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健康、大卫生”观念赋予了护理专业新的内涵,将医疗卫生的关注点从发作性疾病的疾病模式逐渐转变为保健护理模式。护理工作从传统的疾病护理向生命全过程护理转变,将预防、保健、康复与融入护理体系中。行业对护理人才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宽领域、精细化、高素质的趋势。为培养新型护理人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以大护理专业对接大健康产业,以专业的精方向设置对接产业的精细化需求,以校、政、院、网的跨界融合培养适应现代健康行业需要的护理人才”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开展“大护理、精方向、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研究内容与实践
1.实施“大护理、精方向、跨界融合”改革
对接大健康服务产业链各领域及新兴岗位,明晰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立足大护理专业,精设临床、养老、康复、社区和母婴护理等5个方向,精准对接领域扩大、岗位细分的现代健康服务业。既大专业培养又精方向对接,形成了“既多能又一专”的专业建设新模式。
学生入学的第二学年开始对其实施分方向培养,第三学年则进入对应机构(医院+养老院、社区、康复及母婴机构等)实习。对应培养定位调整培养规格,在能力培养上除要求具有临床护理岗位所需基本素质外,还注重培养养老护理、社区康复、家庭护理、健康保健、心理咨询、营养调剂等知识和能力。
2.构建“校院融合、临床对岗、三一递进”的育人模式
牵头成立了咸阳职教集团,建立校、政、院三方联动合作机制。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牵头、企业参与成立了咸阳职教集团,与咸阳市中心医院等5所集团成员医院签订协议,在各合作医院组建了校院工作站(教学科)、教研室,制订了校院融合人才培养制度文件共计10篇51项,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
实施校院融合育人,三年“三一递进”培养。按照“学院建病房,医院设课堂”的理念实施“办学入(医)院”,将课堂移入医院,学校医院双方共同组织教学,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培养。第一学年在校内进行基础课教学;第二学年组建教改班将课堂设在合作医院,依据各教学医院不同业务优势分别开设方向班,由临床一线医护专家临床对岗教授专业及专业方向课,并选拔优秀护理人员担任临床导师,负责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及职业规划;第三学年进入临床跟岗实习。
通过教学主体和教学场所的改变实现学生第一学年综合基础能力、第二学年职业核心能力、第三学年综合实践能力的“三一递进”。通过“办学入院”,课堂在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跨界,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产教融合育人实践的有效突破。
校院联合开发课程及教材。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学校医院专家共同构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公共基础+专业平台+专业模块+素质拓展”的“四段式”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针对各专业方
向所需基本岗位能力,突出健康服务岗位所需的医学伦理、职业道德、卫生法律法规、形体美学等专业基本素养培养;专业平台课程实现各专业方向互通共享,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模块课程体现临床、养老、康复、社区、母婴护理等各专业方向特,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素质拓展课程适应职业岗位的发展性,结合1+X制度证书要求,培养学生拓展职业能力。
护理学专业就业方向学校医院联合开发制订了临床、养老、康复、社区及母婴护理5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培养目标,融入临床、养老、康复等行业标准及1+X证书要求,制订了5个专业方向的教学标准和方向课课程标准,合作开发7部特教材。
校院共建师资队伍及实训基地。建立了教学专家+行业专家的专业双带头人机制和学校医院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该模式实践期以来,医院累计配备426名医护专家骨干任教,生师比大幅低于校内;共计356人担任专业导师,实施导师带教培养;47名校内护理专业课教师先后到医院挂职锻炼,占该类教师86%;聘请医院、养老院32名行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授。在每个教学医院合作建立了综合型多功能教室及实训室;合作医院共计捐赠价值332.4万元的设备仪器,在校内合作建设了健康服务综合实训基地。
3.创建“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护理人才培养集成平台
通过搭建网络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融合的服务平台,创建了西北首家“智慧养老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
的方式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及养老护理教学,创设了一个虚实结合、社会服务与护理人才培养融合、信息技术与养老护理跨界的集成平台。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可穿戴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护理、精方向、跨界融合”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冯华李昱
[摘要]健康中国的实施促进了健康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带来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坚持专业发展适应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在专业建设模式、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人才培养集成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促进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大护理精方向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2021-171
设备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包括养老管理中心、老人及子女、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企业、商家在
内的养老资源,通过手机应用、可穿戴设备、信息化平台等手段实现各主题之间线上线下的交互沟通。在开展社会养老服务的同时,培养熟悉“互联网+养老”模式的新型养老护理人才以满足市场新需求。
以养老护理方向学生为主体组建了“咸阳市为老志愿者服务团”,服务团学生参与“智慧养老院”的日常运转,既是工作人员又是服务志愿者,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紧急救援、医疗保健、健康管理、生活护理和心理咨询等智慧养老服务。目前有咸阳市10个社区516名老人“入院”接受健康指导、慢性病管理和生活照料等服务,同时完成智慧养老课程实践教学任务。
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1.学生成才: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改革实施以来,护理专业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7项大奖,获奖数量居于西北地区高职护理专业首位,其中2012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为西北地区该赛项迄今唯一最高奖;获陕西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奖励20项,连续6届获得一等奖,总奖项及一等奖数量为省内第一。
护理专业连续五年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及专业招生平均分数线居于省内同类院校第一;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96%以上。
毕业生国家执业资格证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9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约20个百分点,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智慧养老服务项目获陕西省高校最佳志愿者服务项目及“陕西省为老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创业方案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铜奖。
2.教师成长:师资队伍水平大幅提高
护理教学团队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级奖励15项,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项目组发表改革相关论文16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主参编教材29部,其中校院合作编写特教材7部。
3.专业进步:专业建设成效卓越
护理专业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为陕西省护理专业唯一示范点。并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实训基地成为陕西省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及信息化教学大赛实训教学赛项的比赛基地,同时成为陕西省、咸阳市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及为老志愿者服务示范基地。
4.辐射应用:成果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成果在医学院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成果中构建的特化育人模式,先后被医学院多个专业借鉴应用。该模式已固化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近5年教学实践中全面实施。
成果在省内被广泛借鉴应用。省内多所开设护理专业的同类院校先后借鉴本成果经验。省内同类院校、合作医院均认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医学类专业“是我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学习的标杆,其内涵质量业内公认一流”。
成果经验已推广到省外,辐射全国。先后十余家省外院校借鉴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成果。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主编的《临床护理实训教程》等教材在同类院校中广泛使用,5次再版印刷,印量达24000册。
几点体会
1.专业建设模式需及时衔接产业升级
健康中国背景下,护理工作范畴从护理患者扩展到护理人的生命全过程。从个体扩展到了体护理。而目前护理专业的专业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多数还是针对于医疗机构,发展方向较为单一,老年护理
、家庭社区护理、中医护理等方向严重缺乏。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实施的“大护理、精方向、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既宽培养以大护理专业培养对接大健康产业需求,又细对接以护理专业的精方向设置对接健康产业的多岗位细化。通过精方向设置,既是专业的宽拓展,又是专业的细分化,使专业与专业方向融合一体,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就业途径的多样化,形成了“既多能又一专”的护理专业建设新模式。
2.人才培养目标需紧密对接行业需求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的行动意见》中指出要促进新型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在护理专业构建的“互联网+”健康服务的新型养老护理人才培养集成平台,紧密对接新型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提出的人才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虚实结合、师生结合、教学与社会服务结合,使健康养老社会服务与护理人才培养双功能融合、养老服务模式与护理人才培养双向升级、“互联网+养老”新业态与新型养老护理人才双向对接,有效解决了传统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医院老年病房或养老院护理人员、传统养老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快速老龄化的需求等问题。
3.人才培养模式需有效对接岗位实际需求
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传统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多数是“学院
封闭式”的培养,课堂远离护理岗位,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脱节。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将专业课堂直接迁移到医院,实施“办学入院”、岗位教学、床边教学,使教学活动与护理工作岗位直接贴近,教学过程与护理过程紧密对接,课堂在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跨界,变传统的“围着黑板讲护理”为“围着病床学护理”。学生能够早期接触真实工作环境,感受医院职业文化,进入护理职业角,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有效解决了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差、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薄弱、护理人文观念欠缺、综合职业素养较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v/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孙婉婷,赵亮.基于适应社会需求分析应用型特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1):74-75.
[3]雎党臣.“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6(5):128-134.
[4]吴志焕,张晓伟,谢晓莉.基于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专业发展方向探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2):165-167.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陕西咸阳
2021-1 7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