛋黄、炒⾲菜加蛋⽩、清蒸⾖腐渣、⾲菜⾖腐汤加⼏⽚⽩⾊蛋壳。虽很寒酸,但是经由杜甫赋予菜名后却显深意。这⼏道菜么,名字分别为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于是深得⼏位客⼈的拍⼿叫好。
  扩展阅读:杜甫⽣平之年少优游
望岳原文  开元⼗九年(731年),⼗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西临猗)。⼆⼗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
年。开元⼆⼗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亲时任兖州司马⼀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起,到齐赵平原,作第⼆次漫游。⼤概这时他⽗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活,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诗:《登兖州城楼》,是省侍⽗亲于兖州时的作品;还有《画鹰》、《房兵曹胡马》两⾸,以青年⼈的热情歌颂了雄鹰和骏马;还有⼀⾸《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览众⼭⼩”,流露了诗⼈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天宝三载(744年)四⽉,杜甫在洛阳与被唐⽞宗赐⾦放还的李⽩相遇,两⼈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带)。会见了诗⼈⾼适,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到齐州(今⼭东济南)。
  天宝四载(745年),他在齐鲁⼜与李⽩相见,在饮酒赋诗之外,⼜讨论了炼丹求仙,⽽且共同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范野⼈。两⼈还互赠了诗篇。杜赠李的诗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同⾏。”李赠杜的诗说:“秋波落泗⽔,海⾊明徂徕。飞蓬各⾃远,且尽⼿中杯!”两⼈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