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祭英烈手抄报文字
  小学生祭英烈手抄报文字
  1、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低首哀悼,英烈壮举历历在目;缅怀过去,英烈精神激励人心。
  2、寄托哀思下半旗,天堂逝者可曾知。魂归静府亲情满,鹤立空楼国难悲。每忆方舱犹带泪,当钦杏苑可抛私。环球剿灭新冠毒,告慰英灵正此时。
  3、无分都市与乡村,此日今时欲断魂。泪湿九州哀乐起,梨花如缟祭元元。
  4、每到今时祭祖茔,怜知不必恸哀鸣。家财万贯皆烧尽,难抵生前一孝行。
  5、经历了一场世人难忘的疫情,一场西昌的山火,带走了我们的至亲至爱,带走了我们的英雄。
  6、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亲爱的英雄们,谢谢你们带给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你们的贡献,我们现在就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我长大后会努力学习,建设更美好的祖国。
  9、肩扛忠义担,生死一时轻。私急何曾顾,公忧寸必倾。苟能遂夙志,讵慕列虚名。君去东山后,吾侪辨浊清。
  10、楚汉警笛肃穆敬,龟蛇岭下悼英灵。心灯点亮英雄谱,照耀神州万众同。
  11、烈士灵前忍泪飞,风鸣鸟咽诉思悲。英魂永驻凝忠雨,浩气长存酿劲雷。为国舍家生可弃,辞妻别母死同归。先驱血筑祥和路,史册留芳万古垂。
  12、林深远处子规鸣,祭扫先人悼念情。酒敬坟前来挂白,哀思万缕寄清明。
  13、岁月静好吾辈愿,负重逆行汝当先。舍身忘死为家国,英雄高义永流传。
  14、三月晴方好,分明不是春。重云压古邑,落木殉何人。举白无回步,投思尽望尘。与君成永诀,中夜梦来频。
  15、愍悼入朝规,全民痛若锥。泪奔流满面,心绞蹙双眉。寸缕家愁憾,多重国难悲。庾肠频结起,百绪骋边陲。
  16、清明祭祀古今风,孝顺儿孙拜祖宗。酒敬三杯花又献,何须烛焰纸钱熊。
  17、英灵常在,鉴我此心。诸君贤行,后世知音。掩涕永哀,归道阻长。升歌清庙,伏惟尚飨。
  18、对逝者最大的尊重,是不该忘却的纪念,对英雄最大的敬意,是做最好的自己!
  19、清明时节泪纷纷,举国同哀烈士魂。冠毒战场中就义,丰碑青石勒英名。
  20、今天,请允许花飨逝者,今天,请允许春暖斯人。今天,慎终追远,生生不息!
  21、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22、如果岁月可回头,我真心希望你们不是英雄;只希望你们是家中的亲人,是家中的顶梁柱。
  23、为国捐躯刻名节,豪杰碎骨塑金身。清明祭祀烧纸鸢,鸿志凌云铸华魂。
  24、清明烛火动春愁,欲泪英魂寄野丘。墓地碑前荒小草,青山寂寂尽啼鸠。
  25、龟蛇倚江聚敬意,黄鹤淒凄对江泣。冠毒汹汹来势猛,儿女英雄请战急。血火血礼不畏险,众志成城胜恶疫。莫道庚子灾池多,中华复兴志不移。
  26、祭拜英灵梦断魂,踏春郊野泪无言。清明扫墓非迷信,世代承传百感恩。
  27、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8、清明时节雨连绵,汽笛长鸣重九天。抗疫先贤倾国祭,人民同绘共心圆。
  29、杏雨洒泪祭忠魂,松涛阵阵敬忠烈,援朝今日回祖国,木里山火万人哭,春好柳新朵艳,莫忘有人负重行。
  30、今天,请允许山河失,今天,请允许草木失秀。今天,默哀三分钟,共寄哀思!
  31、一杯祭酒两行泪,举向凌霄酹九州。哀乐揪心旗半降,江河万里共吟讴。
  32、清明雨丝泪泉涌,举国祭奠缅英烈。降旗鸣笛山河咽,珍惜生命国敬仰。英烈为国勇捐躯,感天动地国威扬。铭记英烈壮怀行,中华盛世国富强。
  33、哪遇什么年月好?有人承重在前行!千山璀璨香浓郁,尽是英雄魂化成!
  34、四月丝丝雨,清明化泪飞。出征击疫疠,殒阵痛心扉。何惧瘟神横,且扬我辈威。英魂归来日,国已是春晖。
  35、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36、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37、驱赶外寇建中华,舍身牺牲为人民。忠骨入土英名在,幸福铭记先辈恩。
  38、清明泣泣天阴森,缅怀先人泪淋淋。九州今朝太平世,英烈喋血化祥云。
  39、今天,请允许大地呜咽,今天,请允许河流缄默。今天,汽笛长鸣,告慰英灵!
  40、清明细雨淋不停,愁笼阴云悲烈英。雷动传开浩荡曲,鸟鸣响和激越音。
  清明节的风俗有什么主要特点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
清明小报手抄报内容  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