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诗歌寓理于事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联系生活实际,想像诗歌描绘的环境,感受行人的心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的景与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已经学过的杨万里的诗
师:大诗人杨万里的诗我们在小学已经学过好多首,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谁能给大家背几首?
《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老师与学生齐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简介作者:
师:同学们都对学过的杨万里的诗歌记忆犹新,看来这位作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下面我们再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的诗风。创造了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建立了自己的诗派。
他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过渡语: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二、释题
1、诗题断句
①师:诗题有点长,应该怎样来断句呢?请一位同学起来把诗题读一下,注意断句。
②生读(师问:你是依据什么来断句的?)
③师生共同总结断句方法:
④生齐读诗题
2、释题
①解词:
过:经过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皖南山区。
晨炊:早餐
②诗题意思:经过松源县在漆公店吃早饭。
过渡语:
师:诗人吃早饭还能写下一首诗,到底写得什么呢?带着这个悬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
杨万里的诗有哪些三、简介写作背景: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更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这首诗。
四、朗诵诗歌,理解诗境:
1、师范读诗歌,生注意字音、重读、及节奏
①生初读,自由朗读
②师范读,生听字音、重读及节奏
③明确体裁:七言绝句
④断句:2/2/3
⑤正音:赚(zuàn) 拦(lán)
2、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重读、及节奏
3、指名学生读,大家从以下方面评议:
a、停顿节奏,有无读破。
b、字音是否读得准确。
4、生齐读。
5、翻译诗句。
重点词语:莫言、赚得、错喜欢、政、放出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五、赏析诗意,感悟内涵:(分小组讨论)
过渡语:
师:同学们,这首诗歌看似简单,却有着深意。他就像一盘美味的佳肴,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道菜的营养成分吧!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幕上的几个问题。
1、这首诗歌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包孕性,请同学们细读此句,看看这句话
包含了哪些意思。
①说明作者已经体会到了下山的困难了,也暗含了爬山的艰难。
②对常人的说法持否定态度
师追问: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在诗中出他的答案。(最后两句)
2、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3、本诗语言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你认为本诗中还有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放过”和“拦”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下山时的真切感受。这两个词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力强极强。
师小结:是的,这“放”与“栏”,其实还有那上文中的“赚”字都很有意思,它们恰恰显现了诗歌的风趣与幽默。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现实中的艰难形了鲜明的对比。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你们都被骗了,下岭一点也不简单!难得很哪!为什么呢?诗人又不点破,只是生动的写出了那崇山峻岭的模样,给人们回味无穷。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归纳: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师:作者写此诗时已65岁了,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地感悟。
5、这首诗文字平白浅易、通俗生动,但意趣丰富,它所描绘的现象,所抒写的体验,具有某种典型性,容易使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唤起类似的体验,从而引发某些思索,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解析】人们往往对已知的最艰巨的行程比较有思想准备,而对走过这段行程后还未出现的艰难,缺乏思想准备;只知道已知的艰难,而不懂得人们常常忽
略的另一种艰难;这首诗似乎可以引起这些方面的思索。
示例: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深意。先是幽默风趣的道出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而实际上却艰难的感叹,写出失望而空欢喜的心情。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牢记这个深刻的道理。
七、作业安排:
请根据自己对本诗蕴含的道理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读后感。
发布评论