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名⾔名句
1. 《⼦夜》中的名句
《⼦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1981创作的长篇⼩说,原名《⼣阳》。
初版印⾏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曾撰⽂评论说:“这是中国第⼀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说。”
“⼀九三三年在将来的⽂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夜》的出版。”《〈⼦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的预⾔。
半个多世纪以来,《⼦夜》不仅在中国拥有⼴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等⼗⼏种⽂字,产⽣了⼴泛的国际影响。⽇本著名⽂学研究家筱⽥⼀⼠在推荐⼗部⼆⼗世纪世界⽂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夜》,认为这是⼀部可以与《追忆逝⽔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茅盾的⼩说,素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活画⾯见长。《⼦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年代初期上海。
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巷或某个街⾓,⽽是从居⾼俯视的视⾓,整体展⽰这座现代都市的⽅⽅⾯⾯: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错综复杂的⽃争、证券市场上声嘶⼒竭的⽕并,以及诗⼈
、教授们的⾼谈阔论、太太⼩们的伤⼼爱情,都被组合到《⼦夜》的情节⾥。同时,作家⼜通过⼀些细节,侧⾯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了作品的⽣活容量,从⽽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全⾯的表现。”
当然,茅盾的“⼤规模”“全⾯”描写,并不是把各个⽣活断⽚随意拼帖在⼀起。他精⼼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使全篇既展⽰了丰富多彩的场景,⼜沿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夜〉是怎样写成的》茅盾近乎以写史的态度创作⼩说。《⼦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九三零年五⽉到七⽉这⼀真实的历史时空⾥的。
它以民族⼯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盾、⽃争为主线,⽣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貌。开始,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公债投机,⽽吴荪甫⼜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发展民族⼯业,因⽽与赵伯韬产⽣了⽭盾。
赵伯韬依仗外国的⾦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的⼯⼈怠⼯、罢⼯,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原著背景⼴阔,⼈物众多,情节复杂;语⾔简洁,细腻,⼈物性格鲜明,⼼理刻画⽣动。本书虽是简写本,仍可约略观赏到原著的艺术风貌。
⼩说中描写的⼀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夜》把这类⾮虚构性的话语引进⼩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应该说是相当⼤胆⽽富有创造性的⽂体试验。
《⼦夜》的史诗品格,⽆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巧妙调适与组合。《⼦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极为委婉细致,剖析⼈物⼼理,直⾄其微妙颤动的波纹。
这⼀特点,早在三⼗年代,吴宓先⽣就曾指出过并⼤加赞赏,称《⼦夜》“笔势具如⽕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
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我⾛过的道路》。
优秀⼩说家茅盾具有社会科学家的⽓质,擅长以严谨的理性思辨剖析社会现象,构建长篇巨制。《⼦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分析⼩说。
通过对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物的刻画,展⽰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活的⼴阔画卷,史诗性的再现了中国民族⼯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阶级重压下的悲剧命运。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具有双重性格:⼀⽅⾯强⼤、⾃信、有抱负、有⼿腕;另⼀⽅⾯却软弱、空虚。
⼀⽅⾯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官僚不满;另⼀⽅⾯⼜敌视⼯农。节选⽚段中,细致地描写了他在⾛向失败过程中的挣扎与抵抗,表现了他外强中⼲、似强实弱的个性特征。
[名家点评] 冯雪峰:《⼦夜》⼀⽅⾯是普罗⾰命⽂学⾥⾯的⼀部重要著作,另⼀⽅⾯就是“五四”后的先进的、社会的、现实主义的⽂学传统之产物与发展。《⼦夜》似的巨著,…… 不但证明了茅盾个⼈的努⼒,不但证明了这个富有中国⼗⼏年来的⽂学战⽃经验的作者已为普罗⾰命⽂学所获得;《⼦夜》并且是把鲁迅先驱地英勇地所开辟的中国现代的战⽃的⽂学的路,现实主义的创作的路,接引到普罗⾰命⽂学上来的“⾥程碑”之⼀。
陈子良《〈⼦夜〉与⾰命的现实主义的⽂学》瞿秋⽩: “这是中国第⼀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说。……应⽤真正的社会科学,在⽂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在《⼦夜》不能够不说是很⼤的成绩”。
《⼦夜》的出现是“中国⽂艺界的⼤事件”,“1933年在将来的⽂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夜》的出版……”。《〈⼦夜〉和国货年》《⼦夜》是茅盾长篇⼩说的代表作,它的出现使得1933年成为永远值得纪念的⼀年。
2. 有关⽇和⽉的名⾔警句
⼀个⽉本来只有天,古⼈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就多了解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命的三分之⼀吗? —— 邓拓
凭着⽇规上潜私的阴影,你也能知道时间在偷偷地⾛向亘古。 —— 莎⼠⽐亚
时间带⾛⼀切,长年累⽉会把你的名字、外貌、性格、命运都改变。 —— 柏拉图
⼈越往后过,每年的⽉份好像就越变越少,再往后,每个⽉的天数似乎也越来越少了。时间正在变质,早晨刚刚开始的新的⼀天,很快就收缩为⼀个疲倦的夜晚。 —— 佚名
⼀⽇⽆⼆晨,时间不重临。 —— 谚语
天凭⽇⽉,⼈凭良⼼。 ------佚名
3. 李⽩⼦夜秋歌的名句
长安⼀⽚⽉,万户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关情。何⽇平胡虏,良⼈罢远征。
好像每⼀句都写得很好⽉⾊如银的京城,表⾯上⼀⽚平静,但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
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怦然⼼动。
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的⼼声。笼统⽽⾔,诗⼈的⼿法是先景语后情语,⽽情景始终交融。
“长安⼀⽚⽉”,是写景同时⼜是紧扣题⾯写出“秋⽉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见⽉怀⼈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的季节,故写⽉亦有兴义。
此外,⽉明如昼,正好捣⾐,⽽那“⽟户帘中卷不去,捣⾐砧上拂还来”的⽉光,对思妇是何等⼀种挑拨呵!制⾐的布帛须先置砧上,⽤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这明朗的⽉夜,长安城就沉浸在⼀⽚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是何等⼀种挑拨呵!“⼀⽚”、“万户”,写光写声,似对⾮对,措语天然⽽得咏叹味。
秋风,也是撩⼈愁绪的,“秋风⼊窗⾥,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关征⼈的深情。
著“总是”⼆字,情思益见深长。这⾥,秋⽉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物俨在,“⽟关情”⾃浓。
⽆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成好句,被太⽩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遂有末⼆句直表思妇⼼声:“何⽇平胡虏,良⼈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
句作绝句,更觉浑含⽆尽。”
(⽥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原不必故作吞吐语。
⽽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民冀求过和平⽣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法如同电影,有画⾯,有“画外⾳”。
⽉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
化⼊⽟门关外荒寒的⽉景。插曲:“何⽇平胡虏,良⼈罢远征。”
……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激动⼈⼼。因此可以说,《秋歌》正⾯写到思情,⽽有不尽之情。
4. 有关⽉的名⾔警句
⒈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李⽩:《静夜思》)⒉野旷天低树,江清⽉近⼈。
(孟浩然:《宿建德江》)⒊明⽉松间照,清泉⽯上流。(王维:《⼭居秋瞑》)⒋⽉⿊雁飞⾼,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⒌举杯邀明⽉,对影成三⼈。(李⽩:《⽉下独酌》)⒍⼩时不识⽉,呼作⽩⽟盘。
(李⽩:《古朗⽉⾏》)⒎深林⼈不知,明⽉来相照。(王维:《⽵⾥馆》)⒏⼈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
(苏轼:《⽔调歌头?明⽉⼏时有》)⒐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王昌龄:《出塞》)⒑三五明⽉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亮。(《古诗⼗九⾸•孟冬寒⽓⾄》)⒒明⽉照⾼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⒓⽉皎疑⾮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⒔明⽉隐⾼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昂:《春夜别友⼈》)⒕海上⽣明⽉,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怀远》)⒖灭烛怜光满,披⾐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怀远》)⒗滟滟随波千万⾥,何处春江⽆⽉明。(唐•张若虚:《春江花⽉夜》)⒘江天⼀⾊⽆纤尘,皎皎空中孤⽉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夜》)⒙⽉出惊⼭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⒚⽩云千⾥万⾥,明⽉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⒛明⽉出天⼭,苍茫云海间。(唐•李⽩:《关⼭⽉》)
************************************************************************************************************** ⑴长安⼀⽚⽉,万户捣⾐声。
(唐•李⽩:《⼦夜吴歌四⾸》)⑵⽉⾊醉远客,⼭花开欲燃。(唐•李⽩:《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⑶⽩云还⾃散,明⽉落谁家。
(唐•李⽩:《忆⼭东⼆⾸》)⑷⼈攀明⽉不可得,⽉⾏却与⼈相随。(唐•李⽩:《把酒问⽉》)⑸今⼈不见古时⽉,今⽉曾照古时⼈。
(唐•李⽩:《把酒问⽉》)⑹斫(zhuó)却⽉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百五⽇夜对⽉》)⑺江⽉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⑻春去秋来不相待,⽔中⽉⾊长不改。(唐•岑参:《敷⽔歌送窦渐⼊京》)⑼⽉⾊更添春⾊好,芦风似胜⽵风幽。
(唐•贾⾄:《别裴九弟》)⑽可怜九⽉初三夜,露似真珠⽉似⼸。(唐•⽩居易:《暮江吟》)⑾东船西舫悄⽆⾔,唯见江⼼秋⽉⽩。
(唐•⽩居易:《琵琶⾏》)⑿松排⼭⾯千重翠,⽉点波⼼⼀颗珠。(唐•⽩居易:《春题湖上》)⒀万影皆因⽉,千⽣各为秋。
(唐•刘⽅平:《秋夜泛⾈》)⒁更深⽉⾊半⼈家,北⽃阑⼲南⽃斜。(唐•刘⽅平:《⽉夜》)⒂夜深静卧百⾍绝,清⽉出岭光⼊扉。
(唐•韩愈:《⼭⽯》)⒃晴云如擘絮,新⽉似磨镰。(唐•韩愈:《晚寄张⼗⼋助教周郎博⼠》)⒄天下三分明⽉夜,⼆分⽆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⒅梨花院落溶溶⽉,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⒆明⽉却多情,随⼈处处⾏。
(宋•张先:《菩萨蛮》)⒇云破⽉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送春》)
************************************************************************************************************** ①明⽉净松林,千峰同⼀⾊。
(宋•欧阳修:《⾃菩提步⽉归⼴化寺》)②可惜⼀溪明⽉,莫教踏破琼瑶。(宋•苏轼:《西江⽉》)③⽉出于东⼭之上,徘徊于⽃⽜之间。
(宋•苏轼:《前⾚壁赋》)④此⽣此夜不长好,明⽉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⑤明⽉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弃疾:《西江⽉》)⑥明⽉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春⽇杂诗》)⑦⼀夜梦游千⾥⽉,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濮淙:《闻梁蘧⽟已寓京⼝》)名⾔警句实在没有,只有诗,凑合着⽤⼀下吧。
5. 关于家的名⼈名⾔,⼗条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
★家庭是政治社会的原始模型:⾸领是⽗亲的影⼦,⼈民就是孩⼦的影⼦ --[法]卢梭
★家庭是第⼀个源泉,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的巨流是从这⾥开始奔流的.--[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我相信家庭与外界是决然不同的,它可以充满爱,关怀及了解,成为⼀个⼈养精蓄锐的场所.--[美]萨提尔★我的房屋对于我如同⼀座城堡,法律也⽆法将我从那⾥赶出去---(威·斯汤福德)
★对于亚当⽽⾔,天堂是他的家;然⽽对于亚当的后裔⽽⾔,家是他们的天堂(伏尔泰)
★回⾈不待⽉,归去越王家。(李⽩《相和歌辞·⼦夜四时歌四⾸·夏歌》)
★战回各⾃收⼸箭,正西回⾯家乡远。(王建《杂曲歌辞·辽东⾏》)
★霅溪湾⾥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张志和《杂歌谣辞·渔⽗歌》)
★我家吴会青⼭远,他乡关塞⽩云深。(陈⼦良《于塞北春⽇思归
6. 关于家的名⾔
家私不论尊卑。明代⽂学家、戏曲家冯梦龙
⼀家有⼀家风⾻。家名⾔明代学者费经虞
家庭是⽂明的核⼼。杜兰特
家赀愈巨,忧虑愈多。古希腊政治家、哲学家佩⾥安德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战国末期哲学家韩⾮
家有敝帚,享之千⾦。家的名⾔三国政治家曹魏开国皇帝曹丕
积德之家,必⽆灾殃。西汉政治家,⽂学家,思想家陆贾
各家都有各家的隐秘。美国作家法夸尔
家有⽔义之财,测伤本。西汉经学家,⽂学家刘向《战国策》
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北宋政治家,⽂学家范仲淹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家名⾔唐代⽂学家耿湋
家贫出孝⼦,国乱识忠⾂。《名贤集》《名贤集》
家⾥亲戚少也是⼀桩幸事。希腊诗⼈⽶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