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到19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通称“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茅盾和周扬分别总结了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的成绩;大会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机构;文艺思想被确定为新时代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起到了继承革命文艺传统,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创造新时代文艺而奋斗的重大历史作用;第一次文代会被视为当代文学的起点。
1949年7月2日到19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通称“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茅盾和周扬分别总结了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的成绩;大会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机构;文艺思想被确定为新时代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起到了继承革命文艺传统,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创造新时代文艺而奋斗的重大历史作用;第一次文代会被视为当代文学的起点。
意义:①实现了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 ②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③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④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第二次文代会 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第二次文代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确定,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五个发展阶段阶段: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1955年:掀起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1、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1951年)
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4年)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年)
结果:胡风被捕入狱,2100人受到株连,制造了新中国罕见的冤假错案。
(二)、1956年上半年——1957年下半年:落实“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时间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重要意义:(1)“双百”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2)它是促进社会主义艺术和科学繁荣的方针,是同志关于两类矛盾的演说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无产阶级的的阶级政策。(3)“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思想的活跃和解放,文艺界迅速出现了一个新局面。(4)“双百”方针提出后的积极成果,是为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双百”方针的影响:在文学创作方面,出现了三个突破:
2、突破了人民内部不适用讽刺这一文学手段的囿见。体现这一突破的作品,有巴人的《况钟的笔》、秦似的《比大和比小》
3、突破了回避描写爱情或爱情不能作为作品题材的禁区。这一方面的作品有宗璞的《红豆》、李威仑的《爱情》、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刘绍棠的《西苑草》等。
简述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及成就。
答:文学创作结束了所有作家都为新生活唱赞歌的局面。现实阴暗面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为一些作家关注。
1:小说:(1)出现了干预生活的作品,如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揭露和批判了官僚主义。李国文《改选》表现了政治生活的不合理。(2)描写爱情的作品,如宗璞《红豆》探索了人的复杂情感与政治立场的关系。
2: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揭露了官僚主义作风。公刘发表了描写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现象的诗集《禽兽篇》。邵燕祥的叙事诗《贾桂香》反映了封建意识对新时代青年的迫害。
3:戏剧:出现了干预生活的戏剧作品,如杨履方《布谷鸟叫了》,海默《洞箫横吹》,岳野《同甘共苦》
4:报告文学:出现了暴露社会阴暗面的特写,如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和《本报内部消息》
(三)、1957年下半年——1960年:掀起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批判三种文艺界人士:
老作家:丁玲、冯雪峰、陈企霞、艾青、吴祖光等。
文坛新秀:王蒙、刘绍棠、从维熙、方之、公刘、邵燕祥、流沙河等。
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有“右”倾嫌疑的文艺工作者。
结果: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结果,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伤害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造成当代文学的巨大损失。
(四)、60年代初期:文艺政策的调整。
四个有代表性的会议:
1、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新侨会议)。(1961年6月北京)
2、全国故事片创作座谈会。(1961年北京)
3、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广州会议)。(1962年3月广州)
4、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1962年8月大连)
(五)1962年——1966年:“左”倾思潮升级。
1、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召开,阶级斗争扩大化,由此大批文艺工作者受到迫害。
2、大肆批判“现实主义深化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写中间人物论”等文艺观点。
结果:“左”倾思潮愈演愈烈,严重地摧残了文艺事业,直接点燃“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文化大革命革”十年文艺思潮(1966——1976)*
特殊时期形成的三种文学:
1、“阴谋文学”:是直接受制于政治,为阴谋家所控制与操纵的文学,是“”中的主流文学,这一类文学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
创作原则:“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根本任务论”是“”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三突出”原则就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创作理论:“主题先行论”。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
2、“地下文学”:高压专制下产生的一种传抄之作。其特点:自发创作、自发传播。如:典型代表《第二次握手》和“天安门诗歌”。
3、“不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这类文学通过种种形式抵制“左”倾思潮,维护艺术尊严,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如:小说《万山红遍》、《春潮急》、《闪闪红星》等;戏剧《万水千山》、《三上桃峰》、《园丁之歌》等;电影《创业》、《海霞》、《李自成》(第二部)等。
“黑八论” 之说:“”期间,阴谋家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
黑八论”:即“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的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和“离经叛道”论。
“八个样板戏”: “”期间,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被江青一伙封为“革命样板戏”。当代诗歌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1958年3月,提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第三次文代会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1958年3月,提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第三次文代会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十七年诗歌
重要诗人诗作:
郭小川的诗: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建国后先后出版了《致青年公民》(一组“楼梯体”政治鼓动诗)、《雪与山谷》、《鹏程万里》、《月下集》、《两都颂》、
郭小川的诗: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建国后先后出版了《致青年公民》(一组“楼梯体”政治鼓动诗)、《雪与山谷》、《鹏程万里》、《月下集》、《两都颂》、
《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郭小川试诗选》竺十一本诗集。其中,《投入火热的斗争》(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甘蔗林-青纱帐》、《祝酒歌》、《秋歌二首》等可视为诗人的代表作。
郭小川诗歌创作特① 鲜明的时代彩,浓烈的革命激情 : 郭小川被誉为“战士诗人”,他的诗洋溢着强烈而真挚的激情。诗人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草木,50年代,他热烈歌颂祖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黑暗永远地消亡了/随太阳一起/滚滚而来的/是胜利和欢乐的高潮。”(《向困难进军》)。60年代,他把对党、对祖国的激情化作对祖国钢都、煤都、林海、草原、边塞、海防的礼赞,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歌颂,在《厦门风姿》中诗人以浓墨重彩描绘这座地处海防前线的英雄城市“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从他的诗中,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历史的风云,而且可以咀嚼诗人关于人生、理想、生活、幸福的精辟见解。如《致青年公民》 《团泊洼的秋天》 和《秋歌》等
② 立意高远,哲理性强:他善于将从生活中领悟到的哲理加以诗意的表现。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无论是描绘现实生活图景,还是对重大社会命题进行诗的议论,都努力从
自己的理解中提炼出闪耀着思想火花的哲理,发人深省,促人向上。如在《青松歌》中,诗人赞美青松:“活着时, /为好日月欢呼;/倒下时,/把新世界建筑。”实际上是对革命战士高尚节操和英雄品格的赞颂,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引人思索,耐人寻味。同类诗歌还有《望星空》《致大海》《白雪的赞歌》《致青年公民》等。
③ 艺术上博采众长,勇于创新:诗人曾努力尝试过多种体裁样式,如民歌体、新格律体、自由体、半自由体、楼梯式等,从中吸取营养,进而加以创新,以推动诗歌的民族化和众化,更好地表达丰厚的内容,热烈的情怀。他吸取楚辞、汉赋的某些特点,融进民歌的优点,运用比兴相结合的“赋”的铺陈手法,创造了他所独有的相当格律化的诗体――“新辞赋体”。“新辞赋体”格局比较严谨,章节大致对称,大量采用铺陈排比、自然流畅、音调铿锵的长句体和短句体,铺张渲染、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内部的严整,强化了诗的形式美、节奏美和抒情气氛,形成一种宏阔彭湃的气势。如《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等,节奏感强而韵律鲜明,气势浩荡又婉转流畅,达到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新辞赋体”是郭小川对当代诗歌的一大贡献,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贺敬之的诗:贺敬之既是我国当代很有影响的诗人,又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乡村之
夜》是他在41 年至42年在延安写的一本诗集。45年他与丁毅合作,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解放后,写成了《回延安》、《放声歌唱》、《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诗篇。其中《放歌集》是周扬在第四次文代会报告中给予高度评价的。粉碎“四人帮”后又写了《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他的诗歌特点: (1)在题材内容上,诗人善于把握和表现重大的主题。表现重大政治主题,要求诗人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现实生活作广泛深入的艺术概括。我们从贺敬之的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能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深入观察和分析现实,把握现实生活某些本质牲。(2)贺敬之的诗歌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3)抒情与哲理交融为贺敬之诗作的又一特。他的政治抒情诗更多采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
李季的诗:“石油诗人”1945年,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52年,发表长诗《生活之歌》、短诗集《玉门诗抄》、玉门诗抄二集《、》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等。55年,出版了儿童诗《幸福的钥匙》;58年,出版了诗集《西苑草》,长篇叙事诗《杨高传》。《杨高传》是诗人一生中篇幅最长,反映生活规模最大的叙事诗。它通过杨高这一人物,集中表现了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所走过的战斗历程。长诗包括《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
李季的诗:“石油诗人”1945年,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52年,发表长诗《生活之歌》、短诗集《玉门诗抄》、玉门诗抄二集《、》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等。55年,出版了儿童诗《幸福的钥匙》;58年,出版了诗集《西苑草》,长篇叙事诗《杨高传》。《杨高传》是诗人一生中篇幅最长,反映生活规模最大的叙事诗。它通过杨高这一人物,集中表现了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所走过的战斗历程。长诗包括《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
哥回来了》、《玉门儿女出征记》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刻划了杨高少年时代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形象;第二部写杨高青年时必名为杨红志,被捕后被救回;第三部写杨红志在建国后在石油战线的劳动热情。
闻捷 1955年“闻捷年”。《复仇的火焰》是叙事诗代表作,与李季《杨高传》乔林《白兰花》韦麒麟《百鸟衣》显示了十七年文学长篇叙事诗的最好成绩。在50.60年代诗坛的独特之处和意义:1表现边疆地区生活的组诗的发表,特别是《天山牧歌》(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抒情诗集)的出版,标志着具有独特风格的抒情诗人的出现。2,50.60年代诗歌歉收之后闻捷异军突起。3、建立起一种既适合时代要求又具有个人风格的抒情模式。4、敏于感受边疆地区有异于内地的文化风情,
闻捷 1955年“闻捷年”。《复仇的火焰》是叙事诗代表作,与李季《杨高传》乔林《白兰花》韦麒麟《百鸟衣》显示了十七年文学长篇叙事诗的最好成绩。在50.60年代诗坛的独特之处和意义:1表现边疆地区生活的组诗的发表,特别是《天山牧歌》(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抒情诗集)的出版,标志着具有独特风格的抒情诗人的出现。2,50.60年代诗歌歉收之后闻捷异军突起。3、建立起一种既适合时代要求又具有个人风格的抒情模式。4、敏于感受边疆地区有异于内地的文化风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