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的写作背景
杜甫望岳的写作背景
这⾸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宗开元⼆⼗四年(736),年轻的诗⼈离开了长安,到州去省亲——其⽗杜闲当时任州司马。此后⼤约三四年内,他⼀直在⼭东、河北⼀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这是⼀⾸古体诗。古体诗,⼜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句或七⾔句,也有以五⾔或七⾔句为主⽽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由的抑扬韵律;⽤韵⽐较⾃由,可以⼀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从句式⽅⾯看,古诗⼀般四字为⼆、⼆式,五字为⼆、⼆、⼀式或⼆、⼀、⼆式,七字为⼆、⼆、⼆、⼀式,有时因表意需要⽽有特殊情况。
《望岳》是⼀⾸五⾔古诗,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览/众⼭/⼩学习《望岳》,感受诗⼈对祖国河⼭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切的.雄⼼和⽓。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诗歌。这些诗篇像⼀⾯镜⼦,⼴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衰的真实历史⾯貌。⾃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本⼈也被看作⼀代诗宗,被尊为“诗圣”。杜甫(公元712~770),字⼦美,诗中⾃称少陵野⽼,后⼈称他杜少陵。杜甫出⽣于⼀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祖⽗杜审⾔是唐初著名诗⼈,⽗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个家庭给了他⼀定的⽂化熏陶。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七岁即能作诗⽂,⼗五岁时便在⽂坛上初露头⾓。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述。⼆⼗岁后,他开始了漫游⽣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开阔了他的视野和⼼胸,并在洛阳与李⽩等同时代的著名诗⼈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彩和情调。如《望岳》⼀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长安⼗年时期。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酸屈辱的流浪⽣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丽⼈⾏》《⾃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
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战乱流离时期。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和⼈民⼀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活的底层。在沦陷区,⼭河破碎之感甚深。脱贼后,⼜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的⼼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别》《⽆家别》)等⼀系列具有⾼度⼈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峰。 (四)漂泊西南时期。
>望岳原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