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9毕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估报告
第一篇:20140419毕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估报告
毕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评估报告
为了解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掌握“院校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根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对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认真的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业概况(数据需要调整为2012年数据)
护理专业开办于1958年学校成立之时,是学校的优势专业,2004年被评定为省级骨干示范专业。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5人,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13人,
82.8%为“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教风良好,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建设护理实训基地,现有校内基础护理示教室3个,实训室5个,ICU模拟病房1个,实训室设施较齐全、装备相对较先进、人员配套较齐全、管理水平相对高,承担教学、培训等多种功能。
在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加强与医疗卫生机构联系,突出实训教学特,通过实体操作训练,使学生亲身体验各项护理操作项目,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理论学习-实训操作-医院见习-实训室巩固-医院实习的反复训练中,以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基本构建了“院校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目前与区内24家县级及以上医院签订了教学医院协议,保证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需要,医院为教学提供师资资源,安排医院内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并把实习指导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
本专业2011年在校生规模为2305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90%以上为对口就业。自专业开办以来,为社会培养10000多名毕业生,近几年学生参加省内外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多个奖项,取得了优异成绩,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
二、评估工作概况
2014年3月10日——11日由教学主管部门和招生就业部门组织实施,由教学管理部门、校企合作单位和用人单位组成的评估小组,全面考察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效果,内容涉及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实践活动能力、实习实训情况、职业素质、综合素质等方面,主要采取了查阅材料、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评估方式。
教学管理部门主要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能力进行评价,深入教研室查阅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等材料。校企合作单位主要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实习实训情况进行评价,填写校企合作单位调查问卷。用人单位主要针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填写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其中,教学管理部门评估分数占总分值的30%,校企合作单位和用人单位评估意见均占总分值的35%。
三、人才培养目标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训室实训-医院见习-实训室巩固提高-医院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1.对接岗位,构建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学校邀请协作医院派遣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进行课程开发,依据护理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职业成长的规律,对岗位进行了深度分析,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依据,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为课程体系最基层的单元。学校组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再次论证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职业性,保障课程体系突出“工学结合”的要求。学校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以职业基本素质、岗位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为模块进行课程开发,构建了人文基础模块、医学基础模块、护理专业模块、岗位特模块四大模块组成的新型护理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根据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等就业对口单位对护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专业课
程标准,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使护理专业人才具备了良好的岗位胜任力。
2.注重实效,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工学结合”的特点完善“院校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1.7+1+0.3”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有模拟病房6间,以“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为指导,深度实践了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学校在理论学习-实训操作-医院见习-实训室巩固-医院实习的培养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增强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应用水平。
3.突出应用,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学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与医院专家联合开发校本教材,目前护理专业已建成《 》、《 》、《 》和《 》4本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学校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获奖教材和特教材,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程序,保证了教材的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学校改革《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4门核心课程,建设了《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2门优质课程,提升了课程资源质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学校正在筹划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工作,将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教学交流效率。
护理学专业就业方向
(二)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根据护理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程课程体系;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制定了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标准,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效益;以校企合作为机遇,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深度融合,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为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对合作医院进行了全面的岗位职业调研,依据护理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调整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实训课程体系,形成了“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符合岗位能力需要的实践教学职业能力目标和课程结构。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建立职
业能力行为目标,确定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和各组成能力模块,确定形成能力模块的技术技能内容。
学校增加了实训教学课时数,增强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加强了实训室建设,建有护理专业实训室18间,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新增了生命急救实训室、洗胃训练实训室、导尿技术实训室,丰富了课程资源,提高了实训教学效果。
2.能力为重,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效益
学校严格推行“双证书”制度,制定与完善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完善护理职业技能鉴定点建设,参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进行护理专业建设改革,突出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老年护理课程的教学力度,培养“育婴师”、“母婴护理员”、“老年护理员”。学校根据护理专业岗位职业要求和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了《护理专业课程实训考核标准》,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规范操作,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同时,学校基于学生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编写了《护理专业实务》和《护理专业实践能力》考前培训教材,提高了学生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率。
学校对实训室规范化使用、实训设备使用和维护、实训耗材使用、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践教学工作规范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质量,对各教学医院实行检查督导制度,定期组织各教研室主任深入教学医院检查学生实习、见习情况,对医院的带教老师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加强沟通和联系,听取医院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习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3.校企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贡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