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兴观怨”是孔子对诗歌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本文从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出发,从“兴”“观”“”“怨”四个方面阐释了古典诗歌的当代教育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 “兴观怨” 教育功能
如果说“不学诗,无以言”是孔子教诲儿子的言辞的话,那么他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则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在当代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如何实现“兴观怨”的现实教育功能呢?
“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在教学中欣赏的主体是学生,“兴”的意义
在于引起学生精神的感动与奋发。其实现途径有两个:
(一)抓住诗歌本体特征,把握让学生感动的细节。
1.诗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要引导诵读,营造听觉美感,使学生自觉地进入诗文的情境中。如教学《兵车行》时,我播放录音,让学生完全进入战车丁零、拦路顿足、灰土弥漫、哭声遍野的悲惨送别情境中。
2.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3.意境美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和创造,因而渗透着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它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美。如《山居秋暝》这首诗描写描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让学生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隐居情怀所感动。
4.学生的想象在于借助已知的生活经验,把诗歌中富有想象的艺术形象再现为有特定含义和内在联系的画面。如《山居秋暝》可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描绘出来,展
开丰富的想象,填补诗意中的空白部分。
当代诗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