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原版教材中是必修2内容,新教材将此部分内容提前,现在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第一节。本章主要衔接初中的一元二次函数,并在初中所学基础上扩展,而本节内容,更是这一章的基础,是整个高中阶段不等式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上学期第三周的课程,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节奏,所以,本节课的节奏较慢,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时间。
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简单的不等式,并且也会基础的不等式解法,所以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相对简单,并且学生们也容易掌握,所以学生们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具备初步的自主探究习惯。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准确写出不等式;
②学生能够利用作差法判断两个数(式)的大小关系;
③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证明不等式(5道例题与练习,准确完成3道为合格)
④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体会到分类讨论思想(例4),并了解分类的标准。
教学重点
利用作差法判断两个数(式)的大小,求解不等式。
教学难点
不等式性质的理解,不等式之间的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课前2分钟
课前两分钟,学生自主讲授与数学有关的知识
聆听思考
锻炼学生的胆识
环节二:
课堂导入
提问:用数学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某路段限速
(2)高中数学成绩高于90为及格;
(3)直角三角形斜边最大;
(4)任何一个实数的平方都大于或等于0.
答:(1)设车速为,则
  (2)设数学成绩为,则
  (3)设三边为其中为斜边,
  (4).
强调上述答案中,带有不等号的式子,就叫不等式,然后提出课题。
学生思考回答
能让学生回忆起基本的不等关系的表达,并且能够再次巩固数学符号语言的书写,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环节三:
新课讲授
一、不等式
根据引入,提出不等式的概念: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举例,让学生根据题意用不等式表示出不等关系。
例1:用一段长为40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要求菜园的面积不小于80,菜园其中一边长为,其中的不等关系可用什么不等式表示为什么?
答:
根据题意,用不等式表达不等关系
根据学生上面的回答,整理,得出概念,不等式的概念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掌握。
利用具体事例,让学生再次巩固不等式的表达
二、比较大小
提问:我们可以用不等号来表示大小关系,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呢?
追问: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字,如何判断大小关系?
       
           
再问:两个实数如何比较大小?
提出作差法:
如果是正数,那么
如果是0,那么
如果是负数,那么
即:
思考回答
根据思考上述问题,提炼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通过不断的提问与追问,让学生们不断的思考,并且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引导出现在的知识。并且数形结合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例2:比较的大小
例3:比较的大小
练习巩固
将本节课开始的例题变式:
变式:用一段长为40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要求菜园的面积不小于80,菜园其中一边长为,求的取值范围.
提问1:如何求解不等式?
提问2:不等式的运算性质与等式的运算性质完全相同吗?
提问3: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由学生们列举学习过的等式的性质,老师加以改正与补充。
性质1:如果,那么        对称性
性质 2:如果,那么  传递性
性质3:如果,那么  可加性
性质4:如果,那么      可乘性
性质5:如果,那么
列出表格,让学生根据等式的性质,类比出不等式的性质,教师加以改正补充。
再根据具体例子,提出以下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5:如果,那么
性质6:如果那么
性质7:如果那么
回归本课引入,再次思考回答。
根据表格,类比说出不等式的性质
通过实例来补充说明新的不等式性质
对本课引入进行变式,加深学生印象,并且能够自然的引出接下来的教学
通过类比,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并且有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利用实例来补充不等式的性质,这样会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例4:如果,那么   
例5:如果,那么   
例6:已知,求的取值范围
运用新知解题
环节四:
巩固训练
练1:若,判断的大小关系.
练2:比较的大小.
练3:已知,证明:
练4:已知求证:
练5:已知,求
的取值范围
巩固训练
练习题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且在立体基础上添加一些技巧性的内容,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提高。
环节五:
小结与反馈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还有什么困惑?
学生回顾,巩固
高中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