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5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4,No.52007年9月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September,2007
弹琴而感文君
司马相如 琴挑文君 说解
许㊀结
(南京大学中文系,南京210093)
㊀㊀摘要:有关司马相如在临邛 琴挑文君 的本事,‘史记㊃司马相如列传“据相如自叙,记述甚详,然其间的文化内涵与婚俗背景,尚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思考㊂ 琴挑 作为一种媒介传统,实与琴心㊁琴制以及 以乐行媒 的文化内涵相关,而这段因 琴挑 而成就的婚姻,后世或褒或贬,都存在着非历史化的偏差,这又需要将其置放于西汉初年的婚俗文化背景去考察,以阐发其现实的合理性㊂
关键词:司马相如;卓文君;琴挑;婚俗背景
中图分类号:I206 2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0⁃5315(2007)05⁃0115⁃06
收稿日期:2006⁃11⁃18
基金项目: 985工程㊃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成果㊂作者简介:许结(1957 ),男,安徽桐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㊂
㊀㊀唐代初年蜀郡相如县令陈子良撰‘祭司马相如文“中有云: 弹琴而感文君,诵赋而惊汉主㊂ 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司马相如一生最重要的两次际遇,即生逢两大 知音 :文君与武帝㊂ 感文君 缘 琴心 , 惊汉主 以 赋心 ,婚宦两得,全赖擅 声 与
知 音 ,千载传响,自为美谈㊂而两件人生美事,又以 琴心 挑 文君 在前,并且纵观相如一生故事,则尝系于此,故试为说解,见笑大方㊂
一㊀相如 琴挑文君 本事述略
据学者考论,‘史记㊃司马相如列传“文字主要依据相如 自叙为传 ,如刘知几‘史通㊃杂说上“谓 马卿为自叙传,具在其集中㊂子长因录斯篇,即为列传㊂班氏仍旧,曾无改夺 [1],这也说明‘史“㊁‘汉“中相如传记所载史实的可靠性㊂‘史记“本传记相如与文君本事在客游梁孝王之后,其往临邛,因临邛令王
吉的强邀,而过饮当地富豪卓氏家,得遇文君㊂传文记述甚长,节录一段关键文字如次:
㊀㊀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 窃闻长卿好之,
愿以自娱㊂ 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㊂是时,卓
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㊂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㊂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㊂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㊂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㊂[2]
继此,本传尚多延续故事:一则,相如与文君婚后家徒四壁,无以为生,而卓王孙的态度是 大怒 ,并谓 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 ㊂二则,因无以为生计,相如与文君又从成都返临邛,尽卖车骑而买酒舍 酤酒 , 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㊂卓王孙 闻而耻之 , 杜门不出 ,后经家人劝解,不得已 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 ㊂而文君得到分财,与相如返归成都, 买田宅,为富人 ㊂三则,其后相如因喻巴蜀父老㊁安抚西南夷有功,汉武帝 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 , 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 于是卓王孙㊁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㊂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
5
11
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 ㊂由上可见,自相如琴挑而文君亡奔后,卓王孙态度有三次较大的变化,这也增加了整个事件的故事性,其中文化内涵,亦有值得探究处㊂同样,从相如
家贫,无以自业 时,临邛县令王吉邀其饮于临邛首富卓氏,到拜中郎将建节往使西南,传记通过卓王孙态度 三变 ,隐示了文君从相如由贫而富,由贱而贵,始终相契相合,伴随左右,其对相如一生行事的影响,不言而喻㊂
陈子良除此之外,‘史记“本传还记述了两件与文君相关的事㊂
一是相如 口吃而善著书㊂常有消渴疾㊂与卓氏婚,饶有财 ,所以尝 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㊂这说明相如与卓氏联姻,使其再无生计之忧,这也影响了他一生的为人态度和著述成就㊂
二是相如晚年因 病免,家居茂陵 ,武帝派所忠探望并取所著书,而相如已死,所忠 问其妻 ,其妻取相如所撰遗札即‘封禅书“奏之㊂按,其妻是否即文君,无考㊂然据‘西京杂记“记载: 文君姣好,眉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㊂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遂以发痼疾㊂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致死㊂文君为诔,传于世㊂ [3]此言相如死后 文君为诔 ,或可成为‘史记“本传 其妻 即为文君的旁证
㊂只是所说相如因 悦文君之 而发病,且作‘美人赋“ 自刺 ,恐为小说家言㊂然文君之美及 远山眉 ,则已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吟咏玩赏的话题,如宋代诗人周南‘卓文君“诗云 芙蓉为脸玉为容,淡拂眉尖远山 ;清代诗人吴省钦‘文君井“诗云 回睇远山横,眉痕学妍靓 ,皆歌咏其美㊂他如明人王世贞谓 卓文君眉如远山,人效之为远山眉 [4],亦可见其影响之久远㊂
此外,相如晚年病免居茂陵,‘西京杂记“卷三又载有 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的故事一则㊂考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一录‘白头吟“八首,其中 古辞 两首,并无相如与文君内容,‘古今乐录“㊁‘乐府解题“也无此记述[5],直到唐代如李白拟作‘白头吟“始据‘西京杂记“而有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的诗句㊂依据这一传说,相如则背 负心 之名,而文君亦生 怨心 ㊂如宋人赵蕃‘卓文君“诗云: 成都共逸为琴心,岂不尝闻赋丽淫㊂重聘茂陵今已晚,不须多赋‘白头吟“㊂ 又,周南‘卓文君“诗长篇演绎‘白头吟“故事,自谓 推其意为文君怨 ㊂又如李白的‘白头吟“又取陈皇后失宠而付千金请相如代作‘长门赋“事,谓: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㊂ 清代乾隆帝御制‘白头吟“诗亦据此而感叹曰: 相如赋长门,因之得黄金;如何卓文君,又作
‘白头吟“? 朱鹤龄‘卓文君“诗也说: 眉黛轻描远翠侵,恩情早定七弦琴㊂如何白首犹移爱,羞杀长门卖赋金㊂ 这类传说的千年演绎,无不围绕着相如与文君奇特的婚姻话语,而根源于 琴挑文君 之本事㊂
二㊀琴心㊁琴制与以 乐 行 媒
琴作为乐器,素被中国古代士大夫所推崇,所常御,倘若兼有琴棋书画之艺,最为儒雅君子㊂应劭‘风俗通义“载: 琴者,乐之统也㊂君子所常御,不离于身;非若钟鼓,陈于宗庙,列于虡悬也㊂以其大小得中而声音和㊂ 而琴器之用在琴音 尽声变之奥妙 (傅毅‘琴赋“),琴声之变则又缘琴心之感发㊂庾信‘和赵王看妓诗“诗云 临邛若有便,为说解琴心 ,即借用相如 琴心挑之 本事;清人祝凤喈‘与古斋琴谱“则谓 鼓琴曲而至神化者,要在于养心 ,实为其理论诠解㊂
相如以琴心挑文君,首先在深谙琴道㊂传说古代有四大名琴,分别是齐桓公的 号钟 ㊁楚庄王的 绕梁 ㊁相如的 绿绮 与蔡邕的 焦尾 ㊂晋傅玄‘琴赋序“曾列举后三者,以为 名器 ,以致后人又尝以 绿绮 为琴的通称㊂如晋张载‘拟四愁“ 佳人遗我绿绮琴 ㊁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 等诗句皆是㊂也正因为相如对琴道 好之 ,且精通琴艺,所以才有了这些传说㊂当然,有相如的琴心,必有文君的感动,亦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方能成就这等佳话,正如刘勰‘文心雕龙㊃知音“所说: 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6]值得注意的是,相如琴挑文君作为一种故事的范例,影响了后世因 琴 知音多用于男女情事,喻琴瑟和谐,比如‘玉台新咏“卷九所载托名相如的‘琴诗“二首,所谓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7],以及后人追和的 凤兮凤兮鸣噰噰,雄将飞兮雌将从 (周紫芝‘拟司马相如琴歌代文君答“),均同其义㊂探究其中原因,又当由琴心而观其琴制㊂
611
㊀㊀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曰 琴源 ㊂琴为谁造,史籍说法甚多,其中
伏羲造琴说与神农造琴说影响最大,尤其前者,居琴
源之首㊂据王应麟‘玉海“载‘琴书“引蔡邕‘论
琴“: 伏羲削桐为琴㊂面圆法天,底平象地㊂龙池
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象四气㊂ 伏羲作为古代神
话中昆仑大神,具万有之神力,然考诸汉代史籍,其
与女娲尝被奉为 婚神 ㊂如谓 伏羲制嫁娶,以俪
皮为礼 (‘绎史“卷三引谯周‘古史考“), 女娲祷
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应劭‘风俗通义“)㊂
由于对伏羲与女娲 再造夫妇 之神性的普遍承认,
班固在他的‘两都赋“中赞汉光武刘秀再定婚俗宗
法之礼,则喻之以 四海之内,更造夫妇,肇有父子,
君臣初建,人伦之始,斯乃伏羲氏之所以基皇德
也 [8]㊂正因伏羲造琴有着主 婚 之礼的内涵,所以相如因 琴 挑 情 ,好合男女,也就具有了文化
的本源意义㊂
二曰 琴材 ㊂古人制琴,重阴阳谐和,即琴面
拟天,以桐材,为阳;琴底拟地,以梓材,为阴㊂明人
刘珠‘丝桐篇“论琴材云: 天下之材,柔良莫如桐,
坚刚莫如梓㊂桐主发散以扬声,梓主收敛以聚声㊂
以桐之虚,合梓之实,刚柔相配,天地之道,阴阳之义
也㊂ 由琴材到音理,亦以兼融阴阳为佳㊂清人程雄‘琴学八则㊃取音“云: 取音之理,全凭两耳,必须细察其孰为刚,孰为柔,孰为刚中之柔,孰为柔中之刚㊂何也?声音之道,皆由天造,其中高下抑扬,悉本阴阳之理,生生不息㊂故浅之足以悦人心,微之即可通造化㊂ 正因 阴阳合意,造化一心 (‘
古琴铭“),琴也就能 体兼九丝,声备五音 (谢惠连‘琴赞“),从而达到 清飙因其而流声兮,游弦发其逸响;心怡怿而踊跃兮,神感宕而惚恍 (成公绥‘琴赋“)的境界㊂由琴声之 阴阳合意 到琴用之 阴阳合意 ,来看相如 琴挑 之意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㊂
三曰 琴德 ㊂汉人桓谭‘新论㊃琴道篇“云: 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㊂ 后世发挥其义,论琴 德 之说尤多,如明人冷谦谓琴有 九德 ,即 奇 ㊁ 古 ㊁ 透 ㊁ 静 ㊁ 润 ㊁ 圆 ㊁ 清 ㊁ 匀 ㊁ 芳 ㊂如论 润 ,则谓 韵长不绝,清远可爱 ;论 清 ,则谓 发声犹风中之铎 (见‘琴书大全㊃琴制“)[9]㊂诸德虽有异说,然突出琴声之高逸悠远,所谓 导德宣情 (戴逵‘琴赞“)㊁ 宣和养气 (嵇康‘琴赋“),实属一致㊂当然,因地域的区别,琴声也有差异㊂如宋人朱长文‘琴史“卷四引唐赵耶利说 吴音清婉 , 蜀声躁急 ,躁急者 如急浪奔雷 ,更显其冲击力量㊂而由琴德琴声反观相如与文君之因 琴 传 心 ,也是耐人寻味的㊂
四曰 琴意 ㊂因情传意,为琴之妙用,昔人谓 参以酒德,间以琴心 (王俭‘褚渊碑文“)㊁ 譬如巧琴师,哀弹发丝桐 (韩维‘览梅圣俞诗编“),实取其义㊂因为琴意最善传情,故桓谭曾记述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即云 臣一为之援琴而长太息,未有不凄恻而涕泣者也 (‘新论㊃琴道篇“)㊂可见情发于声,见于琴意,最为感物动人,嵇康‘琴赋“云 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 ,亦通合于相如 琴挑 游戏间的 琴心 真情㊂
由此再看相如 琴挑 的历史文化内涵,又与以 乐 行 媒 的传统有关㊂
考察以 乐 行 媒 之源,当在上古祭神的巫术歌舞,特别是殷商时代承夏礼而重巫歌,祭神重声乐之娱,所谓 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㊂乐三阕,然后出迎牲㊂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 (‘礼记㊃郊特牲“)㊂以声乐祭神媚神,也包括行 媒 之神㊂虽然周礼变殷商祭神之法,即 周人尚臭,灌以鬯臭 (同前)等变重 声乐 而为重 气味 的交感巫术,其中增添了 惟吾德馨 的道德成份,但以 乐 行 媒 之风未绝,如‘诗㊃周南㊃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㊂比较而言,更典型的就是传承殷商‘桑林乐“的 郑卫之音 ㊂据‘礼记㊃月令“载:仲春之月 玄鸟至㊂至之日,乙太宾祠于高禖㊂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 ㊂又,‘周礼㊃地官㊃媒氏“: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㊂ 据陈梦家‘高禖郊社祖庙通考“考证,高禖即郊禖,是 社 的别称, 社 又是原始宗教的神圣祭坛㊂所以 会男女 ,即 祭媒神 [10],诚如‘墨子㊃明鬼“所说 燕之有祖,当齐之有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 ㊂而郑㊁卫多属殷商旧地(宋),其风尤炽盛,其声尤放纵,以致孔子有 恶郑声之乱雅乐 (‘论语㊃阳货“)的批评,朱熹更发挥孔子 郑声淫 之说,直谓郑诗(歌词)是 戏其所私 (‘诗经集传“卷二‘郑风㊃山有扶苏“注)㊂其实,撇开这些道德的评判,郑㊁卫之声的 男女奔会 之以 乐 行 媒 遗存,在楚汉辞赋领域仍有明显体现㊂除了‘墨子“中所言 楚之云梦 与宋
711
㊀㊀许㊀结㊀弹琴而感文君 司马相如 琴挑文君 说解
之桑林同为祭祀媒神之地,因而产生了‘高唐“㊁‘神女“之赋,在屈原的作品中,也有以 乐 行 媒 的印记㊂如‘离骚“有云: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纟襄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㊂ 洪兴祖注:
蹇修,伏羲氏之臣 使古贤蹇修而为媒理㊂ [11]朱熹注: 蹇修,人名㊂理,为媒以通词理㊂ [12]蒋骥则谓: 蹇修 理媒使也㊂ [13]而考之‘尔雅㊃释乐“ 徒鼓钟谓之修,徒鼓磬谓之蹇 ,又可知 蹇修 正是伏羲(楚汉人也视为婚神)身边以 乐 行 媒 的角,明人何乔新‘贫女篇答王元哲“云 命薄蹇修拙,谁歌凤求凰 ,即源自此㊂
西汉琴曲歌诗多承楚调,其中如‘房中乐“㊁‘伯牙操“㊁‘长门怨“㊁‘琴歌“㊁‘白头吟“均为 楚调曲 ,亦为相如所好,人谓 琴学盛于汉㊁晋 (杨宗稷‘琴学丛话㊃琴话“卷二),也包括出现了像相如㊁蔡邕这样的琴学大家㊂而且相如为代表的汉初赋家,其创作亦以传承楚声为主流,所以相如 琴挑文君 本事内涵以 乐 行 媒 的文化渊源,是近承楚声而远袭上古巫风的㊂只是在文化的传承意义上,相如 琴挑 史实已淡褪了上古巫风的祭祀媒神的彩,却传袭了郑㊁卫之音的 奔会 性质㊂也正因此,相如的这一举动成为后世戏剧家笔下的母题㊂比如直接摹写其事的有明人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一剧,清人舒位的‘瓶笙馆修箫谱“有‘卓女当垆“一剧等,而影摹者最著名的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五折 听琴 一段㊂试观其中张生的道白: 琴呵,小生与足下,湖海中相随数年,今夜这一场大功,都在你这神品㊂ 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有文君之意㊂ 当剧中崔莺莺听张生所弹的一曲‘凤求凰“之 张琴代
语兮,聊写微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后,则云: 是弹得好也呵!其词哀,其意切,凄凄然如鹤唳天㊂ 张生的 琴挑 与莺莺的 知音 ,可谓相如琴挑文君的翻版,是千年相承的以 乐 行 媒 的文化精神㊂
三㊀相如与文君浪漫情缘的婚俗背景
一曲 琴挑 之戏,成就了相如和文君的一生情缘,也留下了历久弥新的千年风流佳话㊂如果我们再回到 琴挑 本事,看相如有违一般 礼教 的行为,以及卓王孙前后别若霄壤的态度,有必要结合西汉前期的婚俗背景作些考察,以明其情缘中的情理㊂首先,西汉早期婚姻比较自由,所谓 媒人 只是 传言 的作用,尤其是 礼教 未严,贞操观淡薄,这应该是司马相如琴挑 新寡 的卓文君且私奔偕亡的婚俗基础㊂因为相如与文君的婚姻,尝受到传统法理与礼俗的质疑,其中最突出的是两点,即文君因相如琴挑而 私奔 和其 新寡 的身份㊂就第一点而言,由于汉代已经强调 妇人因媒而嫁 (刘向
‘新序㊃杂事“),所以受到质疑㊂其实,在西汉没有媒人而成婚者司空见惯,甚至相如的行为也是历代婚俗学家视为西汉婚姻相对自由的例证[14]㊂甚至在东汉末年,青年男女亦多有私定婚恋的,如繁钦‘定情诗“所描写的: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㊂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㊂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㊂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㊂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㊂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㊂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㊂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㊂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㊂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㊂ 这既是爱情的企盼,也是现实的写照㊂至于第二点,在相如的时代,迎娶寡妇亦无非议,而女子改嫁,
也是普遍的现象㊂如‘汉书㊃张耳陈余传“记载张耳妻即为改嫁之人,‘景帝纪“记载景帝王皇后也是多经改嫁而入宫的,‘苏建传“也记载了苏武被匈奴扣押其妻改嫁之事[15]㊂究其原因,在于当时贞操观淡薄,并无后世那样严格的 礼教 束缚㊂而据史载,汉代至宣帝时才颁行了第一个褒扬 贞妇顺女 的诏令,而且仅提出赐 贞妇顺女帛 ,也没有从礼教的意义进行宣扬与溢美㊂到元㊁成以后,儒学兴盛,伦理观渐严, 存问孤寡贞妇 (‘汉书㊃元后传“)事例日多,也就出现了如刘向‘列女传“这样的撰述㊂
其次,据西汉文献记述,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婚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所以如果说相如琴挑文君有障碍,则不在 非礼 ,而更重要的是门第的悬殊㊂这只要看卓王孙态度的变化和相如生存状况的变化即可知一斑㊂据前引‘史记㊃司马相如列传“,在文君听琴而初 奔 时, 卓王孙大怒曰: 不分一钱㊂ 继而相如酤酒㊁文君当垆于临邛市中, 卓王孙闻而耻之 ,后经人劝以利害,始分 钱百万 等㊂而当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西南时,卓王孙则 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 ㊂可以说,通贯其态度变化及其所表现的,始终是金钱财物㊂同样,司马相如与卓氏联姻后,最大的变化是由 家贫,无以自业 到 为富人 ,其主线也是钱财㊂在当时,富门大姓 相与为婚姻 (‘汉书㊃赵广汉传“)是常例,若像汉初陈平家境贫寒,所以求婚富户,皆 莫肯与之 (‘汉
811
㊀㊀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书㊃陈平传“),因为 富贵之男娶得富贵之妻,女亦得富贵之男 [16],是社会公认的婚俗现象㊂尤其是汉代婚嫁奢靡之风极盛,在汉昭帝时的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已将其视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提出质疑,即使到东汉年间,豪门贵族仍是 奢纵无度,嫁娶送终,尤为僭侈 (‘后汉书㊃章帝纪“)[17],甚至有 一女许数家 的敛财行为㊂这在 俗奢侈 , 归女有百辆之徒车 [18]的蜀地,更是如此㊂由此可见,相如以家贫之身琴挑文君是引起卓王孙 大怒 的主要原因,而相如与卓氏联姻结果成为 富人 ,自然也是为时俗所艳羡的㊂
其三,相如与文君的婚配,在当时应是一对时尚佳偶,这与西汉婚俗以才貌取人相关㊂据‘史记“本传载,相如是 雍容闲雅甚都 ,文君 心悦而好之 ;‘西京杂记“卷二载 文君姣好 ,故相如 悦文君之 ,二人惺惺相惜,一在貌,二在才,才貌双全,方为这段传奇婚配增添了才子佳人式的调㊂在汉代,相貌是婚娶的重要标准,如汉乐府‘艳歌罗敷行“作为情歌对罗敷美貌的渲染,‘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母为子求偶的理想标准也是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㊁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㊂反之,丑女难嫁,也是一种普遍现象,诚如‘焦氏易林㊃豫“中所言: 东家中女,嫫母最丑,三十无室,媒伯劳苦㊂ 也正因此,所以在卓王孙 大怒 ㊁ 耻之 的情形下, 昆弟诸公 劝慰他的话也是相如 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 ,卓王孙怒意方始稍解㊂可以说,相如与文君的婚姻经历坎坷而渐入坦途,是与其才貌相关,显现了当时尚美的婚俗文化内涵㊂其四,相如琴挑文君在其客游临邛之际,这标明了这段婚姻的流动性与偶然性,也更具传奇性,究其原因,又与自战国迄西汉的游士文化与游士婚姻有着一定的关
联㊂游士阶层兴起于战国时代,源自秦国的客卿制度与六国的养士之风,当时战国六君子养才辩之士为门客,就是典型事例㊂这种风气到西汉前期仍盛行,汉代文㊁景之世,吴王刘濞㊁淮南王刘安㊁梁孝王刘武均以养士闻名,其中梁王宾客作赋陈辞,尤昭著于文学史册㊂司马相如的前半生正是一个典型的游士,据‘史记“本传载,景帝时, 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㊁淮阴枚乘㊁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 ,遂 客游梁 ,后因梁孝王卒,始归蜀,游临邛而遇文君㊂也正因为有着游士集团与游士文化,方有了游士婚姻㊂比如秦末原为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大梁人张耳 游外黄 时,与外黄富人女结婚;大梁人陈余 游赵苦陉 ,当地富户公乘氏
以其女妻之 (‘汉书㊃张耳陈余传“);汉景帝时淮阴人枚乘游梁,得娶 小妻 ,而生 孽子 枚皋(‘汉书㊃枚乘传“),皆游士在客居地成婚的例证㊂由于游士的自由活动,决定其客地婚配的流动性,所以基本没有父母之命㊁媒妁之言的约束,而更多的是 一见钟情 的偶然㊂相如与文君的婚姻应属此类,只是其以 琴挑 与 知音 强化了婚姻的美丽情缘与神奇彩㊂到了汉武帝时,武帝为了削弱宰相权限,将藩国游士纳入中朝,以对抗外朝官势,所以一批包括相如在内的 专务游说 的善文之人,渐渐衍变成朝中的文学侍从,于是游士集团的瓦解,也就造成了游士婚姻的消解,婚俗中礼教的强化实与士大夫阶层之家族稳定性的进程切切相关的㊂
由感文君的 琴心 到惊汉主的 赋心 ,成就了相如另一段人生的传奇㊂祝凤喈‘与古斋琴谱“谈弹琴与听琴的感受时曾说: 迨乎精通奥妙,从欲适宜,匪独心手相应,竟至弦指相忘,声晖相化,缥缥渺渺,不
啻登仙然也㊂ 如果我们通过如此音声之妙,再看‘史记“本传记载的汉武帝读相如赋的感受: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 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得意曰: 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㊂ 上惊,乃召问相如 ;相如成‘上林赋“, 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献‘大人赋“, 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 ,或有可以相互应照之处㊂换言之,我们合观相如一生两知音,琴心与赋心,是否可以从相如的音乐妙才去解读他的文辞三惊汉主的 夸艳 之美,而通过这一视域也许又有另一种感受和另一番收获㊂
参考文献:
[1]刘知几.史通[M]//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葛洪.西京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11㊀㊀许㊀结㊀弹琴而感文君 司马相如 琴挑文君 说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